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工程论文 >

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的高剪切湿法造粒过程模拟和放大预测

发布时间:2018-04-01 10:14

  本文选题:高剪切湿法造粒 切入点:关键参数定义 出处:《天津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摘要】:造粒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不同工业领域的单元操作。造粒过程通过联结作用将初级粉料聚集在一起生成颗粒产品。造粒过程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包括配方特性、设备几何特性、操作参数等。大多数影响因素与产品特性间呈高度非线性关系,这使得对造粒过程机理的研究变得相当复杂。目前对造粒过程的研究只是定性的描述了某一特定造粒过程所处的机理区域,以及可能出现的造粒现象,尚不能对造粒产品的特性给出定量的预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因其优秀的信息处理能力,在模式识别、预测控制等许多不同领域取得了广泛的应用。其善于处理高度非线性关系的特点尤其适合造粒过程的建模工作。本文借助人工神经网络模型(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方法对高剪切湿法造粒过程建立了一种工业上普遍适用的半经验模型来对造粒产品的粒度分布参数进行定量的预测。文章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通过对造粒过程机理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调研,以及实验观察,确定影响造粒过程的主要参数,并对这些参数进行了归纳分析。定义了总相对扫料体积(RSVtotal)、相对理论液体可用度(RTLA)、液体注入参数(LIF)以及斯托克斯粘性系数(Stv)四个描述造粒过程的关键参数。对造粒过程建立了统一的标准化描述方法,使其适用于不同的配方和设备。同时,关键参数定义法可以降低问题描述的维度,减少实验及建模过程的工作量。另外,无量纲的关键参数消除了对设备尺寸的依赖,满足了工业放大的需求。本工作在小试车间尺度到工业生产尺度等不同尺寸的设备上进行了造粒实验,记录了每批实验的配方特性、相关操作参数及产品粒度分布参数。测定了计算造粒过程关键参数所需的原材料的基本特性。计算出每批实验的关键参数值,并以此为输入对造粒过程的粒度分布参数进行预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建立。利用MATLAB软件,以关键参数为输入建立了造粒过程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造粒产品的粒度分布参数进行预测。利用隐藏节点可变的神经网络考察了网络结构对预测结果的影响,最终选取了最优的网络结构(Network topology)。对不同传递函数(transfer function)和不同训练方法(training algorithm)的效果进行了比较,并选取最优组合。利用MIV(Mean Impact Value)法对各关键参数对造粒产品粒度分布参数的影响进行了评价。针对粒度分布宽度参数预测效果稍差的现象采取了两种建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常用的方法进行优化,并对可能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在不同的配方、不同的设备尺度及不同的操作条件下对模型的预测效果进行了验证。
[Abstract]:Granulation is a kind of unit operation which is widely used in different industrial fields. The granulation process aggregates primary powder together to form granulation products through the process of granulation. There are many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granulation process, including the properties of formula, the geometric characteristics of equipment, and so on. Operating parameters, etc. Most of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re highly nonlinear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duct, This makes the study of the mechanism of granulation process quite complicated. At present, the study of granulation process only qualitatively describes the mechanism region of a particular granulation process and the possible granulation phenomenon. It is not possible to give a quantitative predic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ranulation products. Because of its excellent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bility, the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model is used in pattern recognition. Predictive control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many different fields, such as predictive control, which is good at dealing with highly nonlinear relations. It is especially suitable for modeling the granulation process. In this paper,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method is used to model high shear. A semi-empirical model of wet granulation process is established to quantitatively predict the granularity distribution parameters of granulation products. The main contents of this paper are as follows: the mechanism of granulation process is analyzed. Research on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As well as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s to determine the main parameters that affect the granulation process, These parameters are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Four key parameters are defined to describe the granulation process: total relative sweep volume, relative theoretical liquid availability, liquid injection parameter (LIFand) and Stokes viscosity coefficient (Stv). The process establishes a unified standardized description method, At the same time, the key parameter definition method can reduce the dimension of problem description and reduce the workload of experiment and modeling process. In addition, the dimensionless key parameters eliminate the dependence on the size of the equipment. The granulation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on equipment of different sizes from workshop scale to industrial production scale, and the formula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batch of experiments were recorded. The basic properties of raw materials needed to calculate the key parameters of granulation process were measured. The key parameters of each batch of experiments were calculated. The parameters of granularity distribution in granulation process are predicted. The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model is established by using MATLAB software and key parameters as input. The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parameters of granulation products are predicted. The influence of network structure on the prediction results is investigated by using the neural network with variable hidden nodes. Finally, the optimal network structure is selected and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transfer functions and training algorithms are compared. The influence of key parameters on granularity distribution parameters of granulation products was evaluated by using MIV(Mean Impact value method. Two artificial neural systems were adopted to predict the grain size distribution parameters. The network model is optimized by common methods, The possible causes are analyzed. Finally, the prediction effect of the model is verified under different formulations, different equipment scales and different operating conditions.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Q02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硫磺冷凝造粒技术实现工业化[J];化工矿物与加工;2000年05期

2 陈冯 ,李丹;“小颗粒”造就大市场——天津大学攻克造粒技术难关[J];化工设备与防腐蚀;2002年04期

3 ;干法强压造粒技术填补国内空白[J];橡塑技术与装备;2004年02期

4 ;南京三普发布“回转钢带冷凝造粒生产高浓度尿基复合肥”新技术[J];硫磷设计与粉体工程;2009年02期

5 钱伯章;;回转钢带冷凝造粒技术成功投用[J];化肥工业;2009年03期

6 东uQ;平一郎;罗蜀生;陈建国;;造粒技术的进展[J];纯碱工业;1981年02期

7 坂本浩 ,计范;超微粉与造粒装置[J];化工装备技术;1986年05期

8 贾晓辉;硫磺冷凝造粒技术实现工业化[J];炼油设计;2000年02期

9 李建平,李承政,王天勇,田希安,于爱兰;我国粉体造粒技术的现状与展望[J];化工机械;2001年05期

10 张毅民,尹晓鹏;混合造粒的机理及其控制条件[J];化学工业与工程;200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松;康仕芳;李国兵;;化工产品熔融造粒技术及其应用[A];第七届全国颗粒制备与处理学术暨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石学勇;王金铭;;全熔融新型塔式风冷造粒生产尿基复合(混)肥技术[A];全国第14届新型肥料技术及新工艺推介研讨会论文资料汇编[C];2009年

3 汪国平;卓震;;化肥干粉造粒的应用[A];全国化肥工业技术交流会论文资料集[C];2004年

4 汪国平;卓震;;化肥干粉造粒的应用[A];全国第九届新型肥料开发与应用技术交流会论文资料集[C];2004年

5 乔维克;;高密度小直径颗粒的批量化成型[A];第六届全国粉体工程学术大会暨2000年全国粉体设备-技术-产品交流会会议文集[C];2000年

6 ;14届会议推介可供转让科研成果、技术的简介[A];全国第14届新型肥料技术及新工艺推介研讨会论文资料汇编[C];2009年

7 胡容峰;尹辉;赵红;;球晶造粒技术制备可直压微粒的研究及进展[A];2009年全国中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张栋梁;崔政伟;;饲料酶的造粒技术和设备评述[A];农业机械化与新农村建设——中国农业机械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9 王桂霞;;年产100kt高浓度尿基复合肥装置运行总结[A];全国第14届新型肥料技术及新工艺推介研讨会论文资料汇编[C];2009年

10 陈德明;王亭杰;王轶;金涌;;硝酸铵钙造粒的基本特性[A];中国颗粒学会2004年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会议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南京三普造粒装备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刚;创新与实践引领企业升级[N];中国化工报;2010年

2 陈冯 李丹;天津大学攻克造粒技术难关[N];中国化工报;2002年

3 杨艳 记者 韦小川;抚顺石化石蜡水下造粒技术取得突破[N];抚顺日报;2006年

4 记者 陈一训 王军;三普开发成功钢带冷凝复肥造粒技术[N];农资导报;2009年

5 吴清明 曹广峰;双塔熔体造粒技术降低土壤污染[N];中国化工报;2010年

6 李建平;我国粉体造粒技术与设备现状[N];中国化工报;2002年

7 刘其丕;轻金属等造粒新技术通过鉴定[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2年

8 通讯员 陈冯 李丹;“小颗粒”造就大市场[N];科技日报;2002年

9 特约记者 高建强;塔式尿基复合肥在宁夏破土动工[N];中国化工报;2001年

10 特约记者 周鹏 通讯员 惠丛军;国内首套水下造粒系统开汽成功[N];中国石油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会满;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的高剪切湿法造粒过程模拟和放大预测[D];天津大学;2016年

2 袁朝晖;二元离散神经网络模型的动力学分析[D];湖南大学;2003年

3 王军平;几类离散神经网络模型的动力学分析[D];复旦大学;2006年

4 南晋华;决策神经网络模型及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5 周日贵;量子神经网络模型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6 刘艳青;时滞神经网络模型的稳定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7 赵灵晓;基于部件神经网络模型的制冷系统混合仿真方法及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8 朱红;高速(HS-K-WTA)神经网络模型[D];南京理工大学;2003年

9 熊佩英;几类神经网络模型的动力学分析[D];湖南大学;2013年

10 刘开宇;几类二元神经网络模型的动力学性质研究[D];湖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冬冬;赖氨酸发酵废液近零排放的大型连续流化床造粒干燥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2 汪波;大型模板水下造粒过程常见故障机理及改进技术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6年

3 戴志谦;非均质尿基复合肥流化造粒新工艺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4 刘勇;尿基复合肥包涂造粒过程工业性试验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5 郝青;复合肥料的造粒技术及颗粒特性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6 杨文亮;烟花自动生产线及其造粒系统的设计与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4年

7 丁秋平;气体悬浮造粒装置及初步实验研究[D];中北大学;2005年

8 杨行浩;火工药剂混合造粒技术的工艺研究[D];中北大学;2010年

9 吴胡奎;氯化钙干燥造粒技术开发与实践[D];浙江工业大学;2008年

10 罗俊国;尿液喷浆团粒多元复合肥装置的建设和生产[D];四川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6951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16951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5b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