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工程论文 >

有机先驱体聚碳硅烷对低碳铝碳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7-24 16:06
【摘要】:碳复合耐火材料由于其优异的抗热冲击性和抗渣性而广泛用于连铸和炉外精炼等系统。近年来,随着洁净钢的发展和低碳环保理念的推广,传统碳复合耐火材料碳含量高的问题日益突显。例如钢水增碳、热损失大和石墨资源消耗量大以及CO_2等温室气体排放等,因此低碳化是碳复合耐火材料发展的必然趋势。简单降低碳含量,引起材料热导率降低、热膨胀增加,导致材料的抗热震性和抗渣性大幅下降,影响材料的使用效果。碳复合耐火材料碳源包括组分碳和结合碳,结合碳对含碳材料尤其是低碳材料的结构和性能具有重要影响。为此本课题从改性含碳材料结合剂的角度出发,采用聚碳硅烷(PCS)为添加剂,研究了聚碳硅烷类型、添加量和热处理温度对酚醛树脂热解及低碳铝碳耐火材料的显微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聚碳硅烷热解在还原气氛下生成含Si纤维的生长机理。主要结果如下:(1)聚碳硅烷通过交联固化生成不溶不熔的三维网络结构。将PCS引入酚醛树脂后,在热处理过程中,PCS与树脂反应,改变树脂结合碳的形貌和结构。结合碳由各向同性的致密玻璃碳结构转变为疏松多孔的结构,PCS起到了树脂改性的作用。当热处理温度高于1400℃时,结合碳内部有大量含Si纤维生成。(2)固态聚碳硅烷(SPCS)反应活性较低,微量加入低碳铝碳材料中,随着SPCS加入量提高,材料强度先下降后升高。当SPCS含量为0.6 wt%,热处理为950℃时,试样常温抗折强度、高温抗折强度和热震后残余抗折强度较高。1550℃热处理后,试样常温抗折强度、高温抗折强度最佳,热震后残余抗折强度最佳,强度保持率略有下降。(3)液态超支化聚碳硅烷(LPCS)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和更多的活性反应基端,与酚醛树脂反应更为剧烈,结合碳结构转变为更为疏松多孔的结构。随着热处理温度升高,LPCS完成有机-无机转变后,裂解产物由无定形态SiC_xO_y三维网络转变为含Si陶瓷纤维。本实验条件下,1550℃热处理后,试样常温、高温抗折强度最佳,热震后残余强度最高,低碳铝碳材料综合性能最佳。(4)SPCS和LPCS微量加入低碳铝碳材料中,聚碳硅烷与酚醛树脂反应,结合碳结构由致密的玻璃碳结构转变为多孔结构,试样显气孔率增加,与氧气接触面积增大,抗氧化性下降。聚碳硅烷裂解产物SiC_xO_y可以起到一定的抗氧化剂作用,由于加入量较低,作用不明显。
【学位授予单位】:中钢集团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Q17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峰;王军凯;李发亮;张海军;张少伟;;低碳镁碳耐火材料的研究进展[J];耐火材料;2015年05期

2 陈璐;;生物模板法低温制备SiC多孔陶瓷[J];中国陶瓷;2014年12期

3 曹柳絮;陈建勋;刘春轩;薛亮;黄启忠;;聚碳硅烷的高温陶瓷化机理[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1期

4 成小龙;;洁净钢高效生产工艺集成技术探讨[J];山东冶金;2013年04期

5 宋麦丽;傅利坤;;SiC先驱体——聚碳硅烷的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材料进展;2013年04期

6 王冠;张三华;张新;韦yN;;不同石墨碳源对MgO-C浇注料性能的影响[J];耐火材料;2012年06期

7 崔源声;李辉;徐德龙;;世界天然石墨生产、消费与国际贸易[J];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2012年04期

8 神克常;牛建平;李立新;毛慧英;;洁净钢制备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J];山东冶金;2012年02期

9 洪学勤;李具中;易卫东;宋泽U_;雷中兴;易献勋;;洁净钢炉外精炼与连铸用耐火材料及其发展[J];耐火材料;2012年02期

10 徐匡迪;肖丽俊;干勇;刘浏;王新华;;新一代洁净钢生产流程的理论解析[J];金属学报;2012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庆虎;含膨胀石墨的铝碳耐火材料组成、结构与力学性能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5年

2 罗明;铝碳耐火材料中碳纳米管结构演变、原位形成及材料力学性能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3年

3 高孟姣;C/C复合材料的基体改性及其抗氧化研究[D];上海大学;2013年

4 所俊;SiC陶瓷及其复合材料的先驱体高温连接及陶瓷金属梯度材料的制备与连接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5 陈曼华;PIP工艺制备陶瓷基复合材料中先驱体的交联固化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范准;酚醛树脂合成新工艺及应用[D];长春工业大学;2017年

2 雷晓谋;酚醛树脂原位催化裂解碳纳米管的生成及其应用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8年

3 吴碧英;炭材料用煤沥青热解缩聚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6年

4 赵玉梅;聚碳硅烷结构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7690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27690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11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