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工程论文 >

黄河淤泥制备卫生陶瓷的工艺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07 19:43
  黄河淤泥大量用于制备卫生陶瓷不仅可以将黄河淤泥变废为宝,还可以缓解陶瓷矿物原料的日益缩减,为卫生陶瓷行业提供更多原料选择。本文目的是研究高黄河淤泥含量的卫生陶瓷坯体配方及工艺体系。并初步研究了该坯适用的锆乳浊釉和锌结晶釉。本文首先针对本陶瓷坯体配方及浆料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黄河淤泥、西矿陶土和透闪石的化学成分、物相组成和示性组成。通过正交实验探究配方组成及烧成温度对坯体性能的影响,并优化配方。而后探究了不同分散剂对浆料性能的影响,并优化浆料性能。之后进一步探究了提高黄河淤泥和透闪石的添加量以及煅烧透闪石对坯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河淤泥可大量添加制备卫生陶瓷,配方含量为3055%,烧成温度范围为:1160℃1180℃。浆料中添加0.3%三聚磷酸钠可以使浆料性能良好。适量添加透闪石可大幅降低坯体的烧成温度,提高坯体抗折强度。且煅烧后的透闪石可以消去因其烧失大而导致的坯体烧成收缩大,使坯体烧成收缩从11.47%降至5.1%。坯体较好配方为黄河淤泥49.1 wt.%,西矿陶土42.8 wt.%,煅烧透闪石8.1 wt.%,烧成温度1160℃。此时坯... 

【文章来源】:景德镇陶瓷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黄河淤泥制备卫生陶瓷的工艺研究


正交结果分析

黄河淤泥,坯体,添加量


坯体烧成后主晶相为石英,并含少量钙长石,与化学成分组成相符。改变黄河淤泥添加量对坯体物相组成无较大影响。4.3.3 黄河淤泥添加量对坯体显微结构的影响黄河淤泥添加量 51、56、66 g 的样品性能变化较明显,故选择这三者的显微结构做对比分析。图 4-4 黄河淤泥添加量对坯体物相组成的影响Fig.4-4 Effect of Yellow River Silt Content on XRD of Ceramic Bodya b c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ntenIitys(oCnust)2 /( )228 66g61g56g51g

照片,坯体,透闪石,照片


Na2O MgO Al2O3SiO2K2O CaO TiO2 0.3 16.52 3.39 31.06 0.22 24.51 0.14 0.39 21.45 4.40 0.09 0.29 31.83 0.18 石煅烧对坯体性能的影响表 4-13 透闪石煅烧对坯体性能的影响Tab.4-13 Effect of calcination of tremolite on the properties of ceramic 抗折强度 /(MPa) 烧成收缩 /(%) 吸水率 /(%) 体积84 11.47 0.07 89.4 5.1 0.07 4-13,透闪石煅烧后坯体烧成收缩大幅降低,且抗折强度的配方换算成百分比如表 4-14。表 4-14 煅烧透闪石坯料配方(wt.%)Tab.4-14 Billet formula for calcining tremolite河淤泥 西矿陶土 煅烧透49.1 42.8 8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淤泥-石灰-粉煤灰免烧砖制备与性能研究[J]. 项建国,陈树东,佘伟,蒋宁.  硅酸盐通报. 2014(10)
[2]我国建筑卫生陶瓷行业发展现状与未来的发展趋势[J]. 王荣杰,杜夏芳.  陶瓷. 2013(06)
[3]浅析黄河淤泥沙的开发利用[J]. 王春丽,王娜.  砖瓦世界. 2012(07)
[4]黄河泥沙制备陶瓷清水砖的研究[J]. 吴建锋,邓大侃,徐晓虹,冷光辉.  砖瓦世界. 2009(02)
[5]河沙在水泥熟料生产中的应用[J]. 何占烈,李小劝,周世奎.  水泥. 2008(07)
[6]河道淤泥烧结节能砖的研究与开发[J]. 吴其胜,耿佳杰,徐海涛,荀和生,成金高,王加仟.  新型建筑材料. 2008(05)
[7]黄河河口泥沙处理与综合利用探讨[J]. 李士国.  治黄科技信息. 2007(06)
[8]腐植酸钠在提高球磨效率中的机理研究[J]. 杨旭华,郑洪玲,许振华.  腐植酸. 2006(06)
[9]黄河泥沙烧结多孔砖应用探讨[J]. 李红,张辉,张发生.  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 2006(10)
[10]黄河中游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界定研究[J]. 徐建华,吴成基,林银平,高亚军,左仲国,喻权刚.  水土保持学报. 2006(01)

硕士论文
[1]利用黄河泥沙制作防汛石材固结胶凝技术研究[D]. 郑乐.大连理工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3284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33284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24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