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工程论文 >

金微阵列电极结构的电化学特性及其在微生物燃料电池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1-08-07 19:05
  作为一种以微生物为催化剂,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新型燃料电池技术,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s,MFCs)在有机污水处理、环境生物修复和生物传感器等方面展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十年来逐渐引起了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尤其MFCs作为生物传感器,在测定生化需氧量、有毒物质和微生物数量及代谢活性等生化分析领域已崭露头角。电极是MFCs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将直接影响MFCs的产电性能。为改善电化学活性微生物(Electrochemically Active Bacteria,EAB)在电极表面的粘附和加速其与电极表面的电子传递,科研工作者对MFCs中电极的材料与结构开展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利用紫外光刻法制备的金微阵列电极是由多个金微电极并联组成,它可以保持单个微电极优良的电化学特性(包括较高的稳态电流密度、很短的响应时间、高的传质速度等),并能通过并联的电极放大检测信号;同时也可以通过自身的结构设计、控制流速和外加电场等手段对微生物进行操控,是电化学和生物学领域十分有效的研究工具。本论文首次尝试将金微阵列电极应用于MFCs的研究中,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0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金微阵列电极结构的电化学特性及其在微生物燃料电池中的应用


图1.2用于MFCs中的电极材料:(A)碳纸;(B)石墨板;(C)碳布;(D)碳网;(E)石墨???IJWei?eta】.

原理图,电极,表面积,石墨


特殊结构的碳电极(如碳刷)容易堵塞,导致产电功能的下降。??Carbon/?graphite??brushes?supported??Carbon/?Cut?into?finer?by?a?stainless?steel??graphite?fiber?fragments?mesh??:?======?,?_??——?^E=:r,i???????????????mu??HHnHIHHHH?::r==rr^:?.^^K>??___???????图1.3扩大石墨电极表面积原理(SarathiandNahm,2013)??b)增强表面正电荷:研宄发现,微生物表面一般带负电荷(Chung?etal.,2004,??Neal?et?al.,2005),电极表面所带的电荷将影响EAB在电极表面的富集。最典型??且有效的方法是氨气修饰碳布电极。Cheng?and?.Logan(2007)?(Cheng?and?Logan,??2007)以氦气为载气通氨气1?h后,可使碳布的表面正电荷提升到原来的l〇倍以??上,MFCs的启动时间也因此从原来的150?h减为60?h,功率密度则由未经过氨??气处理的1330?mWm-3升高到1970?mWm-3。这表明碳布表面正电荷的提高改善??了?EAB生物膜的形成。??c)促进电极与EAB间电子传递:利用电子介体中性红(Park?et?al.,2000)、蒽??醌(Feng?et?al.,2010)和萘醌(Lowy?et?al.,?2006)等对阳极表面进行修饰,可以提高电??子传递速率,从而提高MFCs产电性能。此外重金属离子(Kim?et?al.,?2005

层流,构型,微细加工技术,微观尺度


的电极材料??事实上在短期内,利用MFCs缓解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威胁并不现实。这??是因为虽然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现有的MFCs仍无法摆脱性能低、成本高和规??模化存在瓶颈的缺点(Logan,?2010)。取而代之,在微观尺度下对EAB产能的行??为进行研宄却有着更重要的现实意义(Choi,2015):?—是微型MFCs的驱动设备??耗能少;二是可对多个EAB之间甚至单一?EAB的产电行为有更深入而有效的研??宄。??同样的,微观尺度MFCs构型也以双室型(图I.4a)和单室型(图1.4b和c)两??个类型为主。但基于目前的微细加工技术的实验要求和条件,双室型MFCs和单??室型MFCs都存在它需要克服的制造难点。双室型所必须的PEM膜会提高装置??的制造成本和复杂性;而单室型的空气阴极与微细加工技术不兼容且要求昂贵的??催化剂和Nafion溶液。??O?Cattiaiya?K?.?.?.?A??y?^0^?jar?*??t?…‘痛PMMApiite??图1.4微型MFCs常见构型:(a)双室型;(b)和(c)单室型;(d)层流型。(Choi,?2015)??6??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微生物燃料电池反应器构型设计[J]. 马骏,苏冬云,濮海坤,汪兴兴,陈青青.  电源技术. 2015(10)
[2]微生物燃料电池电极材料研究进展[J]. 綦琪,王许云,贾云.  科技导报. 2015(14)
[3]微生物燃料电池不同离子强度的实验研究[J]. 唐艳.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2)
[4]渗透压对细菌的影响[J]. 陈燕飞.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1)
[5]核黄素的循环伏安特性及生物学功能[J]. 马英吉,李铉军,崔胜云.  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1)
[6]微电极阵列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质的研究[J]. 池晓雷,陆婷,汪学英,尹凡.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0(02)
[7]生命分析化学的重要领域——电化学微阵列芯片[J]. 许丹科,陈洪渊.  化学进展. 2009(11)
[8]鲁米诺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J]. 李献锐,朱梅英,王庆飞.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4)
[9]黄铁矿微生物浸出体系中的表面热力学和扩展DLVO理论[J]. 顾帼华,锁军,柳建设,钟素姣.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2006(08)
[10]Relationship between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chitosan and surface characteristics of cell wall[J]. Ying-chien CHUNG,Chiing-chang CHEN,Huey-lan WANG,J C Gaston WU,Jaung-geng LIN.  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 2004(07)



本文编号:33283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33283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eb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