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工程论文 >

基于过渡金属氧化物复合氮化碳材料的构筑及其电催化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9 05:53
【摘要】:自19世纪60年代以来,燃料电池的发展一直饱受社会各界的关注。燃料电池是一种具有高能量密度、高电流密度、高转化效率的能源转化装置。它可以将化学能高效转化为电能,具备操作温度低、污染物零排放等优点。但燃料电池的阴极氧还原(ORR)反应动力学十分缓慢,这极大地阻碍了它的发展。众所周知,贵金属(Pt和Pd等)具有较好的ORR催化活性。然而,贵金属价格昂贵、储量有限、易受甲醇毒化,使得贵金属基燃料电池商业化应用受到限制。因此,开发高效、廉价、抗甲醇毒化的非贵金属ORR电催化剂是燃料电池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过渡金属氧化物原材料储量丰富、价格低廉,被广泛应用于电催化领域中,是极具有发展前景的非贵金属ORR催化剂。然而,单一的过渡金属氧化物在ORR反应中常常因为低导电性和活性位点数量缺乏而展现出较差的ORR活性。当过渡金属氧化物与二维层状材料复合后,过渡金属氧化物可以均匀分布于二维层状材料表面,暴露更多的活性位点,进而提升其ORR活性。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是一种类似于石墨的二维层状材料,其丰富的含氮量和优异的化学稳定性使得它在电催化反应中被寄予厚望。因此,本文以g-C_3N_4材料对过渡金属氧化物(NiO、Fe_2O_3、Co_3O_4)进行改性,探究过渡金属氧化物复合g-C_3N_4材料的ORR电催化活性。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采用水热法和煅烧法相结合,成功制备了氧化镍/氮化碳(NiO/g-C_3N_4)复合材料,在高纯O_2饱和的0.1 M KOH电解液中进行了ORR催化性能测试。结果表明,400°C煅烧的氧化镍/氮化碳复合材料(记为NiO/g-C_3N_4-400)展现出最好的ORR活性。且NiO/g-C_3N_4-400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优异的抗甲醇能力。RRDE测试结果表明,NiO/g-C_3N_4-400复合材料催化ORR时电子转移数为2.7,双氧水产率H_2O_2(%)高于70%。说明NiO/g-C_3N_4-400复合材料在ORR催化过程中以2电子路径为主导。NiO/g-C_3N_4-400复合材料的ORR催化活性不容乐观,需要消耗较大的过电势。因此,开发其他的氧化物/氮化碳复合材料高效催化ORR亟不可待。(2)以1-辛基-3-甲基咪唑四氯合铁([Omim]FeCl_4)和KOH碱化处理的二维氮化碳(记为A-C_3N_4)为原材料,通过一步煅烧法成功制备了三氧化二铁/氮化碳(Fe_2O_3/A-C_3N_4)复合材料,并在高纯O_2饱和的0.1 M KOH电解液中进行了ORR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当[Omim]FeCl_4的加入量为0.5 g、煅烧温度300°C时,制备的三氧化二铁/氮化碳(记为0.5Fe_2O_3/A-C_3N_4-300)复合材料显示出最好的ORR活性。0.5 Fe_2O_3/A-C_3N_4-300复合材料的极限电流密度为5.2 mA/cm~2。RRDE测试结果表明,0.5 Fe_2O_3/A-C_3N_4-300催化ORR时电子转移数为3.7,双氧水产率H_2O_2(%)小于20%。此外,0.5 Fe_2O_3/A-C_3N_4-300复合材料具有的稳定性和优异的,抗甲醇能力。(3)以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六水硝酸钴以及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碳-7-烯有机碱为原材料,采用两步法制备了碳量子点/Co_3O_4复合材料,并在高纯O_2饱和的0.1 M KOH电解液中进行了ORR测试。结果表明,碳量子点/Co_3O_4复合材料的极限电流密度为5.1mA/cm~2,比纯Co_3O_4材料高达1.6 mA/cm~2。RRDE测试结果表明,碳量子点/Co_3O_4复合材料催化ORR时电子转移数为3.8,双氧水产率H_2O_2(%)小于15%。此外,该材料对甲醇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经过长时期加速衰减稳定性测试后剩余电流保持率高达85%。说明碳量子点/Co_3O_4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ORR催化活性。
【图文】:

SEM图,复合物,单体,分峰


292 290 288 286 284 282 280Binding Energy (eV)404 402 400 398 396 394Binding Energy (eV) 单体 NiO-400 (a)以及 NiO/g-C3N4-400 (b) 复合物的 XPS 图:(A) Survey;(B、C) Ni、O 元分辨分峰-拟合图;(D、E) NiO/g-C3N4-400 复合物中 C、N 元素的高分辨分峰-拟合图igure 2.3 XPS spectra of NiO-400 (a) and NiO/g-C3N4-400 composites (b): (A) Survey; (B, C) hresolution of Ni and O elements; (D, E) C, N high resolution of NiO/g-C3N4-400 composites 扫描电镜 (SEM) 表征分析SEM 形貌表征手段可以对所制备的材料进行表观形貌分析。本章中单体 NiO-g-C3N4-400 复合材料的 SEM 如图 2.4 所示。从 SEM 图中可以看出,单体和复寸均一且大小约为 10 nm 的纳米颗粒。在 NiO/g-C3N4-400 复合材料的扫描) 中没有观察到 g-C3N4典型的片状结构。然而,在上述的 XRD、FT-IR 以及 征中,已经证实本实验成功制备了 NiO/g-C3N4-400 复合材料。因此,SEM 中C3N4可能是因为小尺寸的 NiO 颗粒均匀地覆盖在 g-C3N4表层。

复合物,电解液,复合材料,催化活性


2还原峰的电流密度越大,则 ORR 催化活性越好。对比图2.5中三种材料在高纯O2(b) 下的循环伏安曲线可知,,400 °C 煅烧制备的 NiO/g-C3N4-400复合材料 (2.5B) 的 O2还原峰电流密度最大,高于 300 °C (2.5A) 和 500 °C (2.5C) 煅烧制备的 NiO/g-C3N4复合材料。因此,NiO/g-C3N4-400 复合材料的 ORR 催化活性最好。图 2.5 不同温度煅烧的 NiO/g-C3N4复合物分别在高纯 N2(a)、O2(b) 饱和的 0.1 M KOH 电解液中的循环伏安测试图:(A) NiO/g-C3N4-300;(B) NiO/g-C3N4-400;(C) NiO/g-C3N4-500Figure 2.5 cyclic voltammetry results of NiO/g-C3N4composites calcine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A)NiO/g-C3N4-300; (B) NiO/g-C3N4-400 (C) NiO/g-C3N4-500采用旋转圆盘电极技术研究催化剂的反应动力学。在 0.0 V~-0.8 V 电压范围内,以10 mV/s 的扫速在高纯 O2饱和的 0.1 M KOH 碱性电解液中测试其线性扫描伏安。结果如图2.6 所示,随着转速升高 (400 rpm-2500 rpm),电流密度不断增大。从图 2.6D 中可以看出,400 °C 煅烧制备的 NiO/g-C3N4-400 复合材料 (b) 在 1600 rpm 转速
【学位授予单位】:江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O643.36;TM91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根土,宋子玉,陈康宁;低氢超镍硫阴极的研究[J];化学世界;1988年10期

2 范怀瑞;黄剑锋;冯亮亮;;二硫化三镍膜材料的表面修饰及电催化性能的研究[J];陶瓷;2018年06期

3 赵晓娟;戴宗;邹小勇;;壳聚糖-铜复合物修饰电极对过氧化氢电催化性能的研究[J];分析测试学报;2011年04期

4 赵红晓;李静;徐慧芳;刘富生;;Pt-Fe_3O_4/C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对乙醇的电催化性能[J];电源技术;2015年06期

5 马建春;张军;牛晶晶;王晋枝;刘欢;邵佳慧;;纳米金/垂直阵列碳纳米管修饰铜电极的制备及其对曲酸的电催化性能研究[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16年11期

6 杜朝军,李金辉,郑盛会;电沉积钼合金及其电催化性能[J];电镀与涂饰;2004年04期

7 杜朝军,李金辉,郑盛会;电沉积钼合金及其析氢电催化性能研究[J];化工技术与开发;2004年05期

8 赵红晓;王豪杰;何宝明;姜子龙;刘奇;;Pt-NiO/C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对乙醇的电催化性能[J];贵金属;2013年03期

9 林文修,言枝;Mo-Ni合金电沉积及其电催化性能研究[J];化学通报;1995年11期

10 李桂华;山广祺;曹丛;李婷;娄来常;曲德建;;火试金分金卷对甲醇的电催化性能[J];贵金属;2017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新军;宋洋;刘晓琳;詹天荣;侯万国;;基于氨基功能化离子液体修饰的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固定血红蛋白的直接电化学和电催化性能[A];中国化学会第十五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集(第二分会)[C];2015年

2 张建民;石秋芝;;氢析出电催化剂及其电催化性能[A];第八届全国大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张雪泳;蒋新征;;钴钨合金电镀及其电催化性能的研究[A];2001年全国电子电镀年会论文集[C];2001年

4 崔春华;俞书宏;;非水溶剂电化学构筑贵金属纳米颗粒管及其电催化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0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5 王明涌;陈金华;刘博;樊桢;旷亚非;;铂和铂钌纳米颗粒在碳纳米管表面的自发沉积及其电催化性能[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6 白正宇;胡传刚;徐鹏乐;杨林;;不同结构添加剂对钯纳米晶的形成及电催化性能的影响[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0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7 魏杰;许凯冬;王芳;杨玉光;张忠林;;杂多酸修饰多晶铂电极的电催化性能的研究[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上集)[C];2005年

8 程方益;李淳;韩晓鹏;杜婧;陈军;;尖晶石型3d金属氧化物的可控制备与电催化性能[A];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无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k纳米无机化学[C];2015年

9 何艳贞;张彬;韩喜江;徐平;;聚吡咯衍生掺杂碳材料的制备及电催化性能[A];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无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L能源材料化学[C];2015年

10 袁定胜;陈俊智;刘应亮;;扫描电位沉积Bi-Pt合金及其电催化性能的研究[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下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晓雨;模板法合成中空贵金属基纳米材料及电催化性能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8年

2 鲁海胜;Co和Fe基MOFs及其衍生物的制备与电催化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3 吴登峰;金属合金纳米催化剂的结构优化合成及电催化性能调控[D];北京化工大学;2018年

4 蔡钊;过渡金属基纳米结构的设计与电催化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8年

5 韩会娟;MOFs衍生的钴/镍基一维纳米组装结构的可控合成及电催化性能[D];河南师范大学;2018年

6 赵杰;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阳极催化剂的合成、表征及其电催化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7 陈赵扬;碳化钨材料的可控制备及其电催化性能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1年

8 李美超;导电聚合物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性能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6年

9 周敏;铋氧基化合物纳米阵列的合成及其光电催化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10 唐亚文;Pt系金属催化剂制备及其电催化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龚小曼;钴基氮掺杂介孔碳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性能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8年

2 程秀美;基于过渡金属氧化物复合氮化碳材料的构筑及其电催化性能研究[D];江苏大学;2018年

3 苏艳秋;铂基纳米催化剂的制备和电催化性能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7年

4 付月;过渡金属/氧化物@碳材料复合催化剂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性能研究[D];苏州大学;2018年

5 李瑞;Pt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催化性能研究[D];河南大学;2018年

6 邓佩琴;二维材料/镍基材料复合纳米结构的设计及其光/电催化性能研究[D];南昌大学;2018年

7 薛子亮;氮化钴多孔纳米线材料的制备及其光辅助电催化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8年

8 张子韵;多酸基框架材料及其衍生物的制备与电催化性能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8年

9 甄丛丽;MoS_(2x)Se_(2(1-x))和CoSe_2/MoSe_2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10 崔冰冰;Co-MOFs基复合材料及其衍生物的电催化性能研究[D];郑州轻工业学院;2018年



本文编号:26203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26203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9c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