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工程论文 >

半胱氨酸功能化石墨烯及其衍生碳材料的制备和电化学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6 20:51
【摘要】:超级电容器和燃料电池是能源储存与转换中的关键器件。由于优异的物化性质和独特的结构特点石墨烯被认为是一种完美的储能材料。而多孔碳因其高的比表面积和丰富的孔隙结构亦被当做载体或直接应用在储能领域。对于储能材料来说,比表面积、孔隙结构、表面官能团和导电性是影响其性能的四大因素。从以上几点出发,本文以石墨烯和半胱氨酸为原料,利用半胱氨酸的还原性和同时含有氮硫元素的特点制备了系列功能化石墨烯和半胱氨酸衍生碳材料并将其用作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和氧还原反应催化剂。同时探讨了制备条件对材料形貌、结构与组成,继而对材料超电和氧还原催化性能的影响。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借助L-半胱氨酸(L-Cys)的还原性,在95℃下使其与氧化石墨烯(GO)片层上含氧基团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从而使GO还原自组装成三维石墨烯水凝胶。由于直接对水凝胶冷冻干燥会产生大量的大孔,这会使材料的密度急剧降低,从而造成材料低的体积比容量。因此我们通过先机械压缩再冷冻干燥的方法来消除大孔结构从而获得了厚度为20μm左右具有微介孔结构的高密度rGO气凝胶。反应8小时获得的样品堆积密度达到1.44 g cm~(-3),约为石墨材料理论密度的65%,在碱性溶液中0.5 A g~(-1)电流密度下体积比容量达到293.6 F cm~(-3)。不仅如此,该材料在30万次充放电循环后容量没有衰减,展现出超长的循环寿命。2.直接以半胱氨酸作为碳、氮、硫源,同时以NaCl和KOH作为硬模板剂和活化剂,原位掺杂制备了高比表面积的氮硫共掺杂分级多孔碳。通过调控制备条件,当m_(NaCl):m_(Cys)比例为1:20、m_(KOH):m _(L-Cys)为1:1、碳化温度为700℃时获得的样品具有最佳的电容性能和氧还原催化(ORR)活性。在碱性溶液中,该材料表现出较高的比电容值(0.5A g~(-1)电流密度下比电容为363.1 F g~(-1))、较好的倍率性能(电流密度为100 A g~(-1)时比电容仍达到201.2 F g~(-1))和优异的循环稳定性(10000次循环充放电,电容保持率为97.8%)。此外,在ORR测试中,该材料具有更正的起始电位(0.94V vs RHE)和较大的极限扩散电流密度(5.05 mA cm~(-2)在0V vs RHE)。材料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得益于样品高的比表面积(1551.66 m~2g~(-1))、独特的分级孔结构和丰富的表面氮、硫和氧元素,这些因素为离子的快速传输、电子的传导以及材料活性位点的增加起到促进作用。3.为了提高获得的多孔碳的氧还原催化活性,在第二部分工作的基础上,我们通过加入GO来提高材料的导电性,制得了碳碳复合材料。通过调控GO的加入比例,发现当m_(L-Cys):m _(GO)为20时,获得的样品NS-G@CNS-20具有最好的氧还原催化活性。与不加GO相比,其电导率提高了一个数量级(从0.29到5.01 S/m)。ORR测试结果表明,该材料展现了更正的起始电位(0.998V vs RHE),与不加GO相比,起始电位右移了0.058V,更加接近于商用Pt/C(1.05 V vs RHE)。此外,与其他样品相比,NS-G@CNS-20还具有更正的半波电位(0.77 V)和最大的极限扩散电流密度(6.01 mA cm~(-2)在0V vs RHE),证实了提高催化剂导电性对材料催化性能的促进作用。
【图文】:

原理图,超级电容器,燃料电池系统,原理图


新疆大学 2018 届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 绪论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不断增加,化石燃料燃烧引发境污染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因此,为了能够实现从依赖化石变,全世界的科研人员都已经把眼光聚焦在太阳能、风能研究上。随着这些可再生能源的大量推广与应用,它们产生大的挑战。目前,超级电容器和燃料电池在满足日益增长的键的作用[1]。

示意图,零维,碳材料,石墨


图 1-2 零维至三维的碳材料示意图Figure 1-2 Diagram of carbon materials from 0D to 3D1 石墨烯的制备墨中,,相邻的石墨烯片层之间由于强烈的 π-π 共轭作用而紧密的堆积起来石墨烯片层的获得变得异常困难。因此,大规模、低成本的制备结构完整石墨烯是目前该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努力突破的方向。到目前为止,关于石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Q127.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文涛;唐安琪;张玉婷;占平平;;类石墨烯的光场调控特性研究[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年期

2 刘昭昭,曹晶晶;新材料,新未来——石墨烯[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年期

3 肖立权;张权;张英;裴丽欣;侯军亮;董建芳;刘玲霞;;氧化石墨烯及其复合物对水中重金属离子吸附研究进展[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年期

4 唐航;黎天保;姚山山;覃事彪;;商品石墨烯用于高比能量锂硫电池[J];电池;2018年03期

5 佘广文;韩博;;江苏省石墨烯产业发展研究[J];价值工程;2018年33期

6 周文俊;;裂隙“神眼”石墨烯[J];广州化工;2018年19期

7 刘忠范;;试点“研发代工”助推石墨烯产业健康发展[J];中国建材;2018年10期

8 ;神奇的石墨烯[J];泰州科技;2011年09期

9 ;半导体所等在多层石墨烯物理性质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J];中国粉体工业;2012年02期

10 ;年产100吨石墨烯粉体生产线在常州投运[J];中国粉体工业;201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荧;郭航;李娟;;石墨烯制备及其应用安全[A];《环境工程》2018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C];2018年

2 高超;方波;;石墨烯宏观组装及多功能复合材料[A];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M:高分子共混与复合体系[C];2017年

3 李永军;杨阳;戴静;黄晓宇;;功能化石墨烯、氟化石墨烯及石墨烷的制备[A];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O:共价骨架高分子与二维高分子[C];2017年

4 梁秀敏;江雷;程群峰;;仿生石墨烯纤维研究进展[A];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M:高分子共混与复合体系[C];2017年

5 方浩明;白树林;;三维石墨烯填充高导热弹性体[A];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M:高分子共混与复合体系[C];2017年

6 许亮;邹聪;董鉴锐;张兴权;罗铭;左明明;曹振兴;;氧化石墨烯涂层的制备及其性能表征[A];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K:高性能高分子[C];2017年

7 张学薇;徐晨;汪洋;尹少骞;王韫璐;赵沛;王宏涛;;石墨烯转移方法[A];中国力学大会-2017暨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60周年大会论文集(A)[C];2017年

8 汪洋;程昱;王韫璐;张帅;徐晨;张学薇;尹少骞;应林炜;宋也男;李群仰;赵沛;王宏涛;;石墨烯的制备及力学性质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7暨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60周年大会论文集(A)[C];2017年

9 万小飞;甘霖;翟天佑;;通过生长-刻蚀-再生长法制备均一的单层石墨烯[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二十一分会:π-共轭材料[C];2016年

10 陈中山;王祥科;;氧化石墨烯对铀的高效吸附研究:批试验和理论计算[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二十六分会:环境化学[C];201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彦彬;石墨烯将怎样改变通信?[N];通信产业报;2016年

2 证券时报记者 王小伟;石墨烯三问:产业步入减法期 生态圈亟待顶层设计[N];证券时报;2018年

3 胡立彪;别让伪科技产品淆乱市场[N];中国质量报;2018年

4 艾班;石墨烯生物材料制备成功[N];中国化工报;2014年

5 记者 姜小毛;首个纯石墨烯粉末产品诞生[N];中国化工报;2013年

6 刘平昌 唐娟;国内首条石墨烯薄膜生产线投产[N];中国化工报;2013年

7 记者 李东周;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立[N];中国化工报;2013年

8 特约记者 姚耀富;江苏成立石墨烯产业创新联盟[N];中国化工报;2013年

9 朱永康;全球石墨烯市场高速增长[N];中国化工报;2013年

10 记者 李东周 通讯员 张华生;全球最大规模石墨烯生产线投产[N];中国化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江峰;微波膨化石墨法制备石墨烯材料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2018年

2 耿浩;石墨烯薄膜及其衍生物的生物学行为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2018年

3 肖仕奇;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薄膜在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18年

4 肖宜明;新型二维电子气材料多层石墨烯和单层二硫化钼光电特性的理论研究[D];云南大学;2017年

5 王冬利;石墨烯表面等离激元激发与传播的调控[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6 程昭晨;石墨烯类材料锁模光纤激光器及非线性脉冲动力学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7年

7 张鑫;原子/分子与石墨烯材料相互作用研究[D];兰州大学;2018年

8 张婷婷;拓扑半金属的能带计算和电子性质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18年

9 苟健;基于Ⅳ、Ⅴ族元素二维材料的合成及表征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17年

10 黄筱淳;Te超薄膜在石墨烯衬底上的外延生长与电子结构调控[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元浩;关于PT对称Rabi模型与非线性光子石墨烯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8年

2 马键;氧化石墨烯/改性磁性壳聚糖复合材料制备及其对重金属离子吸附性能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年

3 周凯;石墨烯/BiVO_4/CdS材料的光化学特征及其对罗丹明的降解性能[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年

4 王宇作;石墨烯高电位的稳定性研究[D];东北大学;2015年

5 孙帅;双官能团反应型氧化石墨烯的制备及其对聚苯乙烯阻燃性能影响的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8年

6 宋园;氨基修饰氧化石墨烯-磁性MnFe_2O_4三元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对Pb(Ⅱ)的吸附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8年

7 龚美;功率型LED阵列热仿真及散热结构优化[D];广东工业大学;2018年

8 黄磊;功能化石墨烯吸附水溶液中酚类污染物[D];东北大学;2015年

9 陈玉凤;石墨烯及其与氢氧化镍复合材料的制备和电容性能[D];东北大学;2015年

10 冯吉龙;电化学沉积石墨烯/二氧化锰复合材料及电化学性能研究[D];东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6170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26170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b8a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