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工程论文 >

二维电催化材料的理论研究与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18 13:58
【摘要】:电化学能量转换,包括电解水制氢、CO_2的电催化还原以及电化学固氮等等,能够实现能源和化学品的可持续、清洁生产。高效的电催化剂是这一技术实际应用的关键问题。尽管过去的几十年中,科研工作者们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然而至今为止,仍然没有一种催化剂能够满足商业化应用的需求。层状的二维材料由于比表面积大、电荷转移效率高、力学性能优异、价格低廉以及易于调制等诸多优势,在众多类型的催化剂中脱颖而出。另外一方面,随着计算机性能的不断提升以及相关理论和数值算法的飞速发展,基于第一性原理的计算在科学研究中,包括催化剂的搜索与设计,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论文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基于二维材料,研究和设计用于电化学能量转换的高性能电催化剂,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具有高活性位点密度、高析氢反应催化活性的二硫化钼纳米线。MoS_2是一种有望取代贵金属Pt的析氢反应电催化剂。然而,活性位点集中在边缘、Tafel反应势垒高,导致这类催化剂的活性位点密度低、Tafel斜率高。这些问题制约着MoS_2在电解水制取氢气中的实际应用。根据结构和成键分析,我们发现高的Tafel势垒实际上是由于相邻两个吸附的H原子之间距离(d_(H-H))较大。而实验上最新合成的以Au(755)面为模板的MoS_2纳米线具有非常小的d_(H-H),因此可能具有以往报道的所有MoS_2催化剂中最高的催化活性。通过计算,我们验证了这一猜想。MoS_2纳米线催化析氢反应时,氢气的析出势垒仅为0.49 eV,不仅远远低于其他的MoS_2催化剂(约为1.50 eV),甚至比金属铂(0.80 eV)还要低。因此这一体系可能具有比铂更高的析氢反应催化活性。通过将Au(755)替换为非贵金属衬底,如Ni(755)和Cu(755)等,纳米线的高活性能得以保持。(2)基于简单活性描述符筛选和设计超高析氢反应催化活性的MXenes。MXenes是一类新型的二维层状材料,具有超大的比表面积以及优异的热稳定性。在其实验制备过程中,总能观测到H_2的不断产生。这些现象和性质表明,MXenes可能具有很高的析氢反应催化活性,而到目前为止,并没有相关的报道。通过理论计算,我们发现Ti_2CO_2和W_2CO_2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根据分子轨道理论,我们提出活性位的电荷转移可以作为析氢反应催化活性的描述符。通过分析10种单金属MXenes的计算结果,我们验证了这一描述符的可靠性。利用这一描述符,我们非常高效的从90种双金属MXenes中筛选出TiVCO_2这一具有超高析氢反应催化活性的体系。而对于V_2CO_2这类与H结合太强的体系,我们提出可以通过在表面引入过渡金属助剂来调节其催化活性。由于金属与表面氧原子之间的电荷转移,会削弱氢与表面氧的结合强度,从而提高体系的催化活性。而通过控制金属助剂的种类、覆盖度等,可以对体系的催化活性进行有效的调控。(3)基于硼单层的“单原子多功能”催化剂的设计。单原子催化剂能够实现金属原子的100%利用,同时还具有非常高的催化选择性和活性;多功能催化剂与单功能催化剂相比,往往具有更高的活性以及更低的成本。因此单原子多功能催化剂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效益和科学价值。硼单层独特的结构(由多电子的三元环和缺电子的六元环组成)使其可能是一种很好的单原子催化剂的载体。同时,我们的理论研究表明,最新合成的二维硼单层具有优异的析氢反应催化活性。基于此,我们设计了一个用于水全分解的单原子、双功能催化剂(Ni_1/β_(12)-BM)以及一个CO_2捕获、活化、转换一体化的单原子多功能催化剂(V_1/β_(12)-BM)。Ni_1/β_(12)-BM对析氢反应和析氧反应均有着很高的催化活性,过电位仅为0.06和0.40 V,因此可以实现水的全分解。这也是首次提出 单原子、双功能催化剂‖这一概念。此外,根据已有的实验结果,我们为这一催化剂设计了一条可能的合成路径。V_1/β_(12)-BM与CO_2之间大量的电荷转移可以将捕获的CO_2活化为CO_2~ 。CO_2~ 可以被有效地还原为CH_3OH,决速步的的势垒仅为1.04 eV。在此过程中,由于空间位阻效应,H_2O的吸附能够使得反应中间体与氢源的距离显著降低,从而降低反应势垒。(4)固氮催化剂的高通量搜索与理性设计。N_2的电催化或者光催化还原有望实现NH_3在室温下的绿色、可持续生产。在这个过程中,一个有效的催化剂至关重要,而这至今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通过对NRR过程中各反应中间体的相对稳定性的分析,我们发现N_2和NH_2的氢化是整个反应过程中的关键步,决定着催化剂的性能,从而提出了一种普适、高效、精确的两步筛选法用于N_2还原催化剂的搜索。基于此,我们对N掺杂石墨烯负载的单原子催化剂进行了高通量筛选,从540种体系中最终筛选出10种高效的固氮催化剂。其中,单个W原子与三个C原子配位(W_1C_3)具有最高的催化活性,其起始电位低至0.25 V。此外,根据N_2捕获与活化过程中,电子 接受?反馈‖这一概念,我们设计了一个非金属单原子催化剂,B修饰的g-C_3N_4(B/g-C_3N_4),用于N_2的还原。B/g-C_3N_4能够有效地还原气态的N_2,起始电位仅为0.20 V,是目前所有文献报道的最低值。
【图文】:

可持续能源,电化学能,图片,文献


随着全球人口的持续增长,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以及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能源学品的可持续、清洁生产因此引起了全球范围的广泛关注。一种极具前景的策略就化学能量转换,它是利用电化学的方法将大气中一些分子转换为价值更高的产物。,电解水制取氢气和氧气,其中氢气被视为下一代清洁能源的最佳候选之一;将二碳还原得到碳氢化合物,不仅能够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缓解温室效应等环题,所得到的碳氢化合物也可以用于燃料、日用化学品、精细化学品以及高分子、制品的原料等等;氮气电化学还原合成氨气,与工业上所采用的高能耗的 Haber-Bos相比,,具有低能耗、无污染等诸多优势(图 1.1)。在这些过程中,催化剂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够增加反应速率、提高反应效率、加强反应的选择性。因此,在过几十年中,电催化剂的研究与设计成为了研究热点之一。其中,层状的二维材料由表面积大、电荷转移效率高、力学性能优异、价格低以及易于调制等诸多优势,而泛研究用于电催化领域。然而,目前为止,仍然没有一种催化剂能够达到商业化应要求,电催化剂的研究与设计依然任重道远。在本章中,我们主要对电催化剂的研发展以及二维材料在电催化中的应用做简单介绍,最后概述本文的主要内容。

水电解槽,图片,文献,示意图


环境的应用要求。因此,氢气被视为下一代清洁能源的多制氢的方法中,最具潜力的途径之一。它是利用新能、潮汐等,所产生的富余电能,采用电化学的方法将水分H2O → H2+ 1/2O2槽中,其结构如图 1.2 所示,主要由电解液和两个电极气和氧气,因此阴极反应和阳极反应分别称为析氢on,HER)和析氧反应(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O氧气所发生的具体反应取决于具体的环境,在酸性电解为:: 2H++ 2e → H2: H2O → O2+ 2H++ 2e 性电解液中,两个半反应分别为:: 2H2O + 2e → H2+ 2OH : 2OH → O2+ H2O + 2e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O643.36;TQ116.2;O646.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素芹;王立;戴高鹏;侯秋飞;;棒状Ag_2CO_3/SrCO_3的制备与高可见光光催化活性(英文)[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7年02期

2 陈前林;吴建青;;改性对TiO_2光催化活性的影响[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3 陈士夫,陶跃武;热处理对TiO_2光催化活性的影响[J];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4期

4 刘建军,于迎春,李英骏,贺红亮,谭华,徐康;TiO_2的冲击波活化及其光催化活性[J];高压物理学报;1999年02期

5 湛社霞;;影响二氧化钛光催化剂光催化活性的因素以及光催化剂的制备与应用[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版);1999年04期

6 李晓莉 ,曲雅焕 ,苏树贵;聚合物载体-钕配合物对丁二烯聚合的催化活性[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1994年05期

7 王晓东;;高聚物三相催化剂[J];浙江化工;1987年04期

8 俞志明;仲崇祺;陈滇宝;唐学明;;WCl_6-C_(10)H_(21)OH-Al(i-Bu)_3催化体系合成1,2—聚丁二烯的研究[J];青岛化工学院学报;1987年02期

9 A.Vass H.P.Boehm;陈仁辉;;炭的催化反应[J];新型碳材料;1987年01期

10 李玉良;潘鹤枫;李广全;欧阳均;;聚合物载体-稀土金属配合物的研究 Ⅳ.含亚硫酰基聚合物载体-稀土金属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催化活性[J];化学学报;1987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雅菁;贾堤;刘云兆;;Y~(3+)掺杂TiO_2复合粒子的光催化活性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2 陈亚男;汪辉亮;;以海蜇中胶层为基质合成不同形貌的具有催化活性的银粒子[A];201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L 高分子复合体系[C];2015年

3 曹运珠;魏东明;侯克玲;张财顺;邢永恒;;钒氧配合物仿生催化活性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8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4 马涛;贺艳;;硫元素掺杂对TiO_2纳米颗粒光催化活性的影响[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5分册)[C];2010年

5 蒋思思;李幻;袁泽利;钟永科;;活性炭改性对纳米TiO_2光催化活性的影响[A];2010中西部地区无机化学化工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龚倩;胡芸;韦朝海;;{001}面TiO_2的制备及其表面氟效应对光催化活性的影响[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7 范晓芸;华宁;贾汉忠;王传义;王贞;;Z-型光催化剂N-TiO_2/Bi_2O_3的制备及光催化活性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太阳能光化学与光催化学术会议学术论文集[C];2012年

8 杨祝红;冯新;暴宁钟;刘畅;吉晓燕;陆小华;;TiO_2纤维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活性研究[A];2000'全国光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9 陈恩伟;银董红;喻宁亚;龚黎明;宋慧娟;;铽掺杂提高TiO_2光催化活性的机制[A];第十三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储升;刘龙;蒋可人;郭大萌;王英;邹志刚;;可见光响应的氯掺杂介孔TiO_2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活性[A];第六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辛化;美开发纳米多孔银催化剂[N];中国化工报;2014年

2 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解读2016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N];科技日报;2017年

3 何屹;纳米金晶簇的催化活性与大小有关[N];科技日报;2008年

4 海华;上海研制的光催化空气净化器通过鉴定[N];国际经贸消息;2002年

5 记者 李荔;朱冰:环境也可以改变基因[N];北京科技报;2012年

6 通讯员 彭欣欣 本报记者 贾广华;从跟随研发到国际领先[N];中国石化报;2015年

7 本报记者 赵笛;全球首套万吨级TPI装置在青投产[N];青岛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Haroon Ur Rasheed;协同光催化活性与可见光响应:复合材料对活性氧的巩固作用[D];江苏大学;2019年

2 凌崇益;二维电催化材料的理论研究与设计[D];东南大学;2018年

3 李泽浩;氮化碳聚合物半导体的分子结构调控及其光催化活性增强[D];华南理工大学;2019年

4 田伟;氮化碳基材料催化环境污染物光降解与二氧化碳固定研究[D];东南大学;2017年

5 赵国升;钒酸铋材料的微观结构调控、形成机理及颜色性质与光催化活性研究[D];辽宁大学;2018年

6 李彦乐;金和钯团簇的结构和催化活性的理论研究[D];南京大学;2018年

7 伍周玲;钴基氧化物电极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7年

8 朱超胜;磷酸银基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7年

9 郑禾;基于介孔泡沫吸附的DhaA稳定化方法与机理研究[D];军事科学院;2019年

10 黄刚;钯/金属—有机框架纳米复合材料的疏水性修饰改善多相催化性能[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鹏;Au、Cu及Cu氧化物修饰对TiO_2光催化活性的影响[D];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2 董沙;缺陷及应变对二维材料电化学催化性质的调控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3 李振路;磁性AgBr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活性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19年

4 张莉莉;TiO_2晶面调控金属硫化物异质界面及光催化性能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5 涂丹;基于g-C_3N_4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应用[D];西南科技大学;2019年

6 张文雅;铈基复合氧化物的晶面调控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D];苏州科技大学;2019年

7 章军;具有催化活性的三元硫属化合物的化学制备与性能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9年

8 张西标;石墨相氮化碳的改性及其光催化有机污染物降解[D];东北林业大学;2019年

9 移永杰;复合微球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7年

10 阎新龙;含吡啶烷氧基配体钌羰基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催化活性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5888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25888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70b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