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吸水性能改善试验研究
本文选题:建筑垃圾 + 再生骨料 ; 参考:《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7年04期
【摘要】:建筑垃圾再生骨料较高的吸水率限制了其广泛应用。对再生骨料进行表面改性,使其吸水率与天然材料接近,是提高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一条技术途径。以球磨微损破碎再生骨料为研究对象,采用稀盐酸浸泡、化学浆液和水玻璃溶液浸泡三种表面改性处理方法,结果表明:盐酸浓度为2%,浸泡时间为60 min,再生骨料吸水率为2.97%,较未处理的降低了24.6%;采用硅酸盐水泥浆+10%硅粉,水胶比为0.8,浸泡时间为5 min,再生骨料的吸水率为2.42%,较未处理的降低了38.6%;水玻璃溶液浓度为5%,浸泡时间为5 h,再生骨料吸水率为2.11%,较未处理的降低了46.4%。三种方法均能有效改善再生骨料吸水性能,综合考虑处理效率,采用硅酸盐水泥浆+10%硅粉处理效果最好。
[Abstract]:The high water absorption rate of recycled aggregate from construction waste limits its wide application. The surface modification of recycled aggregate to make its water absorption close to that of natural materials is a technical way to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of construction waste. Three methods of surface modification were studied, such as marinating with dilute hydrochloric acid, chemical slurry and soaking in water glass solu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centration of hydrochloric acid was 2, the soaking time was 60 min, the water absorption rate of regenerated aggregate was 2.97, and the water absorption rate of recycled aggregate was 24.60.The silicate cement slurry was used as 10% silica fume. The water / binder ratio was 0.8, the soaking time was 5 min, the water absorption rate of regenerated aggregate was 2.42, the water absorption rate of regenerated aggregate was lower than that of untreated aggregate, the water glass solution concentration was 5, the soaking time was 5 hours, and the water absorption rate of recycled aggregate was 2.11, which was 46.4 lower than that of untreated aggregate. The three method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water absorbency of recycled aggregate. Considering the treatment efficiency, the silicate cement slurry with 10% silica fume has the best treatment effect.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CSTC2012GG-YYJSB20001)
【分类号】:TU52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两项混凝土用再生骨料标准8月实施[J];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2011年03期
2 张潞;;不同强化条件下的再生骨料强化探讨[J];煤炭技术;2012年01期
3 曹征模;曹鹏飞;王继春;;再生骨料的性能分析及强化方法初探[J];四川建筑;2012年02期
4 王智威;;高品质再生骨料的生产工艺[J];混凝土;2006年09期
5 王社良;景龙平;张博;杨迎;;砖含量对再生骨料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J];混凝土;2011年02期
6 李滢;代大虎;;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基本特性研究[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7 姜越川;;再生骨料改性处理研究[J];混凝土;2011年07期
8 杨晓光;郝永池;薛勇;;再生骨料基本性能的研究[J];混凝土;2012年02期
9 崔正龙;童华彬;路沙沙;吴翔宇;汪振双;;再生骨料对混凝土透气性及碳化性能的影响研究[J];硅酸盐通报;2013年03期
10 梁敬敏;张翼;关子豪;杨洁;李庚英;;基于“离子渗透沉积”的再生骨料的修复方法及性能[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秋义;朱亚光;高嵩;;机械强化对再生骨料性能的影响[A];第三届全国再生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2 赵立群;陈宁;钱耀丽;宣金琦;;再生骨料在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中应用研究[A];“第四届全国特种混凝土技术”学术交流会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混凝土质量专业委员会2013年年会论文集[C];2013年
3 崔宁;李传平;刘元则;;砖混类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应用前景[A];2011年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4 朱亚光;李秋义;高嵩;;硅烷浸渍对再生骨料及再生骨料混凝土吸水性能的影响[A];第三届全国再生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5 赵智慧;芦令超;王守德;;废旧混凝土再生骨料的强化试验[A];中国硅酸盐学会水泥分会第三届学术年会暨第十二届全国水泥和混凝土化学及应用技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朋改非;张九峰;王竞妍;;再生骨料缺陷与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与渗透性的关系[A];2013年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3年
7 郝彤;石磊;;再生骨料混凝土配合比及其性能试验研究[A];第三届全国再生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8 秦廉;张雄;赵明;袁翔;张洁龙;;再生骨料的吸水特性及其对再生混凝土性能的影响[A];2011年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9 郑爱武;王永红;;再生骨料透水性混凝土的特性及应用[A];2013年9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10 陈雪;李秋义;杨向宁;连学超;;混凝土再生微粉的性能及其应用技术研究[A];第三届全国再生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郭远臣;再生骨料/水泥复合材料干缩性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2 石建光;再生骨料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和计算分析[D];上海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东洋;再生骨料裹浆处理技术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2 张剑波;再生骨料半干硬性混凝土制备与成型的试验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3 陈伟;再生骨料沥青混凝土实验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1年
4 王竞妍;再生骨料缺陷对再生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5 杜文;再生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与盐冻耐久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6 徐运锋;水泥稳定再生骨料混合料抗冲刷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7 韦虹;混凝土用再生骨料的制备及应用技术研究[D];广州大学;2013年
8 华小巧;建筑废弃物再生骨料强化与再生混凝土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9 赵智慧;再生骨料改性及其混凝土制备工艺研究[D];济南大学;2013年
10 杨青;再生骨料的吸水率对再生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8522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1852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