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工程论文 >

空心框架材料杂化膜制备与乙醇脱水过程强化

发布时间:2020-10-10 03:31
   杂化膜兼具高分子和填充剂的优点,能够有效克服高分子膜渗透性和选择性之间的“trade-off”,实现二者协同优化。本研究以乙醇/水为分离体系,以溶解机制和扩散机制的协同强化为指导思想,通过调控填充剂的化学组成和拓扑结构,制备空心框架材料杂化膜,优化膜的自由体积、亲疏水性、筛分功能和界面形态,实现高渗透性、高选择性和高稳定性。主要研究成果有:将具有多级结构的空心沸石咪唑框架材料(HZIF-8)与海藻酸钠(SA)共混制备杂化膜。HZIF-8壳层微孔孔径为3.4?,对于水/乙醇分子具有尺寸筛分功能,可提高杂化膜的扩散选择性;HZIF-8内部空心结构保证了水分子快速传递,可提高杂化膜对水分子的渗透性;此外,HZIF-8对SA高分子链的干扰作用提供了更多的自由体积孔穴和适宜的自由体积孔穴尺寸。HZIF-8的多功能实现了膜选择性和渗透性的协同优化。填充6 wt%HZIF-8的杂化膜性能最优,渗透性为2846 Barrer,分离因子为1884。将异金属引入到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中,制备异金属MOFs空心纳米笼(Fe ~(Ⅲ)-HMOF-5)和SA-Fe ~(Ⅲ)-HMOF-5杂化膜。Fe~(3+)的引入,在MOF结构中提供了具有亲水性的不饱和配位位点,从而实现水分子的优先吸附;空心结构的设计,提供了快速扩散通道,强化杂化膜扩散过程。Fe~(Ⅲ)-HMOF-5独特的化学组成和物理结构实现了膜选择性和渗透性的同时提高。填充6 wt%Fe~(Ⅲ)-HMOF-5的杂化膜渗透性为3464 Barrer,分离因子高达3423。将具有空心结构的共价有机框架材料(H-TpBD)与SA共混制备杂化膜,进一步提高填充剂与高分子的兼容性。H-TpBD具有亲水性,可实现水分子的优先吸附,提高杂化膜的溶解选择性;内部的空心结构保证了水分子的自由扩散,同时提高杂化膜的通量和分离因子;此外,H-TpBD可与SA链段产生相互作用,在干扰链段排布的同时,减少非选择性界面缺陷的产生。填充H-TpBD的杂化膜实现了选择性和渗透性的同时强化。填充6 wt%H-TpBD的杂化膜性能最优,其渗透性为4442 Barrer,分离因子为1651。
【学位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Q051.893
【部分图文】:

界面形貌,杂化膜,界面形貌,非理想


图 1-1 理想的膜界面[23]Fig. 1-1 Schematic diagram of an ideal hybrid membrane structure 三种非理想型杂化膜界面形貌:(a)界面空洞;(b)高分子链僵化堵塞[22]-2 Schematic diagram of three nonideal hybrid membrane morphologies:

界面形貌,孔道堵塞,高分子链,杂化膜


4图 1-2 三种非理想型杂化膜界面形貌:(a)界面空洞;(b)高分子链僵化;(c)孔道堵塞[22]Fig. 1-2 Schematic diagram of three nonideal hybrid membrane morphologies:(a) interfaciavoids, (b) rigidified polymer chain layer, and (c) pore blockage.高分子链僵化和界面空洞的形成是膜制备过程中溶剂蒸发或去除引发的压力升高造成的。在填充剂相附近的高分子层僵化与其周围的均布应力有关。在这种情况下,填充剂周围高分子链的活动性低于高分子主体活动性。当填充剂周围的压力方向不均一时,界面空洞就会产生。界面空洞的产生被认为是相分离过程中填充剂周围非溶剂和(或)高分子疏相成核现象导致的。以上两种界面缺陷均

论文,思路,杂化膜,溶解选择性


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将异金属引入到 MOFs 中,制备异金属 MOFs 中空纳米笼(FeIII-HMOF-5),它是以 FeIII和 ZnII为金属节点,以对苯二甲酸为有机配体,将其与 SA 共混制备杂化膜。FeIII的引入,在 MOF 结构中提供了具有亲水性的不饱和配位位点,有利于优先吸附水分子,进而提高杂化膜的溶解选择性;空心结构提供了快速扩散通道,强化杂化膜扩散过程。FeIII-HMOF-5 独特的化学组成和物理结构,协同强化杂化膜的溶解和扩散过程,完成膜选择性和渗透性的同时提高。(3)将空心 TpBD(H-TpBD)与 SA 共混制备杂化膜。H-TpBD 具有亲水性,可以实现水分子优先吸附,进而提高杂化膜的溶解选择性;内部的空心结构保证了水分子的自由扩散,有效提高杂化膜对水分子的渗透性;此外,H-TpBD可以和 SA 链段产生相互作用,在干扰链段排布的同时,减少非选择性界面缺陷的产生。H-TpBD 的引入,同时优化了杂化膜的自由体积、亲疏水性和界面形态,实现了膜选择性和渗透性的同步提升。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立寅;;有机/无机杂化膜的研究现状[J];科技传播;2013年16期

2 陈盛;罗志敏;刘燕;;壳聚糖-沸石杂化膜的制备及其对甲基橙的吸附[J];环境工程学报;2012年05期

3 沈惠玲;肖长发;高留意;;聚氨酯杂化膜微孔结构形态的研究[J];天津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4 刘卫东;朱宝库;;聚酰亚胺/二氧化硅杂化膜的制备与介电性能的研究[J];浙江化工;2007年07期

5 何雪梅;吴优;祁珍明;;乙烯基硅氧烷改性壳聚糖/硅杂化膜吸附直接染料性能研究[J];纺织科学与工程学报;2018年01期

6 张秋根;陈瑜;陈建华;刘庆林;;新型聚乙烯醇/硅系杂化膜的制备及渗透性能[J];化工学报;2007年05期

7 马旭莉;孙守斌;王忠德;杨宇娇;郝晓刚;臧杨;张忠林;刘世斌;;碳纳米管/铁氰化镍/聚苯胺杂化膜对抗坏血酸的电催化氧化[J];新型炭材料;2013年01期

8 程井动;王聪;韩克清;余木火;;原位聚合法制备聚酰亚胺/纳米二氧化硅杂化膜[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06期

9 肖佩佩;韩笑颜;曾楚怡;赵虹;周继承;李继定;;聚乙烯醇/二氧化硅杂化膜的制备及渗透蒸发分离环己醇(酮)/环己烷[J];化工进展;2014年10期

10 刘晓娟;彭跃莲;纪树兰;;一种新的制备有机-无机杂化膜的方法——前驱体水解聚合法制备聚偏氟乙烯-硅杂化膜[J];膜科学与技术;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世美;吴星亮;王吉德;;硅基杂化膜的层层自组装制备[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沈惠玲;肖长发;安树林;;聚氨酯杂化膜微孔结构形态的研究[A];第二届中国膜科学与技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5年

3 刘晓娟;彭跃莲;;混合溶剂制备增强型PVDF小孔杂化膜[A];第三届中国膜科学与技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7年

4 查俊伟;宋红涛;党智敏;;聚酰亚胺/无机纳米复合耐电晕杂化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A];第十届绝缘材料与绝缘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严石静;袁彦超;陈植耿;刘述梅;赵建青;;低热膨胀系数、高模量聚酰亚胺/石墨烯杂化膜的制备[A];201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J 高性能高分子[C];2015年

6 樊玮;缪月娥;刘天西;;石墨烯-碳纳米管三维多孔杂化膜纳米骨架用于聚苯胺负载及其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A];201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H 能源高分子[C];2015年

7 刘茜;田华峰;章星;戈翔;项爱民;;PAMAM/PVA/Cu~(2+)杂化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A];201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L 高分子复合体系[C];2015年

8 刘俊生;张万新;;两性离子对杂化膜材料吸附Cu~(2+)的动力学研究[A];第四届中国膜科学与技术报告会论文集[C];2010年

9 刘兴甜;张平;石月荣;张桂芳;吕超;秦颖玺;赵义平;;重金属离子吸附型杂化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A];第二届海峡两岸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峰会(2015)摘要集[C];2015年

10 查俊伟;党智敏;;均苯型聚酰亚胺纳米复合杂化膜的电性能[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钟药;冯年平教授团队构建杂化膜柔性脂质体用于银屑病炎症皮肤的靶向递药[N];上海中医药报;201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红玑;活化ATP为前驱体合成分子筛及其杂化膜的制备和性能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8年

2 何雪梅;壳聚糖基有机—无机杂化膜的制备及其应用性能研究[D];东华大学;2014年

3 章坚;聚酰亚胺/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的制备与介电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4 刘毅飞;基于溶胶—凝胶的光功能性杂化膜层的制备与表征[D];吉林大学;2008年

5 苗继斌;基于碱式扩散渗析杂化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6 张秋根;聚乙烯醇/硅有机—无机杂化渗透蒸发脱水膜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7 李雪琴;CO_2分离膜的传递通道构建及传递过程强化[D];天津大学;2015年

8 魏平;渗透汽化醇水分离膜的研制与过程机理分析[D];浙江大学;2013年

9 何光伟;质子交换膜传递通道理性构筑及其微环境调控研究[D];天津大学;2016年

10 乔立根;基于四氮唑功能性聚合物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暄暄;空心框架材料杂化膜制备与乙醇脱水过程强化[D];天津大学;2018年

2 李卫东;中空多孔材料杂化膜制备与渗透蒸发过程强化[D];天津大学;2018年

3 王曼茹;碳基材料掺杂杂化膜制备及渗透蒸发脱水研究[D];天津大学;2018年

4 徐岩岩;金属有机骨架掺杂的有机杂化膜的制备及对CO_2分离性能的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7年

5 Quispe Mayta Josue;多级结构分子筛杂化膜制备与渗透蒸发脱硫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8年

6 周峰;基于金属有机骨架构建的杂化膜的制备及其气体分离性能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2017年

7 张梦瑶;基于咪唑季铵型填充剂的杂化膜制备及CO_2分离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8年

8 李安安;Cu-Zn/聚砜中空纤维杂化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9 付鑫;PEA-MPA嵌段共聚物及其杂化膜的制备与CO_2/CH_4分离性能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7年

10 杨亚馨;脱氮除磷超滤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346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28346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5ad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