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工程论文 >

温度循环作用后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及破坏机理分析

发布时间:2020-10-09 23:15
   混凝土作为目前使用最广泛的的工程材料,无论是民用建筑、交通设施、工业结构还是国防工程,在混凝土结构的使用过程中都会受到温度的作用。已有研究表明:当最高温度为200℃左右时,混凝土力学性能受到的影响较小。然而,混凝土烟囱、核反应堆安全壳、高温设备的支撑结构等工业或特种结构在其全生命周期服役过程中,往往会遭受多次(高周)温度循环作用。因此,多次升降温循环后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直接影响到该类混凝土结构的全生命周期安全服役。本文主要以该类特殊环境下的混凝土结构为研究对象,研究温度循环作用下,混凝土长期性能的演化规律。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开展了常温~200℃和常温~150℃的多次(1~50次)温度循环作用后的高强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棱柱体试验,记录了其表观裂纹和孔隙的发展,获得了不同升降温循环次数作用后混凝土的单轴受压应力-应变全曲线,研究了升降温循环次数对混凝土力学性能(强度、刚度、变形和裂缝等)的影响。2、研究了水泥净浆、水泥砂浆在不同次数温度循环作用后其表观特征和内部微观结构的发展过程;同时测得了其抗折强度随温度循环次数的变化规律。本文研究了混凝土作为三相材料,在受到温度循环作用时,其各组分的宏观和微观的性能变化,初步探究了混凝土材料随着温度循环次数增多,其性能逐步退化的机理。3、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分别建立了模型化混凝土以及多骨料模型。模拟了混凝土试件在单轴受压情况下、以及升降温循环作用后单轴受压的力学性能及破坏模式。分析了混凝土作为三相复合材料受到温度循环作用时在细观尺度上其性能退化的过程和机理,以及温度循环作用对混凝土试件破坏模式的影响。本文通过试验和数值模拟两方面研究,探索了温度循环作用下混凝土性能退化的机理,为该类工况的混凝土结构提供了设计参考依据。
【学位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U528
【部分图文】:

应力-应变曲线,冰霜,绪论,长期性能


第一章 绪论境温度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对混凝土长期性能的影响上,比如各种混凝温和冰霜的洗礼,一方面要考虑冻融循环的影响,另一方面得考虑温反复作用下混凝土的疲劳性能。有研究表明,随着温室效应逐渐明显增多,环境温度升高,混凝土结构的碳化效应更加显著,耐久性会3)高温

试验材料,骨料


2.1.1 材料组成及配合比混凝土棱柱体试件的组成材料如下:1、标号 42.5R 普通硅酸盐水泥,主要技术指标见表 2-1。2、粗骨料:试验 A 与实验 B 中所用骨料不同,试验 A 中采用大粒径骨料,骨料强度高,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粒径 10-20mm,浇筑时的含水率约为 0.5%;试验 B 中粗骨料采用的是小粒径的花岗岩骨料,骨料强度较低,主要成分为 SiO2,粒径小于 10mm,浇筑时含水率约为 0.5%。3、细骨料:普通石英砂,主要成分为 SiO2,浇筑时的含水率约为 2%。4、高性能减水剂。其中水泥的技术指标见表 2-1,试验 A 与试验 B 中的细骨料相同,粗骨料不同,如图 2-1。

示意图,混凝土试件,循环曲线,示意图


图 2-2 混凝土试件升降温循环示意图Fig 2-2 Sketch of experimental thermal cycles图 2-3 试验温度循环曲线 图 2-4 试验用ig 2-3 Thermal cycles of experiments Fig 2-4 Muffle fu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露;刘数华;;钙矾石相的研究综述[J];混凝土;2013年08期

2 陈有亮;索晓航;蒋立浩;王朋;代明星;;高温循环作用后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J];力学季刊;2012年04期

3 唐世斌;唐春安;梁正召;张亚芳;;混凝土热传导与热应力的细观特性及热开裂过程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2年02期

4 程鹏;李娟;;钢筋混凝土烟囱温度应力浅析[J];齐鲁石油化工;2010年03期

5 郭金纯;余江滔;陆洲导;;不同温-时影响下混凝土劈拉强度的试验研究[J];工业建筑;2008年09期

6 李丽娟;谢伟锋;刘锋;陈应钦;卢慧祥;王瑞华;;100MPa高强混凝土高温后性能研究[J];建筑材料学报;2008年01期

7 赵云飞,张玉梅,宋玉普,董傲霜;钢筋混凝土烟囱基础温度场的数值分析[J];工业建筑;2005年S1期

8 王余刚,骆英,柳祖亭;全波形声发射技术用于混凝土材料损伤监测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05期

9 刘文燕,黄鼎业,华毅杰;混凝土表面对流换流系数测试研究[J];建筑材料学报;2004年02期

10 吕天启,赵国藩,林志伸;高温后静置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4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金浏;细观混凝土分析模型与方法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4年

2 资伟;高温作用后混凝土结构力学性能及耐久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3 何振军;高温前后高强混凝土多轴力学性能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统辉;高温(火灾)作用后混凝土材料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及有限元分析[D];吉林建筑大学;2017年

2 陈波;混凝土材料高温性能试验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3年

3 徐胜林;基于红外热像的混凝土结构损伤检测[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343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28343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c89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