钒取代型多元杂多化合物及其杂化材料的制备及导电性能研究
本文选题:杂多酸 + 杂化材料 ; 参考:《浙江大学》2015年博士论文
【摘要】:固体高质子导体是许多技术创新的核心,包括氢传感器、氢渗透膜、水电解槽膜,最重要的是在低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或中温质子导电陶瓷燃料电池(PCFC)中,进行高效率的电化学能量转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用和开发可再生能源成为当前国际能源研究的重要课题。因此,新型固体高质子导体材料的探索和质子导电机理研究是极受关注的研究热点之一。杂多酸是一类含有氧桥的多核配合物,其组成简单、结构确定,兼具配合物和金属氧化物的结构特征,由于其假液相和固态优良的质子传导性能而成为固体电解质研究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本论文围绕Keggin结构钒取代杂多化合物及其复合材料进行了一系列新材料的制备、表征与导电性能研究工作,旨在探索杂多酸组成与其导电性能之间的关系,为质子导体的选择提供更多的物种。首先,采用分步酸化-分步加料-乙醚萃取法和离子交换-冷冻法合成了三种Keggin结构三元取代型杂多酸H5SiW11VO40·15H2O、H7SiW9V3O40·9H2O和 H6AlW11VO40·8H2O,并获得了H5SiW11VO40·15H2O的单晶结构。通过元素分析、电位滴定、红外光谱(IR)、紫外光谱(UV)、X-射线粉末衍射(XRD)和热重-差热分析(TG-DTA)对合成产物进行了表征。在此基础上利用电化学阻抗谱(EIS)研究了它们的导电性能。结果表明,它们均是固体高质子导体,电导率达到10-3 S.cm-1,其导电机理均是Vehicle机理;其次,以三元取代型杂多酸H4PW11VO40·8H20(PW11V)、H5SiW11VO40·15H2O (SiW11V)分别与磺化聚醚醚酮(SPEEK)和聚乙烯醇(PVA)复合,制备出四种质子导电杂化膜SPEEK/PW11V、SPEEK/SiW11V、PVA/PW11V 和 PVA/SiW11V (30wt% PVA或SPEEK; 70wt% PW11V或SiW11V)。通过IR、XRD和扫描电镜(SEM)对制备出的质子导电杂化复合膜进行了表征,利用电化学阻抗谱测定其电导率并阐明其导电机理及本质;第三,以H5SiW11VO40·15H2O (SiW11V)与不含共轭双键的含氧有机高分子聚乙二醇(PEG)、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正硅酸乙酯(TEOS)为原料,制备出四种性能互补的无机-有机杂化材料:PEG/SiW11V和PVP/SiW11V (20 wt%PEG或PVP,80 wt% SiW11V); PEG/SiO2/SiW11V和PVP/SiO2/SiW11V(12 wt% PEG或PVP,8 wt% SiO2和80 wt% SiW11V)。通过IR和XRD对这些无机-有机杂化材料进行了表征,利用EIS测定了其电导率并阐明了其导电机理及本质;第四,将锗系多元杂多酸(H5GeW11VO40·22H2O、H5GeW10MoVO40·21H2O、 H5GeMo11VO40·24H2O)和钨钒硅三元杂多酸H5SiW11VO40·15H2O分别与1-(3-磺酸基)丙基-3-甲基咪唑离子液体(MIMPS)和季铵类离子液体((C4H9)3N(C10H21)Br、(C4H9)3N(C14H29)Br、(C8H17)3NCH3Cl(缩写为OAMeCl)化合得到六种新型多金属含氧酸盐离子液体:[MIMPS]5GeW11V040、[MIMPS]5GeW10MoVO40、[MIMPS]5GeMo11VO40、[(C4H9)3N(C10H21)]5SiW11VO40、 [(C4H9)3N(C14H29)]5SiW11VO40和[TOAMe]5SiW11VO40。通过IR、UV、XRD和 TG-DTA对以上所合成产物进行了表征,测定了其电导率和导电活化能并阐明了其导电机理及本质。这项研究为发展基于杂多酸的具有高质子电导率和稳定性的新型电解质材料提供了理论和实验数据支持。
[Abstract]: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preparation , characterization and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of a new kind of solid high - proton conductor material , which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research topics in the research of solid electrolyte .
Four kinds of proton conductive hybrid membranes SPEEK / PW11V , SPEEK / SiW11V , PVA / PW11V and PVA / SiW11V ( 30 wt % PVA or SPEEK ; 70 wt % PW11V or SiW11V ) were prepared by compounding with sulfonated polyether ether ketone ( SPEEK ) and polyvinyl alcohol ( PVA ) . The prepared proton conductive hybrid composite membrane was characterized by IR , XRD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 SEM ) . Th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was measured by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
Thirdly , four kinds of inorganic - organic hybrid materials : PEG / SiW11V and PVP / SiW11V ( 20 wt % PEG or PVP , 80 wt % SiW11V ) , PEG / SiO2 / SiW11V and PVP / SiO2 / SiW11V ( 12 wt % PEG or PVP , 8 wt % SiO2 and 80 wt % SiW11V ) were prepared by taking H5SiW11VO40 路 15H2O ( SiW11V ) as raw material . These inorganic - organic hybrid materials were characterized by IR and XRD , their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was determined by EIS and their mechanism and nature were elucidated .
A novel polyoxometalate ionic liquid ( MIMPS ) 3N ( C10H21 ) Br , ( C4H9 ) 3N ( C14H29 ) Br , ( C8H17 ) 3NCH3Cl ( abbreviated as OAMeCl ) was synthesized .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O646;TM91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葛建芳,卢凤纪;溶胶-凝胶技术制备光化学杂化材料[J];化工新型材料;2002年07期
2 吴莹,闻荻江,鞠金梅;二茂铁衍生物-钼磷酸杂化材料的合成与性质[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06期
3 李延红,翟林峰;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J];化工科技市场;2005年04期
4 李梅;高伟男;孙杰;李蕾;高强;衣茂斌;张大明;;掺杂型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接触极化技术研究[J];光电子.激光;2009年01期
5 张晓静;贾天刚;张成贵;李亚东;闫春绵;马文明;;笼形氯化氨丙基聚倍半硅氧烷/聚乳酸杂化材料的制备及性能[J];材料导报;2009年08期
6 贾园;颜红侠;唐玉生;马雷;;有机-无机Nano-SiO_2/DCPDCE杂化材料的性能[J];宇航材料工艺;2012年03期
7 余锡宾,王华林,訾振军;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的进展[J];材料导报;1997年02期
8 张启卫,章永化,房雪松,陈守明,龚克成;聚醋酸乙烯酯二氧化硅杂化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J];材料科学与工程;2002年03期
9 张军丽;王汉雄;叶文玉;;新型壳聚糖/纳米二氧化硅杂化材料的制备与性能[J];石油化工;2006年01期
10 张晓静;贾天刚;石林;;笼形氨丙基聚倍半硅氧烷/聚乳酸杂化材料的制备与性能[J];精细化工;2008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允伍;赵强;何坤欢;曾永飞;卜显和;;新型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的构筑与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8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2 苏忠民;;多酸基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的实验合成和理论计算[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8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3 杨扬;赵超越;陈桥;吴刚;;高流动性星形聚酰胺杂化材料[A];2010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下册)[C];2010年
4 张翠娟;王明盛;郭国聪;;一种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的合成和结构[A];中国化学会2013年中西部地区无机化学化工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5 林长亘;陈伟;宋宇飞;;不对称多酸基杂化材料的合成与表征[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13分会:晶体工程[C];2014年
6 杨胜洋;李晴;王彩凤;陈莉;陈苏;;利用催化链转移聚合法制备量子点—聚合物杂化材料[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7 徐龙彬;岑浩;傅雅琴;;二氧化硅含量对形状记忆聚氨酯/二氧化硅杂化材料的性能影响[A];复合材料: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上册)[C];2010年
8 闫冰;;镧系光功能杂化材料多层次组装最新研究进展[A];第六届全国物理无机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9 徐龙彬;岑浩;傅雅琴;;二氧化硅含量对形状记忆聚氨酯/二氧化硅杂化材料的性能影响[A];复合材料: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上册)[C];2010年
10 王希渠;;特异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的分子设计[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本报记者 杨维骅 通讯员 向娟;杂化材料“武装”功能纤维[N];中国纺织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沈轶伦;创造1+1>2的效应[N];解放日报;2009年
3 通讯员 向梅 记者 刘們;纤维为你挡住紫外线[N];上海科技报;2009年
4 记者 陶婷婷;纤维业界领军人 学生眼中好师长[N];上海科技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莹;有机—钼磷酸功能分子杂化材料的合成表征及性质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2 童霞;磷系三元杂多化合物及其杂化材料的制备及导电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3 秦家强;聚酰亚胺/二氧化硅杂化材料微相结构的形成、演化及结构与性能关系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4 毛辉麾;具有规整孔道结构的蒙脱土柱撑杂化材料的制备及催化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9年
5 曹元一;受阻酚的聚多态及聚合物/受阻酚阻尼杂化材料的制备[D];华东理工大学;2010年
6 高大海;交联有机硅氧烷杂化材料的制备及其涂层应用[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7 陈鹭剑;共轭多烯类杂化材料的设计、制备及非线性光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8 李忠;聚合物/无机物/生物质杂化复合材料及其陶瓷材料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9 赵秀英;极性小分子/丁腈橡胶杂化材料的制备及其阻尼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9年
10 贺良灿;金属—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杂化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守村;应用活性自由基聚合制备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及其性能表征[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陈丽娟;新型聚氨酯/含羟基填料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制备与性能[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邱泽皓;杂化材料及其在古象牙文物保护中的应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4 宋东坡;有机聚合物/二氧化硅杂化材料的制备与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1年
5 邰军军;新型聚氨酯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6 宋晴;新型三元杂化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7 徐玲;芳胺-钼磷酸电荷转移型杂化材料的合成、表征以及光色性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8 徐龙彬;形状记忆聚氨酯—二氧化硅杂化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应用初探[D];浙江理工大学;2011年
9 刘惠文;锡氟磷酸盐玻璃/聚丙烯杂化材料的相容性与性能研究[D];湘潭大学;2014年
10 李莹;聚苯乙烯/二氧化硅杂化材料的原位制备[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1001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2100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