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电催化制氢性能的过渡金属分子催化剂的设计、合成与研究
【学位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O643.36;TQ116.2
【部分图文】:
图 1-1. 电解水反应方程式1.2.2 [Fe Fe]氢化酶活性结构研究根据中心金属的不同可将氢化酶配合物分为三类:[Fe Fe]氢化酶、[Ni Fe]氢化酶和[Fe]氢化酶。其中[Fe Fe]氢化酶和[Ni Fe]氢化酶都可以催化水裂解产生氢气,而[Fe]氢化酶不能直接催化氢气和质子之间的氧化还原过程[7-16]。自然界中,[Fe Fe]氢化酶在 100mV 过电势下催化 30 ℃的水溶液裂解产生氢气的 TOF 值可达 9000 s-1[17],其催化效率约为其他两种氢化酶的 10-100 倍[18]。为了探究为何[Fe Fe]氢化酶会有如此高效的催化产氢性能,科学家们对其活性结构进行了研究。1998 年,巴氏梭菌[Fe Fe]氢化酶(简称 CpI)的晶体结构[19](图 1-2)被 Peters 课题组以 1.8 的分辨率测得;1999 年,Fontecilla-Camps 课题组发表了以 1.6 的分辨率测得的脱硫脱硫弧菌[Fe Fe]氢化酶(简称 DdH)的晶体结构[20](图 1-3)。通过对 CpI和 DdH 晶体结构的解析,发现在[Fe Fe]氢化酶的活性中心结构中[4Fe4S]结构中的一个
不能直接催化氢气和质子之间的氧化还原过程[7-16]。自然界中,[Fe Fe]氢化酶在V 过电势下催化 30 ℃的水溶液裂解产生氢气的 TOF 值可达 9000 s-1[17],其催化为其他两种氢化酶的 10-100 倍[18]。为了探究为何[Fe Fe]氢化酶会有如此高效的氢性能,科学家们对其活性结构进行了研究。1998 年,巴氏梭菌[Fe Fe]氢化酶(简称 CpI)的晶体结构[19](图 1-2)被 Peter组以 1.8 的分辨率测得;1999 年,Fontecilla-Camps 课题组发表了以 1.6 的分得的脱硫脱硫弧菌[Fe Fe]氢化酶(简称 DdH)的晶体结构[20](图 1-3)。通过对 DdH 晶体结构的解析,发现在[Fe Fe]氢化酶的活性中心结构中[4Fe4S]结构中的胱氨酸残基的硫原子与[2Fe2S]结构中的一个 Fe 相连,两个 Fe 中心通过一个双硫子配体桥连。与 CpI 不同的是,DdH 可以以氧化态和还原态两种形式存在。研究发活性结构中[2Fe2S]单元可以催化质子还原产生氢气,而[4Fe4S]单元则是电子传[21-23]。由此可知,[2Fe2S]单元是[Fe Fe]氢化酶催化质子还原产生氢气的关键结构
图 1-3. DdH 活性中心结构1.2.3 过渡金属分子催化剂研究背景众所周知,[Fe Fe]氢化酶和[Ni Fe]氢化酶都能够有效的催化质子还原产生氢气,但是其离开本身的生物环境后难以生存,这一特性使其在大规模的实际应用中受到了限制根据[Fe Fe]氢化酶的活性中心结构科学家们开始致力于氢化酶活性中心的化学模拟。虽然设计合成的氢化酶类分子催化剂能够电催化水裂解产生氢气,但其结构复杂、稳定性较差且难溶于水。基于对这些问题的考虑,能够催化有机酸质子和水还原产生氢气的以镍[24-32]、钴[33-36]、铜[37,38]为中心金属的过渡金属分子催化剂受到了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1.2.3.1 以镍为中心金属的分子催化剂含有廉价过渡金属镍、铁的[Ni Fe]氢化酶在自然界中是普遍存在的,但是其不能够完全脱离生物环境在水溶液中催化质子还原产生氢气。随后,科学家们人工模拟的[Ni F氢化酶类分子催化剂虽然能在有机相中催化有机酸质子还原[15],但其在纯水相中的催化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酽;;催化剂研究应用的新成果[J];材料导报;2004年04期
2 沈岳年,黄学英,张立,沈炳龙;La_2O_3对Ni/TiO_2催化剂中镍晶粒的分散作用[J];稀土;1988年05期
3 陆云,刘旦初,郑绳安;CO氢化合成乙醇反应的过渡应答研究——改性Rh/Al_2O_3催化剂的吸附特性[J];物理化学学报;1988年03期
4 魏永亨;国外汽车排气净化催化剂的研究与开发[J];环境科学动态;1988年12期
5 魏永亨;;国外汽车排气净化催化剂的研究与开发[J];四川环境;1988年02期
6 朱昉;;有机硅单体合成用催化剂的研制[J];化工新型材料;1988年08期
7 洪传庆;;甲醇低温分解及其催化剂研制[J];江苏化工;1988年02期
8 沈吕宁;张鸿卿;;全国第四届石油化工催化学术会议信息动态[J];金山油化纤;1988年02期
9 钟琳;赵明英;吕绍洁;邱发礼;;炔醛法合成丁炔二醇催化剂研究[J];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1989年06期
10 车荣睿 ,黄文强;聚合物固载的催化剂[J];离子交换与吸附;1989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程昊;稀燃发动机尾气NO_x存储-还原催化剂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4年
2 郑海涛;甲烷和丙烷混合烷烃的无氧芳构化反应及其催化剂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3 贾莉伟;乙醇汽油机动车排放特性与尾气净化催化剂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4 兰东辉;二氧化碳资源化为环状碳酸酯的新型碳基催化剂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5 龙化云;全馏分FCC汽油改质芳构化催化剂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6 申建华;苯乙烯和混合碳三碳四烯烃的聚合与阻聚研究及异丁烷脱氢催化剂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7 陈蒙远;生物质转化中的加氢脱氧反应及其催化剂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8 代威力;二氧化碳与环氧化物合成环状碳酸酯的高效催化剂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薛丹;具有电催化制氢性能的过渡金属分子催化剂的设计、合成与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2 张燕;基于氧化钯水热法制备钯基二元电催化剂及其电催化性能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8年
3 张萍;Ce/TiO_2催化剂改性催化氧化Hg~0和还原NO的实验研究[D];上海电力学院;2018年
4 李燕平;锰基催化剂的制备及其通过SCR去除NO_x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7年
5 李娜娜;镍基和钌基催化剂上生物油加氢脱氧的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8年
6 何会彬;等离子体制备污泥催化剂在SCO中去除NO的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8年
7 孙亭亭;催化剂对生物质分级气化过程的热解影响研究[D];东南大学;2017年
8 徐赞;氮化碳基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7年
9 杨文科;钯银纳米催化剂的可控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华侨大学;2017年
10 柳赛锋;合成1,4-丁炔二醇的高稳定性介孔催化剂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403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2840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