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在高温环境中的应用
本文选题:大体积混凝土 + 裂缝 ; 参考:《建筑技术》2017年10期
【摘要】:海航首府B18地块项目大体积底板工程中,在保证混凝土强度的前提下,以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为目标进行配合比设计,采用大掺量矿物掺合料、降低骨料温度、掺加缓凝型减水剂及加强混凝土保温养护等措施,以降低混凝土内外温差,控制混凝土裂缝。混凝土强度评定结果表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达到C40P8的要求,且未发生裂缝和渗透。
[Abstract]:In the mass bottom project of HNA's B18 block project, under the premise of ensuring concrete strength, the mixture ratio is designed with the aim of controlling the inner and outer temperature difference of concrete, and large amount of mineral admixture is used to reduce the aggregate temperature. Some measures such as adding retarded water reducing agent and strengthening the heat preservation and curing of concrete are taken to reduce the inner and outer temperature difference of concrete and to control the cracks of concrete. The results of concrete strength evaluation show that the mass concrete structure meets the requirement of C40P8, and no cracks and permeability occur.
【作者单位】: 北京建工新型建材有限责任公司;
【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72036)
【分类号】:TU52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尚建丽;杨大平;;高性能大体积混凝土逐时温度场有限元动态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2期
2 黄允宝;刘建忠;毛永琳;;大体积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及其工程应用[J];江苏建筑;2006年02期
3 周双喜;荣茂阁;左晟;杨雷;郑惠英;吴坤鑫;熊超琴;杨明;;复合相变储能材料在大体积混凝土中的控温性能[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13年04期
4 赵丽君;王嘉杨;;浅析原材料对大体积混凝土性能的影响[J];福建建材;2006年01期
5 马井娟;张春鹏;袁少华;;粉煤灰在大体积混凝土中的应用[J];低温建筑技术;2006年03期
6 陈铭喜;;大掺量粉煤灰在大体积混凝土中的应用[J];广东建材;2012年08期
7 赵金贵;周金光;李兰波;;某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试验中特殊现象的启示[J];山西建筑;2012年28期
8 蒙二虎;陈备战;郎剑雷;;大体积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及试验研究[J];粉煤灰;2012年03期
9 赵平;;现浇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工程对原材料要求分析[J];铜陵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10 何文敏;;大体积混凝土芯部温度监测及其力学性能变化规律[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兆全;;大体积混凝土早期应变监测研究[A];第21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2年
2 尹冬梅;朱广祥;江守恒;单星本;文婧;朱卫中;;LNC-53泵送型防冻剂在大体积混凝土冬期施工中的应用[A];纪念中国混凝土外加剂协会成立20周年——混凝土外加剂新技术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孙志强;;解析远距离、大方量预拌混凝土的生产、施工技术[A];中国混凝土进展2010[C];2010年
4 丁抗生;;现代混凝土生产控制模式刍议[A];第三届全国商品混凝土信息技术交流大会暨2006全国商品混凝土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陈伟;申培亮;;基于电磁波传到特性的混凝土拌合物组分测定技术[A];中国硅酸盐学会水泥分会第三届学术年会暨第十二届全国水泥和混凝土化学及应用技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张建宁;陈通;;浅谈混凝土强度的早期判定方法[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0卷)[C];2008年
7 王鑫;张莹;;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分析[A];土木工程建造管理(6)[C];2011年
8 孙继成;周亚志;;近年来混凝土新技术成果概述[A];第三届全国商品混凝土信息技术交流大会暨2006全国商品混凝土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郭自利;刘宝影;孔祥明;李永杰;周建启;;混凝土减缩防水密实剂干缩性能试验研究[A];防水工程与材料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王玉瑛;王丽霞;杜守明;;普通混凝土用不同含泥量的砂对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影响初步试验[A];“第四届全国特种混凝土技术”学术交流会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混凝土质量专业委员会2013年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杨斌;工业和生活废弃物的利用与混凝土的使用安全[N];中国建材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杨和礼;原材料对基础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影响与控制[D];武汉大学;2004年
2 李美利;混凝土潮湿养护效率的电阻率评价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3 王军;相变控温混凝土的理论基础研究和制备[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4 侯东伟;混凝土自身与干燥收缩一体化及相关问题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5 梁丽敏;生态种植型混凝土的制备、多孔结构及其伪装特性[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翔;瑞安天地大厦二期筏板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检测与控制[D];重庆大学;2013年
2 冯孝杰;大体积混凝土软化曲线的新确定方法[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3 宋伟;相变材料在大体积混凝土中的试验研究[D];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2012年
4 廖炜;保坍增强型混凝土功能型外加剂BTC-3应用性能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5年
5 刘素瑞;化学环境激励条件下混凝土自愈合能力的演变机制研究[D];天津城建大学;2015年
6 冯玉江;风沙环境下混凝土受冲蚀损伤机理及评价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5年
7 朱昀U,
本文编号:20990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2099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