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工程论文 >

聚偏氟乙烯纳米多孔膜结构调控及离子传递特性

发布时间:2018-03-26 08:05

  本文选题: 切入点:结晶 出处:《化工学报》2017年02期


【摘要】:在纳微米尺度调控膜孔结构对发展高性能膜分离材料具有重要意义。使用半结晶性高分子材料聚偏氟乙烯(PVDF),利用非溶剂诱导相分离(NIPS)、蒸汽诱导相分离(VIPS)、溶剂蒸发诱导相分离(EIPS)方法,成功制备了不同形貌的多孔膜。提出了根据聚合物的结晶生长机制调控膜孔结构概念,根据溶剂蒸发时间调控结晶生长。利用SEM和BET对膜孔形貌进行表征,XRD和DSC对结晶进行检测,氢离子(H+)和四价钒离子(VO2+)以及其他常用离子的扩散系数表征传质特性。在溶剂蒸发诱导结晶的过程中,随着溶剂蒸发时间的延长,膜断面的球晶比例逐渐增加,最后至球晶完全融合,膜孔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且膜的结晶度和结晶形态随之发生变化,离子选择性能随膜孔尺寸减小而逐渐增大。
[Abstract]:The regulation of membrane pore structure at nanometer-scal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igh performance membrane separation materials. Using semi-crystalline polymer polyvinylidene fluoride (PVDF), non-solvent induced phase separation (NIPS), vapor induced phase separation (VIPSN), solvent evaporation, etc. Induced phase separation (EIPS) method, The porous membranes with different morphologies were successfully prepared, and the concept of regulating the pore structure of the membranes according to the crystallization growth mechanism of polymers was proposed. The crystal growth was regulated according to the evaporation time of solvent. The morphology of the film was characterized by SEM and BET. The crystallization was detected by DSC and SEM. The diffusion coefficients of hydrogen ion (H), tetravalent vanadium ion (VO 2) and other commonly used ions wer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mass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In the process of solvent evaporation induced crystallization, the spherulite ratio of the film surface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solvent evaporation time. Finally, when the spherulites were completely fused, the pore structure of the membrane changed significantly, and the crystallinity and morphology of the membrane changed, and the ionic selectivity increased gradually with the decrease of the pore size.
【作者单位】: 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276134)~~
【分类号】:TQ051.893;TQ31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伟成;聚偏氟乙烯[J];塑料工业;1983年05期

2 雪;;山东德宜新材料聚偏氟乙烯项目开工建设[J];新型建筑材料;2014年03期

3 张成德;马圭;;锂电池用聚偏氟乙烯粘结剂[J];化工生产与技术;2006年02期

4 段友芦,俞秀英,薛瑛,曾淼莹,纪善荣;低头-头链含量的聚偏氟乙烯合成[J];高分子通讯;1983年02期

5 辛易;;聚偏氟乙烯触感元件[J];化工新型材料;1985年05期

6 刘子玉,陈光辉,金维芳;聚偏氟乙烯分子运动的实验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1987年S1期

7 冯玉军;聚偏氟乙烯薄膜拉伸相变的研究[J];材料保护;1999年10期

8 高春梅;奚旦立;杨晓波;孟彦宾;;聚偏氟乙烯/聚氯乙烯相容性研究[J];膜科学与技术;2006年05期

9 ;上海三爱富公司聚偏氟乙烯一期项目正式投产[J];有机硅氟资讯;2006年12期

10 陈爱群;;聚偏氟乙烯的特性和用途[J];有机氟工业;198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捷;吕晓龙;武春瑞;贾悦;王暄;陈华艳;高启君;;异形聚偏氟乙烯中空膜的研制[A];第四届中国膜科学与技术报告会论文集[C];2010年

2 王建宇;钱艳玲;章帆;朱宝库;徐又一;;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共混改性聚偏氟乙烯超滤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7)[C];2007年

3 徐运祺;雷彩红;;聚偏氟乙烯流延膜挤出成型过程结构与性能研究[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郇彦;刘雅言;杨一飞;;由拉伸引起的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相转变[A];2006年全国功能材料学术年会专辑[C];2006年

5 梁洪卿;吴青芸;万灵书;徐志康;;原位溶胶凝胶-热致相分离法制备聚偏氟乙烯/二氧化硅杂化膜[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J:高分子复合体系[C];2013年

6 徐君庭;刘奕燎;李英;范志强;;电纺和纳米粘土对聚偏氟乙烯中极化晶相形成的协同效应[A];2010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上册)[C];2010年

7 董文勇;何美锋;王亨缇;李勇进;;反应性梳形聚合物的合成及对聚乳酸/聚偏氟乙烯共混物的增容效果研究[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N:高分子加工与成型[C];2013年

8 张志成;;聚偏氟乙烯的储能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一届全国氟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0年

9 龙新文;张德震;包岷;;聚偏氟乙烯微滤膜表面化学改性研究[A];2004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刘莹;蒋毅坚;;准分子激光诱导聚偏氟乙烯高导电活性的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宋玉明;聚偏氟乙烯纳米复合材料的形态结构及聚偏氟乙烯压电薄膜在心音心电监测仪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07年

2 王闻宇;聚偏氟乙烯智能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06年

3 叶茜;聚偏氟乙烯吸附功能膜的研制及其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蒙;聚偏氟乙烯/二氧化钛复合介孔膜的制备及其在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应用技术学院;2015年

2 李春;离子液体在高性能聚偏氟乙烯材料中的应用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4年

3 沈天涵;聚偏氟乙烯/碳纳米管热电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5年

4 房长江;静电纺聚偏氟乙烯锂离子电池隔膜的无机改性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6年

5 李丹峰;聚偏氟乙烯/聚酰胺共混体系的结构与性能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6年

6 王金龙;聚偏氟乙烯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制备与电性能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6年

7 周钱华;热致相分离法制备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膜[D];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

8 沈伟坚;聚偏氟乙烯(PVDF)超滤膜的制备与亲水性能的改善[D];浙江理工大学;2016年

9 李波;聚偏氟乙烯/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的形态结构及结晶动力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闻学秋;聚偏氟乙烯/聚芳醚砜酮合金膜的制备及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6670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16670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d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