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式硫酸镁水泥混凝土在硫酸盐溶液中的损伤过程研究
本文选题:碱式硫酸镁水泥混凝土 切入点:干湿循环 出处:《硅酸盐通报》2017年07期
【摘要】:采用干湿循环的试验方法研究碱式硫酸镁水泥(BMSC)混凝土抗硫酸盐腐蚀性能。以质量变化和相对动弹模量作为评价指标,研究了不掺加矿物掺合料(BMSC)、掺加30%粉煤灰(BMSC-F)碱式硫酸镁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POC)混凝土抗硫酸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干湿循环前期,混凝土的质量缓慢增加;后期,混凝土的质量损失比较明显。在干湿循环的环境下,BMSC混凝土的E_(rd)变化包括以下4阶段:上升段,缓慢下降段,线性上升段,加速下降段;POC混凝土的E_(rd)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同等条件下,BMSC混凝土的抗硫酸盐腐蚀性能优于POC混凝土;掺加粉煤灰有利于提高BMSC混凝土的抗硫酸盐腐蚀能力。
[Abstract]:The sulphate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basic magnesium sulfate cement (BMSC) concrete was studied by dry and wet cycle test.Taking the quality change and relative dynamic modulus as evaluation indexes, the sulphate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basic magnesium sulfate cement and ordinary Portland cement (POC) concrete without mineral admixture (BMSC-F30% fly ash) was studi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quality of concrete increases slowly in the early stage of dry and wet cycle, and the mass loss of concrete is obvious in the latter stage.In the dry and wet cycle environment, the changes of ESD of BMSC concrete include the following four stages: rising stage, slow descending stage, linear rising stage, accelerating descending stage and accelerating descending stage. With the increase of dry-wet cycle times, the ESP rdof concrete increases first and then decreases.Under the same conditions, the sulfate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BMSC concrete is better than that of POC concrete, and the addition of fly ash can improve the sulphate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BMSC concrete.
【作者单位】: 青海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U1407104,21401209,51662035) 教育部春晖计划项目(Z2015041) 青海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5-ZJ-937Q,2015-ZJ-722,2015-ZJ-947Q) 青海省高等学校地基与基础教研创新团队项目
【分类号】:TU52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刘洪珠;赵铁军;陆文攀;曹承伟;王燕茹;;硫酸盐侵蚀环境下水泥砂浆损伤评价研究[J];工程建设;2015年04期
2 汪廷秀;高建明;丁平华;陈吓敏;刘艳玲;;干湿交替作用下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研究[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1年02期
3 韩宇栋;张君;高原;;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研究评述[J];混凝土;2011年01期
4 左晓宝;孙伟;;硫酸盐侵蚀下的混凝土损伤破坏全过程[J];硅酸盐学报;2009年07期
5 金雁南;周双喜;;混凝土硫酸盐侵蚀的类型及作用机理[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6 金祖权;孙伟;张云升;蒋金洋;;混凝土在硫酸盐、氯盐溶液中的损伤过程[J];硅酸盐学报;2006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洋;;浅谈硅酸盐水泥中硫酸盐的类型与作用[J];四川水泥;2017年08期
2 聂良学;许金余;王宏伟;刘志群;罗鑫;;混凝土受酸腐蚀后的动力学性能弱化及微观结构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7年14期
3 田丰;元成方;曾力;陈自豪;;城市地下复杂化学环境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现状[J];河南科学;2017年07期
4 侯绍雯;魏杰;孟烁;余双双;刘瑞雪;;基于侵蚀损伤演化机理的硫酸根离子扩散模型[J];绿色环保建材;2017年07期
5 聂良学;许金余;刘志群;罗鑫;;盐腐蚀后混凝土的动态本构模型[J];爆炸与冲击;2017年04期
6 陈文海;吴成友;蒋宁山;张慧芳;郑树海;陈方宇;;碱式硫酸镁水泥混凝土在硫酸盐溶液中的损伤过程研究[J];硅酸盐通报;2017年07期
7 徐存东;田子荀;谢佳琳;聂俊坤;程慧;刘璐瑶;王国霞;;硫酸盐侵蚀-冻融循环复合作用下混凝土材料耐久性研究[J];混凝土;2017年06期
8 刘向楠;刘军;张涛;孟书灵;李晓文;;水胶比对高性能混凝土抗冻、抗侵蚀性能影响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7年03期
9 鲁兰兰;魏洁;毕巧巍;;早龄期玄武岩纤维混凝土的盐腐蚀性能[J];大连交通大学学报;2017年03期
10 高燕;王岩;吕淑珍;;固硫灰复合矿物掺合料在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J];山西建筑;2017年16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志鸣;赵铁军;巴光忠;管庭;;冻融环境下引气混凝土的抗钢筋锈蚀能力研究[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14年03期
2 马志鸣;赵铁军;管庭;王鹏刚;;混凝土表面硅烷处理对冻融、氯离子侵蚀后钢筋锈蚀的影响[J];材料保护;2014年08期
3 金祖权;郭学武;侯保荣;李秋义;高嵩;;矿渣混凝土硫酸盐腐蚀研究[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4 左晓宝;孙伟;;硫酸盐侵蚀下的混凝土损伤破坏全过程[J];硅酸盐学报;2009年07期
5 陶岚;邵继新;侯文虎;;“双掺”磨细矿渣粉和粉煤灰对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的影响研究[J];粉煤灰综合利用;2009年03期
6 亢强;;矿物掺合料对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性能影响的研究[J];粉煤灰综合利用;2009年03期
7 肖佳;王建华;陈雷;赵金辉;;水泥-石灰石粉胶凝材料在硫酸盐侵蚀下的破坏机理[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8 方祥位;申春妮;杨德斌;汪明福;邢志明;;试件尺寸和预养方式对混凝土硫酸盐侵蚀速度影响[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2期
9 张风臣;马保国;谭洪波;蹇守卫;;不同环境下水泥基材料硫酸盐侵蚀类型和机理[J];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10 马昆林;谢友均;龙广成;刘运华;;硫酸钠对水泥砂浆的物理侵蚀作用(英文)[J];硅酸盐学报;2007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捷;;硫酸盐腐蚀的特点及防治对策[J];商品混凝土;2013年04期
2 张靖;叶建雄;杨长辉;陈科;杨魁;;粉煤灰对水泥石抗碳硫硅钙石型硫酸盐腐蚀性能的影响[J];新型建筑材料;2010年04期
3 赵庆新;李东华;闫国亮;康佩佩;;受损混凝土抗硫酸盐腐蚀性能[J];硅酸盐学报;2012年02期
4 雷伟丽;王世儒;;混凝土抗硫酸盐腐蚀试验方法研究[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12年08期
5 关博文;陈拴发;李华平;熊锐;於德美;;疲劳荷载作用下混凝土硫酸盐腐蚀寿命预测[J];建筑材料学报;2012年03期
6 闫宏生;;混凝土硫酸盐腐蚀试验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6期
7 乔宏霞;向美玲;何忠茂;冯琼;何海杰;;混凝土硫酸盐腐蚀加速试验制度的评价[J];粉煤灰综合利用;2012年06期
8 邢明亮;关博文;陈拴发;盛燕萍;熊锐;;硫酸盐腐蚀与疲劳荷载联合作用下混凝土劣化特性[J];建筑材料学报;2013年02期
9 关博文;陈拴发;熊锐;盛燕萍;李华平;;疲劳荷载与硫酸盐腐蚀耦合作用下水泥混凝土应力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3年07期
10 乔宏霞;陈丁山;何忠茂;冯琼;何海杰;;盐渍土地区混凝土硫酸盐腐蚀加速试验制度评价[J];混凝土;2012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亚铃;;高温养护混凝土预制构件的防盐蚀性能的探索[A];中国混凝土进展2010[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关博文;交变荷载与硫酸盐腐蚀作用下水泥混凝土疲劳损伤机制[D];长安大学;2012年
2 徐惠;硫酸盐腐蚀下混凝土损伤行为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程程;热害对混凝土硫酸盐腐蚀的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黎信棉;新拌和预制混凝土在硫酸盐腐蚀条件下的试验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3 李东华;受损混凝土抗硫酸盐腐蚀性能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4 沈佳燕;硫酸盐腐蚀环境对混凝土ASR的影响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7297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1729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