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工程论文 >

阴极菌群对MFC脱氮动力学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6 19:13
【摘要】:硝酸盐污染问题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传统的处理方法均存在一定的弊端。微生物燃料电池是一种利用微生物作为催化剂,在降解有机物的同时将燃料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实验装置。由于它具有燃料来源广泛、反应条件温和而且清洁环保不会引起环境污染等优点,自从被发现以来就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关注。本文以硝酸盐溶液为阴极电子受体,通过在阴极分别接种活性污泥菌群和反硝化菌群,构建微生物燃料电池A-MFC和D-MFC。研究两种阴极菌群MFC在不同NO_3~--N浓度下的脱氮产电性能,并通过对阴极微生物群落进行分析,探讨两种阴极菌群MFC中阴极微生物脱氮反应机理。主要结果如下:(1)研究不同NO_3~--N浓度下两种阴极菌群MFC脱氮产电性能。在NO_3~--N浓度为25-100 mg/L时,浓度的提高会促进两种阴极菌群MFC的脱氮产电效果,但是在高浓度下,当NO_3~--N浓度为100-175 mg/L时,NO_3~--N浓度越高越抑制两种阴极菌群MFC的脱氮产电效果。不同NO_3~--N浓度下,A-MFC产电性能均优于D-MFC,而D-MFC脱氮性能优于A-MFC。分析结果显示在不同NO_3~--N浓度下,两种阴极菌群脱氮与产电性能方面有着相同的变化趋势。(2)通过选择合适的动力学模型来表征两种阴极菌群MFC阴极NO_3~--N降解过程。幂函数动力学分析结果显示,在不同NO_3~--N浓度下,一级反应更适合表征两种阴极菌群MFC中阴极NO_3~--N降解情况。而利用Haldane模型和Han-Levenspiel模型模拟两种阴极菌群MFC在不同NO_3~--N浓度下的脱氮过程,结果表明,Han-Levenspiel模型拟合效果更好。A-MFC的半饱和常数K_S为60.02mg/L高于D-MFC(22.56 mg/L),完全抑制浓度Sm为183.13 mg/L低于D-MFC(347.97mg/L),反硝化菌群相比活性污泥菌群对硝酸盐有更好的亲和能力和更大的耐受程度。(3)对两种阴极菌群MFC在运行初期和反应稳定时期阴极微生物群落进行分析。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A-MFC生物多样性要高于D-MFC。两种阴极菌群MFC在运行稳定时期优势菌种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占比都超过50%。且在反应稳定时期,在属的水平下,A-MFC优势菌属为Azonexus、Zoogloea和Ignavibacterium,D-MFC优势菌属为Comamonas和Acidovorax,以上菌属均具有反硝化作用。
【图文】:

工作原理图,微生物燃料电池,基本工作原理,反应式


图 1. 1 MFC 工作原理图Fig 1.1 Working principle of MFC微生物燃料电池基本工作原理图[22],以葡萄糖为底物充体为例,反应式为:

原理图,脱氮,原理图


图 1. 2 MFC 脱氮原理图Fig 1.2 MFC denitrification principle diagram HO 6HO 6CO 24H 24e12622OeHNOHO322 2 2
【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X703;TM911.4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明;金春姬;孙若晨;;盐度对生物阴极微生物燃料电池脱氮除碳及产电性能的影响[J];环保科技;2015年04期

2 贾璐维;赵剑强;胡博;赵慧敏;黄楠;;MFC强化同步短程硝化反硝化工艺的启动[J];环境工程学报;2015年04期

3 陈柳柳;徐源;杨倩;陈英文;祝社民;沈树宝;;微生物燃料电池对苯酚的降解及其产电性能[J];化工环保;2015年01期

4 刘睿;王晓慧;海热提;向龙;付进南;李媛;;活性炭优化生物阴极提升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性能[J];环境科学学报;2015年07期

5 王清萍;刘培文;翁秀兰;陈祖亮;;脱氮副球菌YF1微生物燃料电池生物阴极脱氮和产电[J];环境工程学报;2014年08期

6 茹淑华;张国印;孙世友;王凌;耿暖;;河北省地下水硝酸盐污染总体状况及时空变异规律[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13年05期

7 叶正芳;王凤;王中友;;饮用水中硝酸盐的反硝化动力学及微生物群落研究[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13年03期

8 杨金萍;汪家权;陈少华;陈衬;杨方;;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硝酸盐废水[J];环境工程学报;2013年05期

9 王振;刘新民;郭庆杰;;流化床微生物燃料电池基质降解动力学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2年S1期

10 彭永臻;刘牡;宋燕杰;吴莉娜;王艳;;FNA对NO_2~-为电子受体反硝化的抑制动力学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2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吉强;微生物燃料电池同步脱氮产电性能及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2 陈少华;微生物燃料电池原位修复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于洋洋;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脱氮与产电特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7年

2 杨旭;CRI系统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调控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3 张春玲;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榨菜废水基础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4 易鹏;微生物燃料电池再生NO_X特异性吸收产物和同步产电研究[D];上海大学;2013年

5 杨金萍;微生物燃料电池去除硝酸盐及电子传递机理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169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26169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8b2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