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学报》2012年S1期
本文关键词:中国煤层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石油学报》 2012年S1期
投稿
中国煤层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摘要】:煤层气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对于煤层气藏形成和分布规律的认识及煤层气资源评价具有重要意义,煤生烃及后期改造是煤层气化学组分和碳同位素等地球化学特征的重要影响因素,根据地球化学特征可判识其成因。通过大量的煤层气组分及其碳同位素数据分析了中国煤层气地球化学特征;结合成煤演化过程,分析了原生煤层气地球化学特征的变化规律;根据煤后期改造作用的类型分析了次生作用对煤层气地球化学特征的影响。提出煤层气地球化学特征受后期改造影响较大,主要包括解吸作用、次生生物作用和水溶解作用。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学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基金】:
【分类号】:P618.13
【正文快照】:
煤层气成因研究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前人对煤层气的成因类型与地球化学示踪指标先后进行过研究。Rightmire[1]、Rice[2]将煤层气划分为生物成因气和热成因气;Scott[3]将煤层气划分为原生生物气、次生生物气和热成因气;Smith[4]对次生生物气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宋岩;赵孟军;胡国艺;朱光有;;[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12年06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勇,唐修义,叶建平;[J];高校地质学报;1998年02期
2 戴金星,戚厚发,宋岩,关德师;[J];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物学 农学 医学 地学);1986年12期
3 付晓泰,王振平,卢双舫;[J];中国科学(B辑 化学);1996年02期
4 陶明信;王万春;解光新;李晶莹;王彦龙;张小军;张泓;史宝光;高波;;[J];科学通报;2005年S1期
5 秦胜飞;宋岩;唐修义;傅国友;;[J];科学通报;2005年S1期
6 唐修义;[J];煤田地质与勘探;1996年03期
7 戚厚发;[J];石油实验地质;1985年02期
8 刘洪林,赵国良,王红岩;[J];石油实验地质;2004年05期
9 郝石生;张振英;;[J];石油学报;1993年02期
10 宋岩,戴金星,李先奇,洪峰;[J];石油学报;1998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起新;[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5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东民;[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2 付广;康德江;段海凤;;[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6年01期
3 杨光;刘俊来;马瑞;;[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6年03期
4 范泓澈;黄志龙;袁剑;高岗;童传新;;[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1年04期
5 李作臣;;[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6 张松扬;;[J];测井技术;2009年01期
7 张莉莉;蔡文渊;;[J];测井技术;2009年06期
8 赵国连;[J];沉积学报;1999年04期
9 付广,张云峰,陈章明;[J];沉积学报;2000年01期
10 张建博,陶明信;[J];沉积学报;200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双明;高新民;范立民;;[A];高产高效煤矿建设的地质保障技术——陕西省煤炭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09[C];2009年
2 刘会彬;尹润生;安俊孝;王飞;;[A];安全高效矿井建设与开采技术——陕西省煤炭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0)[C];2010年
3 徐胜平;吕凡家;;[A];纪念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成立二十周年暨矿井地质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2年
4 王康东;赵志根;;[A];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论坛专辑[C];2007年
5 甘志红;;[A];中深层天然气勘探技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6 杨永红;彭传圣;陈丽;;[A];中深层天然气勘探技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7 尹丽娟;张金功;秦峰;王玉林;焦婷婷;;[A];中深层天然气勘探技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8 卫平生;李相博;陈启林;完颜容;林卫东;魏东涛;马玉虎;吴梁宇;;[A];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建院20周年论文专集[C];2005年
9 张泓;;[A];2008—2009地质学学科发展报告[C];2008年
10 陈进超;王绪本;王丽坤;;[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宏民;[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胡光海;[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张松航;[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4 陶树;[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5 郭红玉;[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王俊;[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11年
7 潘建华;[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8 李明瑞;[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9 王国茹;[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10 李建楼;[D];安徽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炎昊;[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任子阳;[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王晓彬;[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年军;[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5 姜力波;[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6 陈亮;[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7 陈静;[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8 杨文斌;[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9 陈润;[D];河南理工大学;2007年
10 王庆伟;[D];河南理工大学;2008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明良;[J];沉积学报;2001年02期
2 赵孟军,潘文庆,张水昌,韩剑发;[J];沉积学报;2004年04期
3 杨春;刘全有;周庆华;李剑;冯子辉;李志生;;[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4 朱岳年;[J];地球科学进展;1997年01期
5 秦胜飞;赵靖舟;李梅;刘银河;;[J];地学前缘;2006年05期
6 鲁雪松;宋岩;柳少波;洪峰;付晓飞;;[J];地学前缘;2008年06期
7 徐思煌;;[J];地质科技情报;2010年01期
8 朱光有;张水昌;梁英波;马永生;郭彤楼;周国源;;[J];地质学报;2006年08期
9 刘洪林;王红岩;刘人和;赵群;林英姬;;[J];地质学报;2010年09期
10 徐永昌,沈平;[J];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1993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何家雄;[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宝,徐永昌,刘文汇,沈平,吉利明,马立元;[J];沉积学报;2002年04期
2 高波,马玉贞,陶明信,马根喜;[J];沉积学报;2003年02期
3 王兰生,苟学敏,刘国瑜,王琳,汪维明,王密云;[J];沉积学报;1997年02期
4 付晓泰,卢双舫,王振平,曲佳燕;[J];地球化学;1997年03期
5 李晶莹,陶明信;[J];地球科学进展;1998年05期
6 毕华,彭格林,赵志忠;[J];地质地球化学;1997年04期
7 秦勇,唐修义,叶建平;[J];高校地质学报;1998年02期
8 苏喜立,唐书恒,羡法;[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9 戴金星,戚厚发,宋岩,关德师;[J];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物学 农学 医学 地学);1986年12期
10 戴金星,陈英;[J];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1993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旭辉;;[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9年02期
2 旷红伟;柳永清;彭楠;刘丽军;;[J];地学前缘;2011年04期
3 郭印兴;夏洪强;杨淑梅;武卫东;武红义;;[J];科技资讯;2011年20期
4 倪春华;周小进;王果寿;王永成;;[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5 王景华;郑建勋;;[J];地理科学;1982年02期
6 田级生;;[J];化工矿产地质;1985年03期
7 孙乘云;;[J];地质通报;1985年04期
8 贾国相;黄书俊;曾永超;陈远荣;;[J];地质与勘探;1986年02期
9 张建;[J];江苏地质;1987年01期
10 赵琦;;[J];云南地质;198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爱民;赵中岩;Lee Ik Jong;;[A];2004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2 唐友军;文志刚;别旭伟;陈凤良;;[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3 秦晓光;程祥圣;王西蒙;;[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4 邵红梅;洪淑新;方雅茹;任长青;;[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王群;陈芳;葛同明;;[A];第六届全国环境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6 史基安;赵欣;王琪;;[A];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7 常俊合;李新军;黄元湖;王兴武;吕红玉;;[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8 刘富营;张保平;;[A];河南省地质调查与研究通报2007年卷(上册)[C];2007年
9 熊炎林;童金南;田力;;[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戚华文;华仁民;;[A];第二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青锋;[N];中国房地产报;2003年
2 蔡立军 匡岩所;[N];中国黄金报;2004年
3 廖启林;[N];中国矿业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刘静文;[N];地质勘查导报;2009年
5 张蕾;[N];中国石化报;2003年
6 任鹏飞;[N];中国矿业报;2003年
7 啜云香;[N];地质勘查导报;2009年
8 啜云香;[N];地质勘查导报;2009年
9 王旭雁;[N];中国矿业报;2009年
10 特约记者 刘后昌;[N];中国测绘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林平;[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年
2 张振国;[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3 密文天;[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4 王晓媛;[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8年
5 周家云;[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6 秦社彩;[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7年
7 贺志鹏;[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8年
8 徐争启;[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9 文华国;[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10 张娟;[D];山东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宝金;[D];吉林大学;2005年
2 邹欣;[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3 胡晓峰;[D];吉林大学;2009年
4 丁文君;[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5 刘默;[D];吉林大学;2005年
6 谢云波;[D];新疆农业大学;2007年
7 杨春;[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5年
8 杨敏;[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9 刘春艳;[D];兰州大学;2009年
10 王磊;[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煤层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07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250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