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工程论文 >

原位法合成二氧化钛制备纳米复合纳滤膜

发布时间:2018-05-26 08:11

  本文选题:界面聚合 + 纳米复合膜 ; 参考:《水处理技术》2017年12期


【摘要】:采用钛酸四丁酯(TBOT)作为钛源,并与均苯三甲酰氯(TMC)溶解于油相中,与哌嗪(PIP)水相单体发生界面聚合反应的同时原位生成二氧化钛,制得新型聚哌嗪酰胺-TiO_2复合纳滤膜,对其性能和表面结构进行测试和表征,并且与直接在水相和油相中添加TiO_2纳米颗粒的2种复合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原位生成二氧化钛制备的新型TFN膜具有更出色的分离性能。当TBOT添加量为250 mg/L时,纯水通量达到78.0 L/(m~2·h),对Na_2SO_4、MgCl_2、MgSO_4和NaCl的截留率分别为99%、87%、97%和58%。这得益于在界面聚合的同时原位生成的纳米颗粒在膜中出色的分散性,有效的抑制了团聚的发生,提高了纳米复合膜的分离性能。
[Abstract]:A novel polypiperazinamide TiO-2 composite nanofiltration membrane was prepared by using tetrabutyl titanate (TBOT) as titanium source, dissolved in oil phase with tetrachloroyl chloride (TMC), and in situ polymerization with piperazine (piperazine) water monomer. The properties and surface structure of the films were tested and characteriz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two kinds of composite films which directly added TiO_2 nanoparticles in water and oil phas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ew TFN membrane prepared by in-situ formation of titanium dioxide has better separation performance. When the amount of TBOT added is 250 mg/L, the pure water flux reaches 78.0 L/(m~2. The rejection rates of the TBOT and NaCl are 99% and 87% and 58%, respectively. This is due to the excellent dispersion of in-situ generated nanoparticles at the same time of interfacial polymerization, which effectively inhibits the agglomeration and improves the separation performance of nano-composite membranes.
【作者单位】: 浙江工业大学膜分离与水科学技术中心;
【分类号】:TQ051.89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日研制出用二氧化钛分解二VA鈝装置[J];江苏化工;2000年Z1期

2 ;日本市场二氧化钛供不应求[J];氯碱工业;2000年10期

3 ;英成功从二氧化钛直接提取钛[J];氯碱工业;2000年12期

4 ;2000年世界二氧化钛供应趋紧[J];天津化工;2000年02期

5 ;二氧化钛的制备[J];无机盐工业;2001年01期

6 吴永庆;二氧化钛的制造[J];化学世界;1956年12期

7 丁宝桐;;日本二氧化钛提价[J];无机盐工业;1983年03期

8 丁宝桐;我国急于想进口二氧化钛[J];无机盐工业;1985年03期

9 陆山南;;世界二氧化钛的生产厂家简介[J];中国涂料;1987年03期

10 ;黑色氧化钛粉末的制备[J];无机盐工业;199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姚礼峰;邓江峰;沈强;张联盟;;厚度可控的二氧化钛中空微球的制备[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2 龚黎明;银董红;喻宁亚;宋慧娟;陈恩伟;;离子液体中制备介观结构二氧化钛[A];第十三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王永芝;李耀先;苏红时;安冬敏;王永雷;杨清彪;;静电纺丝法制备二氧化钛纳米线[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4 卞振锋;朱建;李贵生;任洁;李和兴;;镧离子对介孔二氧化钛热稳定性和晶型的影响[A];第三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5年

5 许霞;;超细二氧化钛的表面无机包膜及其机理研究[A];《硅酸盐学报》创刊50周年暨中国硅酸盐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杨晶;王琨琦;邢巍;;基于仿叶绿体结构二氧化钛的光电化学生物燃料电池[A];第十二届固态化学与无机合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7 王海鹰;杨洋;赵一阳;卢晓峰;李响;王策;;氧化锌包覆二氧化钛纳米粒子复合膜的制备与表征[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8 张恺;张学海;杨柏;;带有可移动二氧化硅核的二氧化钛中空微球的制备与表征[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施晶莹;冷文华;张鉴清;曹楚南;;纳米晶铬掺杂二氧化钛光电性质研究(英文)[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下集)[C];2005年

10 赵团;张俊卿;冯德荣;李玉生;郭军平;;微乳液法制备掺杂镧和铁的纳米二氧化钛及其表征[A];中国稀土学会第一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王军;全球二氧化钛市场需求年增速2%-3%[N];广东建设报;2007年

2 张吨;陶瓷上烧固二氧化钛膜面[N];广东建设报;2003年

3 杨泰;纳米二氧化钛制备技术研制成功[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4年

4 唐诗全;“纳米二氧化钛应用技术开发”取得阶段成果[N];世界金属导报;2003年

5 ;攀钢川大“纳米二氧化钛应用技术开发”取得阶段成果[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3年

6 日经;日产车体利用二氧化钛给建筑物降温[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3年

7 ;西藏开发成功纳米二氧化钛[N];今日信息报;2003年

8 文非;西藏开发成功纳米二氧化钛[N];中国化工报;2003年

9 记者 杨念黎 见习记者 李文博;纳米二氧化钛粉体制备项目通过验收[N];西藏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严冰;CuO纳米结构的形貌可控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D];中国地质大学;2017年

2 王成迁;二氧化钒纳米线的制备和导电特性与相变调控[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3 韩丽丽;新型CdS纳米结构的可控合成及Ni_2Co氧化的原位研究[D];天津大学;2016年

4 罗燕;基于天然纤维素物质的二氧化钛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质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5 莫丽玢;氢在二氧化钛中的行为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5年

6 李玮琨;二氧化钛结构和催化性质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

7 王辉;溅射法制备二氧化钛的掺杂、相变及复合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年

8 于开锋;纳米二氧化钛和二氧化硅的控制合成及组装[D];吉林大学;2005年

9 马生华;Fe_3O_4纳米颗粒的表面修饰及其复合膜的制备与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10 王治国;基于分子动力学的单晶硅纳米切削过程中刀具磨损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路f,

本文编号:19364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19364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e07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