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杂纤维改性高强自密实混凝土性能研究
【学位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U528
【部分图文】:
图1-1技术路线??
为50-500。纳米碳纤维具备高比强度、高比模量等优势,同时,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能力。??本试验所用纳米碳纤维,为日本ShowaDenko公司提供,材料外观见图2-1?(b),其??物理参数见表2-7,?SEM、TEM图像见图2-2。??表2-7纳米碳纤维的物理参数??纤维种类?长度/jim?直径/nm?表观密度/g/cm3?比表面积/m2/g??纳米碳纤维?5-10?150?2?13???—??_??(a)镀铜微丝钢纤维?(b)纳米碳纤维??图2-1纤维材料外观??齡壤,讓j?廉,??图2-2纳米碳纤维扫描电子显微镜及透射电子显微镜成像??2.2试验配合比设计??制备高强自密实混凝土时,需要在保证混凝土工作性能符合相关规范的前提下,使??其达到所需强度。由于关于高强自密实混凝土的相关规范及配合比计算标准尚未报道,??故本试验参照规范《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和《高强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及相关??学术成果,进行基准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14-??
为50-500。纳米碳纤维具备高比强度、高比模量等优势,同时,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能力。??本试验所用纳米碳纤维,为日本ShowaDenko公司提供,材料外观见图2-1?(b),其??物理参数见表2-7,?SEM、TEM图像见图2-2。??表2-7纳米碳纤维的物理参数??纤维种类?长度/jim?直径/nm?表观密度/g/cm3?比表面积/m2/g??纳米碳纤维?5-10?150?2?13???—??_??(a)镀铜微丝钢纤维?(b)纳米碳纤维??图2-1纤维材料外观??齡壤,讓j?廉,??图2-2纳米碳纤维扫描电子显微镜及透射电子显微镜成像??2.2试验配合比设计??制备高强自密实混凝土时,需要在保证混凝土工作性能符合相关规范的前提下,使??其达到所需强度。由于关于高强自密实混凝土的相关规范及配合比计算标准尚未报道,??故本试验参照规范《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和《高强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及相关??学术成果,进行基准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娴;孟云芳;;纳米碳纤维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4年07期
2 崔云;马芹永;;补偿收缩纳米SiO_2钢纤维混凝土抗冲击性能试验与分析[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3年01期
3 王宝民;张源;韩瑜;郭志强;;纳米碳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探讨[J];材料导报;2013年01期
4 庄国方;;纳米碳纤维混凝土在劈裂及抗弯试验中的压敏特性研究[J];世界桥梁;2012年04期
5 郑俊生;张新胜;李平;袁渭康;;纳米碳纤维在化学电源中的应用[J];电源技术;2011年08期
6 郑俊生;张新胜;李平;袁渭康;;微结构对纳米碳纤维氧阴极还原性能影响[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8期
7 高迪;彭立敏;;纳米碳纤维混凝土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3期
8 吕潇;李光;杨胜林;张亮;金俊弘;江建明;;PAN/PMMA共混制备纳米碳纤维的结构与性能[J];合成纤维工业;2010年01期
9 贺东青;卢哲安;任志刚;;层布式混杂纤维混凝土抗冻融耐久性的研究[J];混凝土;2006年12期
10 冯奇,刘光明,巴恒静,苏建波;纳米纤维-微粉复合水泥基材料性能与界面结构[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萌;钢纤维高强混凝土增强、增韧机理及基于韧性的设计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穆静;纤维高强自密实混凝土性能试验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5年
2 陈娴;纳米碳纤维高强混凝土抗腐蚀性能试验研究[D];宁夏大学;2014年
3 李梦梦;混掺纤维高强自密实混凝土性能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3年
4 张佚伦;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早期收缩与抗裂性能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5 桂海清;混凝土早期收缩与抗裂性能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6 何晓达;低掺量钢纤维/聚丙烯纤维高性能混凝土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8658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2865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