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化氢直接分解制取氢气和硫黄研究进展
本文选题:制氢 + 热解 ; 参考:《化工进展》2017年04期
【摘要】:硫化氢直接分解制取氢气和硫黄,不仅可以使石油、天然气、煤和矿产加工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硫化氢得到有效治理、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还能在回收硫黄的同时获得清洁能源——氢能。本文综述了热分解(直接热分解、催化热分解、超绝热分解)、电化学分解、光催化分解以及等离子体分解等硫化氢直接分解制取氢气和硫黄技术,对各种方法的基本原理、热力学依据进行了简要介绍,并详细阐述了各种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从研究方法、技术特点、反应性能、优缺点以及这些技术未来研究的可能突破点等方面展开深入分析。最后对硫化氢直接分解制氢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指出将膜技术、催化技术及等离子体技术相结合,不断发展和探索新技术将是硫化氢分解制氢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Abstract]:The direct decomposition of hydrogen sulfide to produce hydrogen and sulfur can not only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hydrogen sulfide produced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of petroleum, natural gas, coal and mineral processing, but also solve the problem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t can also get clean energy hydrogen energy while recovering sulfur. In this paper, the direct decomposition (direct thermal decomposition, catalytic thermal decomposition, superadiabatic decomposition), electrochemical decomposition, photocatalytic decomposition and plasma decomposition of hydrogen sulfide to produce hydrogen and sulfur are reviewed. The thermodynamic basis is briefly introduced, and the current research situation of various technologies at home and abroad is described in detail. The research methods,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reaction propertie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s well as the possible breakthrough points in the future research of these technologies are analyzed in depth. Finally,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hydrogen sulfide direct decomposition technology is prospected.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membrane technology, catalytic technology and plasma technology will be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hydrogen sulfide decomposition technology.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化学品安全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503279)
【分类号】:TQ116.2;TQ125.1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斌;毛德勇;朱桂宾;;“互联网+”、普惠金融与经济增长——基于面板数据的PVAR模型实证检验[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7年02期
2 王鹏;李双;李冠男;;互联网发展水平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模式研究——基于2003~2013年全国分省情况的面板数据分析[J];中国物价;2017年03期
3 杜景爱;;依托互联网带动贵州经济发展的策略探讨[J];现代商业;2017年02期
4 包银山;;供给侧改革对我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的影响[J];财经理论研究;2016年06期
5 李亚光;郑世林;;互联网普及对中国开放教育的影响[J];人文杂志;2016年11期
6 彭湘君;曾国平;李娅;;中国信息化发展绩效评价及其区域发展阶段测算[J];经济地理;2016年10期
7 郭家堂;骆品亮;;互联网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有促进作用吗?[J];管理世界;2016年10期
8 惠宁;周晓唯;;互联网驱动产业结构高级化效应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6年10期
9 董会;罗芳;;互联网信息技术对湖北省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基于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的实证分析[J];科技和产业;2016年09期
10 王敏;王琴梅;张家平;惠宁;;互联网、经济增长与电力消费关系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6年17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张红娟;蒋涛;沈正平;刘海荣;;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的实证分析——以徐州市为例[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9期
2 金兼斌;吴科特;;我国互联网扩散之地区差异的影响因素探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3 刘桂芳;;中国互联网区域差异的时空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06年04期
4 薛伟贤;冯宗宪;王健庆;;中国网络经济水平测度指标体系设计[J];中国软科学;2004年08期
5 冯昭奎;IT革命对世界经济的中长期影响[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1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雪礼;石峰;马祥元;卢六斤;邓友全;;离子液体体系催化甲酸分解制氢研究(英文)[J];燃料化学学报;2010年05期
2 杨宇静;明大增;李志祥;李沪萍;;硫化氢分解制氢的研究进展[J];无机盐工业;2013年02期
3 张雪梅;;从皂碱废液中回收脂肪酸[J];世界环境;1987年02期
4 ;水合肼实现常温分解制氢[J];齐鲁石油化工;2012年02期
5 本刊;;美国科学家开发水分解制氢气新方法[J];齐鲁石油化工;2013年03期
6 陈云;王书婕;王智化;林祥东;张彦威;周俊虎;岑可法;;硫碘热化学循环水分解制氢流程优化与模拟[J];能源工程;2013年06期
7 张义玲,宋晓军,毛兴民;硫化氢分解制取氢和硫技术的进展[J];石油化工环境保护;2000年02期
8 张询立,倪炳华,,马宝岐;硫化氢分解制氢气和硫[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1995年04期
9 ;科技动态[J];山西化工;1986年03期
10 付明;水分解制氢的光触媒陶瓷材料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王昶;李崇武;贾青竹;;废木材在粉粒流化床中低温催化分解制氢的研究[A];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C];2004年
2 张鹏;张冀杰;王拓;马新宾;巩金龙;;氮化钽纳米管阵列的合成及其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增强光电化学催化水分解制氢性能的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青年催化学术会议会议论文集[C];2013年
3 白素丽;黄承都;吕静;李振花;;低温等离子体分解制备钴基费-托合成催化剂的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会议摘要集[C];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黄德胜;水不完全分解制氢的探索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0986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2098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