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LSI后端设计中针对CMP平坦度的DFM
本文关键词:ULSI多层互连中的化学机械抛光工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大连理工大学》 2010年
VLSI后端设计中针对CMP平坦度的DFM
张仰辉
【摘要】: 半个多世纪以来集成电路行业发展迅速,遵循着摩尔定律(Moore's Law),晶圆上晶体管的集成密度每18个月提高一倍,相应的器件特征尺寸同步缩小为原来的0.7倍,先进的技术节点已达到65nm、45nm,甚至32nm、23nm。然而,随着集成电路特征尺寸的不断缩小,生产工艺中影响芯片性能和生产良率的因素越来越多,特别是进入65nm、45nm及以后的工艺节点,各种缺陷对成品率的影响程度愈显突出。 理想的晶圆表面是光刻顺利进行的前提,化学机械抛光(CMP)技术是用于平坦化晶圆表面的有效工艺手段。然而,不断降低的工艺尺寸使CMP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Cu互连的达玛森(dual damascene)工艺中,由于晶圆表面金属密度分布不均,而金属Cu、扩散阻挡层和电介质的硬度不同,造成CMP后的晶圆表面会出现金属蝶形缺陷(Dishing)和电介质侵蚀(Erosion)缺陷。这不仅会对光刻引来焦深(DOF)问题,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导线的RC参数,最终损害到芯片的工作新能和生产良率。可制造性设计技术(DFM)是芯片设计和工艺生产之间沟通的桥梁,它试图通过对后端设计中版图的优化来避免工艺中的缺陷,进而提高芯片的成品率、确保芯片工作性能。 针对CMP带来的蝶形缺陷和电介质侵蚀缺陷,业界提出了虚拟金属填充的DFM解决方案。目前的金属填充方法很多,虽然基于模型的金属填充方法是一种趋势,但该方法消耗时间太长,对资源占用量大,所以我们对传统的基于规则的填充方法做了改进,提出了基于改进规则的金属填充方案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中对布线后版图分别做了基于改进规则和基于模型的虚拟金属填充处理,通过对仿真数据的对比分析我们得出:基于改进规则的填充方法在纳米工艺节点下对晶圆的平坦效果毫不逊色于基于模型的填充方法,仍然具有很高实用价值。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TN47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何其;时钟网格在ASIC设计中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成立;李加元;李华乐;李岚;王振宇;;VLSI芯片制备中的多层互连新技术[J];半导体技术;2006年11期
2 赵超荣;杜寰;刘梦新;韩郑生;;Cu互连及其关键工艺技术研究现状[J];半导体技术;2008年05期
3 贾英茜;刘玉岭;牛新环;刘博;孙鸣;;ULSI多层互连中的化学机械抛光工艺[J];微纳电子技术;2006年08期
4 刘博;刘玉岭;孙鸣;贾英茜;刘长宇;;ULSI多层铜布线CMP影响因素分析研究[J];微纳电子技术;2006年09期
5 刘博;刘玉岭;袁育杰;;ULSI多层铜互连线的碟形坑问题研究[J];微纳电子技术;2007年02期
6 赵珉;杨清华;刘明;陈宝钦;;可制造性设计在纳米SOC中的应用和发展[J];微纳电子技术;2007年06期
7 王弘英,刘玉岭,王新,檀柏梅;ULSI多层布线中Cu的CMP技术[J];电子器件;2001年02期
8 赵继业;杨旭;;纳米级工艺对物理设计的影响[J];中国集成电路;2008年08期
9 程玉华;;纳米CMOS工艺下集成电路可制造性设计技术[J];中国科学(E辑:信息科学);2008年06期
10 付本涛;郑学仁;;纳米时代的可制造性设计[J];微电子学;2007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季;基于可制造性设计的物理设计规则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2 李熙国;集成电路后端设计中半导体芯片的成品率优化[D];复旦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宁;王国雄;;深亚微米标准单元库的可制造性设计[J];半导体技术;2007年09期
2 苏艳勤;刘玉岭;刘效岩;康海燕;武彩霞;张进;;ULSI中多层Cu布线CMP表面粗糙度的分析和研究[J];半导体技术;2009年08期
3 崔严匀;黎磊;李金华;;三层金属磁控溅射复合膜的XRD应力分析[J];半导体技术;2010年07期
4 周国安;刘多勤;凃佃柳;詹阳;;CMP综合终点检测研究[J];微纳电子技术;2009年06期
5 武彩霞;刘玉岭;牛新环;康海燕;苏艳勤;;多层Cu布线化学机械抛光后颗粒的去除问题[J];微纳电子技术;2010年02期
6 王巍;高性能DSP芯片TMS320C671X在调制解调器中的应用[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7 陈敏,殷瑞祥,郭瑢,曾爱华;静态时序分析在数字ASIC设计中的应用[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年08期
8 周国安;柳滨;王学军;詹阳;;红外光学终点检测的研究[J];电子工业专用设备;2008年09期
9 周国安;柳滨;王学军;种宝春;;铜布线化学机械抛光的失效研究[J];电子工业专用设备;2008年10期
10 周国安;;CMP中真空供应系统的设计[J];电子工业专用设备;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杜建和;贾伟伟;王威廉;;基于NisoⅡ的SPI接口原理及应用[A];2009全国虚拟仪器大会论文集(二)[C];2009年
2 张磊;夏传浩;洪一;;高速串行收发器中XAUI协议研究与实现[A];全国第21届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CACIS·2010)暨全国第2届安全关键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江作杰;葛毅敏;董金明;;基于FPGA的集成电路IP开发[A];全国第一届信号处理学术会议暨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信号处理分会筹备工作委员会第三次工作会议专刊[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剑峰;新型化学机械抛光垫和抛光液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孙禹辉;硅片化学机械抛光中材料去除非均匀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3 丁文武;集成电路产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4 徐驰;基于摩擦力在线测量的化学机械抛光终点检测技术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5 林晓玲;铜互连结构在热应力作用下的失效机理及其可靠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吕伟锋;工艺波动对纳米尺度MOS集成电路性能影响模型与相关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7 简方军;一种基于平台的SoPC软硬件协同设计与实现[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2006年
8 何仙娥;超深亚微米SOC设计IP硬核建模及物理实现关键技术[D];浙江大学;2007年
9 陈西曲;非致冷红外焦平面的读出电路及测试系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10 凡启飞;高性能嵌入式处理器低功耗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科钻;ASIC版图设计中的光刻缺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张文杰;应用于TSV互连的ALD TiN扩散阻挡层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郑炜;极大规模集成电路铜化学机械抛光液及平坦化工艺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熊建;专用于提升SRAM成品率的测试芯片的设计[D];浙江大学;2011年
5 刘仍稳;ASIP的流水线以及参量化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6 贾怀彬;红外遥控编码芯片的设计[D];沈阳工业大学;2011年
7 张磊;基于纠错技术的高速串行编解码器研究与设计[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8 章凌宇;PowerPC处理器IP核的物理设计与验证[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9 敖思远;Power PC的前端验证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10 刘俊杰;全数字锁相环电路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明虎;蔡金青;杨依忠;梁齐;;基于超深亚微米IC设计的信号完整性研究[J];中国集成电路;2004年02期
2 王光伟;;当代微电子技术和产业的发展趋势综述[J];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3 牛英山;张燕军;;RTL到GDSII设计流程概述[J];微处理机;2009年04期
4 王伟;冯哲;候立刚;吴武臣;;深亚微米VLSI物理设计中天线效应的预防及修复[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07年08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科钻;ASIC版图设计中的光刻缺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黄伟坚;全芯片时钟网络的综合与优化方法[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3 陈彦白;Fishbone和CTS时钟树的比较[D];复旦大学;2008年
4 于倩;ASIC芯片的层次化后端实现[D];复旦大学;2008年
5 林晓;基于EOC物理层芯片的时钟树综合设计[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登元,宗晓萍,孙荣霞,王永青;集成电路铜互连线及相关问题的研究[J];半导体技术;2001年02期
2 成立,李春明,王振宇,高平;IC产业链中的新技术应用与产业发展对策[J];半导体技术;2004年06期
3 李秀娟,金洙吉,苏建修,康仁科,郭东明;铜化学机械抛光中的平坦性问题研究[J];半导体技术;2004年07期
4 王国雄;成品率驱动的光刻校正技术[J];半导体技术;2005年06期
5 陈苏,张楷亮,宋志棠,封松林;多层互连工艺中铜布线化学机械抛光研究进展[J];半导体技术;2005年08期
6 王阳元,康晋锋;硅集成电路光刻技术的发展与挑战[J];半导体学报;2002年03期
7 刘庆华,唐璞山;超深亚微米集成电路串扰估计及优化(英文)[J];半导体学报;2002年05期
8 王阳元,康晋锋;超深亚微米集成电路中的互连问题——低k介质与Cu的互连集成技术[J];半导体学报;2002年11期
9 王旸,蔡懿慈,石蕊,洪先龙;成品率驱动下基于模型的掩模版优化算法[J];半导体学报;2004年03期
10 ;A Generalized Yield Criterion[J];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2004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少英;GaAs IC能否达到硅VLSI的可靠性[J];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1996年03期
2 H.E.Oldham ,S.L.Partridge ,薛忠杰;关于VLSIMOS工艺技术的比较:第Ⅰ部分[J];微电子学;1985年02期
3 胡谋;多值逻辑在VLSI设计与测试中的若干应用[J];电子学报;1989年06期
4 王育民;李晖;张海林;葛建华;;纠错码在数字通信中的应用[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993年02期
5 周浩华,沈泊,章倩苓;一种GF(2~k)域的高效乘法器及其VLSI实现[J];半导体学报;2001年08期
6 郝冬艳;张明;郑伟;;低功耗VLSI芯片的设计方法[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07年06期
7 吴斌;郭树旭;王明江;陈玫玫;郑凡;;一种可重构的H.264帧内预测硬件结构[J];微计算机信息;2009年03期
8 陈海进;;“VLSI设计技术”课程综合实验教学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1年02期
9 孙强;;VLSI低功耗设计方法综述[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付厚奎;吴月花;刘志民;郭春生;李志国;程尧海;吉元;崔伟;;ULSI/VLSI中铝互连线热应力的数值模拟[J];微电子学;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非;刘志勇;;环连接CMP的缓存一致性协议[A];第15届全国信息存储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刘国峰;李博;刘洪;张云鹏;;Radon滤波法在CRP和CMP道集上抑制多次波的效果对比[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8学术论文汇编[C];2009年
3 刘玉岭;檀柏梅;李薇薇;;ULSI中CMP纳米磨料制备技术的研究[A];电子专用化学品高新技术与市场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赵洪山;;我国兽药GMP实施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分析[A];首届中国兽药大会动物药品学暨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药品学分会2008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田军;刘玉岭;王立发;唐文栋;;碱性浆料下计算机硬盘NiP基板CMP机理的分析研究[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3)[C];2007年
6 揭安全;石海鹤;薛锦云;;一种基于Java可重用部件库的多核程序开发方法[A];2008年全国开放式分布与并行计算机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8年
7 于慧荣;姜宏旭;王元鹏;;零延时MQ解码器的VLSI优化实现[A];第七届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11)论文集【poster】[C];2011年
8 刘钢利;柯赓;乔文孝;;VLSI低功耗技术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5)论文集[C];2005年
9 冯鹏;米德伶;魏彪;潘英俊;;用于CCD数字摄像机的新技术进展[A];2004全国图像传感器技术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04年
10 王晓黎;;印制电路板装配领域中的DFM技术[A];2003中国电子制造技术论坛暨展会暨第七届SMT、SMD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焱 谢斐;[N];厂长经理日报;2000年
2 ;[N];中国电子报;2002年
3 本报记者 李延生 宋西林;[N];中国企业报;2002年
4 记者 杨扬;[N];中国化工报;2005年
5 MIPS科技公司上海研发中心总经理 何英伟;[N];中国计算机报;2009年
6 孙铭海 小林;[N];中国建材报;2011年
7 主持人 赵艳秋;[N];中国电子报;2008年
8 记者 廖兴阳 王帆;[N];昆明日报;2008年
9 许枫;[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10 郦扬成;[N];中国电子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建忠;芯片化学机械抛光过程中材料吸附去除机理的研究[D];江南大学;2009年
2 徐驰;基于摩擦力在线测量的化学机械抛光终点检测技术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3 陈杨;核壳结构SiO_2/CeO_2、PS/CeO_2复合微球的可控合成及其CMP性能研究[D];江苏大学;2012年
4 李康;VLSI物理设计中布局及有约束的布局优化[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5 毕云龙;自适应声学回声抑制算法研究及其VLSI芯片设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6 于平平;基于VLSI实现的数字图像水印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7 王小港;遗传算法在VLSI设计自动化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2001年
8 马上;基于余数系统的数字信号处理VLSI实现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9 李鑫;VLSI受工艺参数扰动影响的若干问题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10 王彩玲;300mm硅片化学机械抛光设备及其关键技术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仰辉;VLSI后端设计中针对CMP平坦度的DFM[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吴健;蓝宝石CMP加工机理与工艺技术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3 蒋立文;基于铜薄膜的CMP微观去除机理试验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2年
4 姜霖;化学机械研磨(CMP)对电特性影响的分析与优化[D];复旦大学;2011年
5 张涛峰;ZnO光电功能薄膜材料的CMP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2年
6 易鑫;功能陶瓷精密CMP抛光工艺参数决策优化的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张振;基于3D-MESH的CMP片上网络映射方法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2年
8 董仁举;基于CMP集群的并行编程模型的研究与应用[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9 武艳超;流行语“V的不是A,,是B”的CMP阐释[D];四川外语学院;2012年
10 杨永淼;基于查找表的CMP冗余金属填充寄生电容提取技术[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ULSI多层互连中的化学机械抛光工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805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180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