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盐与干湿循环作用下混凝土耐久性试验研究
本文选题:混凝土 + 硫酸钠侵蚀 ; 参考:《混凝土》2017年09期
【摘要】:通过比对试验,以浓度5%的硫酸钠侵蚀溶液和清水溶液为润湿液,对C30、C40、C50三个强度等级的混凝土试块分别进行了120次干湿循环。经不同侵蚀时间后,从混凝土的表观特征、超声波波速、动弹性模量、抗压强度以及质量变化规律等方面来综合评价混凝土的耐久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混凝土内产生膨胀应力,表面出现开裂、剥落现象;混凝土强度等级越高,影响程度越小;润湿过程采用清水溶液时,混凝土的干湿循环影响程度要比硫酸盐溶液的小,各数值从始至终呈平缓下降趋势。
[Abstract]:Through comparison tests, 120 dry and wet cycles were carried out on concrete specimens with three strength grades C30C _ (40) C _ (50) respectively, using 5% sodium sulfate erosion solution and clear aqueous solution as wetting solution and C _ (30) C _ (40) C _ (50) as wetting solution. After different erosion time the durability of concrete is comprehensively evaluated from the aspects of apparent characteristics ultrasonic wave velocity dynamic elastic modulus compressive strength and quality variation.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with the increase of dry-wet cycle times, the expansion stress is produced in the concrete, the surface cracks and spalling, the higher the strength grade of concrete, the less the influence degree. The effect of wet and dry circulation of concrete is smaller than that of sulphate solution, and the values of concrete decrease slowly from the beginning to the end.
【作者单位】: 兰州理工大学甘肃省土木工程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兰州理工大学西部土木工程防灾减灾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468039)
【分类号】:TU52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忠意;邓安;周亚东;王海波;;干湿循环下复合固废填料配比对强度的影响[J];建筑材料学报;2011年06期
2 薛文;王卫仑;龚顺风;金伟良;;干湿循环下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的传输[J];低温建筑技术;2010年06期
3 张伟勤;刘连新;代大虎;;混凝土在卤水、淡水中的干湿循环腐蚀试验研究[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4 李固华;高波;;纳米CaCO_3对砼耐干湿循环腐蚀性能的影响[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5 高原;张君;孙伟;;干湿循环下混凝土湿度与变形的测量[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6 宿晓萍;王清;;复合盐与干湿循环双重因素作用下混凝土耐久性试验[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3年03期
7 孙继成;姚燕;吴浩;王玲;;应力和干湿循环耦合作用下氯离子渗透数值模型[J];硅酸盐通报;2013年08期
8 刘劏;;混凝土干湿循环时间与抗腐蚀效果关系的探讨[J];工程质量;2014年05期
9 张凤泉;李文强;张立明;;浸泡与干湿循环对混凝土损伤的影响[J];低温建筑技术;2014年03期
10 张立明;李长成;何忠茂;;干湿循环和暴露对混凝土氯离子结合能力相关性研究[J];粉煤灰综合利用;201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来朝辉;;混凝土耐久性浅析[A];2014年7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2 卢都友;吕忆农;;加强基础研究确保机制砂石混凝土耐久性[A];首届机制砂石生产与应用技术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3 杨苹;李伟华;郑海兵;侯保荣;;表面处理对海工钢筋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研究[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2012海洋腐蚀与生物污损学术研讨会摘要集[C];2012年
4 ;前言[A];第八届全国混凝土耐久性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5 游宝坤;陈旭峰;李乃珍;;关于混凝土耐久性值得关注的问题[A];中国混凝土进展2010[C];2010年
6 陈爱芝;张明春;;海水环境混凝土耐久性探讨[A];全国高性能混凝土和矿物掺合料的研究与工程应用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7 陈土兴;胡景波;;沸石防水剂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A];特种混凝土与沥青混凝土新技术及工程应用[C];2012年
8 潘莉莎;邱学青;庞煜霞;杨东杰;;减水剂对混凝土耐久性影响的研究[A];全国高性能混凝土和矿物掺合料的研究与工程应用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9 胡智农;杨黎;;再生微粉混凝土耐久性研究[A];第八届全国混凝土耐久性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尚建丽;邢琳琳;;钢渣粗集料混凝土耐久性的试验研究[A];特种混凝土与沥青混凝土新技术及工程应用[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唐明珠;使用高炉渣细填料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研究[N];世界金属导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宋鲁光;荷载干湿交替作用下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的传输性能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2 孙继成;应力及干湿循环作用下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的渗透性研究[D];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国旗;干湿循环作用下锂渣混凝土抗氯离子侵蚀性能的研究[D];新疆大学;2017年
2 李立辉;盐碱环境下混凝土冻融—干湿循环复合作用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3 刘鹏;干湿循环和硫酸盐侵蚀下混凝土水分传输规律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
4 王志伟;干湿循环作用下PVA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抗氯离子侵蚀性能试验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3年
5 郭钟群;不同环境条件下混凝土力学性能变化规律及预测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3年
6 胡轶平;基于现场检测的混凝土耐久性寿命预测方法及数据系统[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7 龙玉凤;莫高窟栈道混凝土耐久性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8 王健;侵蚀性二氧化碳作用下的混凝土耐久性试验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9 彭高鹏;西部盐渍土与寒旱地区的混凝土耐久性及寿命预测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10 孙朋朋;海洋暴露环境下现代混凝土耐久性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7775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1777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