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工程论文 >

基于剩余污泥的多功能碳基电极材料制备与应用

发布时间:2020-05-24 20:51
【摘要】: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s,MFCs)能够在处理污水的同时,将有机物中蕴藏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是一种新型的低能耗的水处理技术,成为近年来环境领域和能源回收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电极材料成本过高和产电性能偏低是制约MFC实际应用的主要因素。阳极是影响细菌生长、电子传递以及底物供应的关键因素,因此,亟需开发一种高性能、低成本的阳极材料。空气阴极是MFC主要采用的阴极形式,但氧气还原(ORR)催化剂的性能和价格成为空气阴极应用的限制因素之一。本文以剩余污泥为碳材料前驱体材料,采用简单易行的方法制备了低成本、高性能的污泥基电极和污泥基复合空气阴极,在降低电极成本的同时使MFC的功率输出达到较高水平,为推动MFC在废水处理领域的应用奠定基础。(1)以剩余污泥作为电极材料唯一前驱体材料,采用在氮气保护下直接碳化的方法制备了污泥基电极,考察了碳化温度对电极产电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碳化温度增加有利于提升电极的产电性能,当碳化温度在1200℃时,污泥基电极的石墨化程度最高,电极表面积最大,电极中碳含量比例和电极导电率最高。以1200℃碳化的污泥基阳极电极(SSC1200)运行的MFC最大输出功率为2920mWm-2,分别是SSC600电极、SSC800电极和SSC1000电极的输出功率密度的2.5倍、1.3倍和1.2倍,是商业化石墨电极的输出功率密度的5倍。因此,最优的污泥基电极碳化温度为1200℃。(2)基于上述最优污泥基碳化条件下,将工业废弃物飞灰为粘合剂按照20%,40%,60%和80%的比例掺入污泥基电极中强化电极性能,研究了其在MFC的性能,并对制备的电极做了系列材料学表征。扫描电镜结果显示,与未掺入飞灰的污泥电极相比,掺有飞灰的污泥电极表面有洋葱碳生成,有利于电子传递,从而提升电极产电性能。污泥电极中掺入飞灰能显著提高电极的亲水性,有利于产电微生物的附着生长。此外,污泥电极中掺入飞灰后机械强度提高了约19倍。电极产电性能测试结果显示,以飞灰掺入比为20%的污泥碳基电极构建的MFC,获得的最大的输出功率密度达3210mWm-2,相比于纯污泥碳基电极提高了 21%。在污泥电极中掺入飞灰,有助于提高污泥电极的产电性能,作为MFC阳极电极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3)以剩余污泥为碳前驱体,通过水热共掺杂Mn、N法成功制备了一种新型的污泥碳基空气阴极,构建MFC,研究其产电性能。EDS和XPS表征结果显示,Mn和N原子成功的均匀掺杂入碳骨架中。线性伏安扫描结果表明Mn、N共掺杂的协同效应更进一步提高了空气阴极的ORR催化性能。Mn-N/SC空气阴极具有优异的ORR催化性能,输出功率密度达1120mWm2,与同体系下的Pt/C催化剂构建的空气阴极的产电性能(1240 mW m-2)相当,有望成为扩大化应用的空气阴极。
【图文】:

示意图,运行原理,示意图,阴极室


1.2微生物燃料电池逡逑1.2.1基本原理及分类逡逑MFC主要由阳极、阴极和分隔材料三部分构成[24],如图1.1所示。产电微逡逑生物附着在阳极电极表面,阴极电极表面负载催化剂粉末或者附着微生物。在外逡逑部,阴极电极和阳极电极通过外接导线连接至外部负载。在MFC内部,通过分逡逑隔材料将MFC装置分为阳极室和阴极室。在阳极室中,负载在阳极电极上的产逡逑电微生物氧化有机物,释放出电子和质子。电子通过外接电路传导至阴极,质子逡逑.在电场作用下穿过分隔材料进入阴极室。在阴极室中,通过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逡逑电子受体接受传导至阴极的电子,与溶液中的质子相结合。分隔材料一般为质子逡逑膜和离子膜,可以将阳极室中的有机物和阴极室中的电子受体分隔,提高MFC逡逑电子转换效率。逡逑2

碳布,碳电极,碳纤维,碳刷


⑴碳基电极逡逑目前研宄报道最多的阳极材料主要为碳材料,包括碳纸、玻璃碳、石墨毡、逡逑石墨板、碳布、碳刷等[35,38,39,4()],,如图1-2。从商业化的角度而言,由于成本低、逡逑导电性高、有效面积大,微生物易于附着等优势,碳布和碳刷被认为是最具有应逡逑5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工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M911.45;X70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爽;白锡庆;张鹏宇;李赵相;赵磊;滕藤;孙井梅;;无黏土高含量污水厂污泥烧制建筑材料重金属浸出及固化效果的研究[J];砖瓦;2016年06期

2 李静;周斌;易新建;邵煜锟;魏来;;垃圾焚烧飞灰重金属稳定化药剂处理效果[J];环境工程学报;2016年06期

3 刘德敏;张维慧;;污水厂剩余污泥资源化技术研究现状[J];山东化工;2016年01期

4 郗文君;张安龙;;污泥资源化技术研究进展[J];黑龙江造纸;2015年04期

5 韦凤年;;赛莱默发布2014年中国水价值指数调查报告[J];中国水利;2015年02期

6 高彬;袁林江;李宗伟;;阳极电势对MFC中产电的影响[J];环境工程学报;2014年11期

7 郭晓潞;施惠生;吴凯;;城市垃圾焚烧飞灰制复合阿利尼特水泥的试验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2013年09期

8 王英俊;周振;李进民;王罗春;黄超;李峰;;污水处理厂污泥过程减量技术的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年10期

9 周利;郭雪松;肖本益;刘俊新;;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热值估算方法研究[J];给水排水;2011年09期

10 林丰;;污水污泥焚烧处理技术及其应用[J];环境科技;2011年S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培远;微生物燃料电池能量特性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蔡可兵;垃圾焚烧飞灰与废弃玻璃综合利用制备玻璃陶粒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2年

2 林祥;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飞灰药剂稳定化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6789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26789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e6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