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工程论文 >

不同粒径洁净磷石膏晶须成形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14 15:24
  为提高磷石膏利用率,以磷石膏为原料,硫酸铝为转晶剂,将洁净磷石膏按不同粒径范围分组,采用常压盐溶液法制备半水硫酸钙晶须,利用光学电子显微镜对其晶须形貌进行观察,并对合成率进行分析讨论。结果表明,磷石膏粒度越小,转晶得到的半水硫酸钙晶须长径比越大,合成率越高;当洁净磷石膏粒径在0.27~0.55 mm范围内,半水硫酸钙晶须的合成率最低,为59.52%,长径比为13~27;当洁净磷石膏粒径在0.08~0.16mm范围内,半水硫酸钙晶须的合成率最高,为89.5%,长径比高达47。 

【文章来源】:非金属矿. 2020,43(06)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不同粒径洁净磷石膏晶须成形的研究


0.27~0.55 mm不同时间转晶效果图

效果图,效果图,粒径,磷石膏


2.1.2 0.21~0.27 mm粒径的转晶效果:洁净磷石膏粒径为0.21~0.27 mm,不同转晶时间下的转晶效果图,见图2。从图2可看出,0.21~0.27 mm粒径的空白样品比0.27~0.55 mm粒径空白样品磷石膏板块更小。转晶时间为1 h时,晶体形貌主要仍是板状和菱形板状。转晶时间为2 h时,出现少量针状晶须,与0.27~0.55 mm相比晶须长径比更大。随着时间的增加,转晶时间为3 h时,黑色杂质未减少,晶须长径比趋于稳定。整体而言,0.21~0.27 mm粒径与0.27~0.55 mm粒径转晶效果区别不大。2.1.3 0.16~0.21 mm粒径的转晶效果:洁净磷石膏粒径为0.16~0.21 mm,转晶时间分别为1 h、2 h、3 h后获得的硫酸钙晶须样品显微镜照片,见图3。

效果图,效果图,硫酸钙晶须,磷石膏


2.1.3 0.16~0.21 mm粒径的转晶效果:洁净磷石膏粒径为0.16~0.21 mm,转晶时间分别为1 h、2 h、3 h后获得的硫酸钙晶须样品显微镜照片,见图3。从图3可看出,样品经过筛分后比较细碎,大多为不规则板状,杂质明显减少。经过1 h转晶试验后,出现针状半水硫酸钙晶须。随着转化时间延长,试验进行到2 h时,所制备的半水硫酸钙晶体呈柱状、棒状或针须状共存状态,各样品大小分布比较均匀,有少量簇拥状。试验进行到3 h时,样品长径比明显增大,出现针状簇拥现象。因此,洁净磷石膏粒径为0.16~0.21 mm,制备时间过长易出现簇拥现象,影响使用效果。转晶时间2~3 h可制备长径比大、形貌均匀的半水硫酸钙晶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硫酸铝对磷建筑石膏晶体转晶影响的仿真研究[J]. 栾扬,赵志曼,全思臣,梁祎,曾众,吴佳丽.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6)
[2]不同粒径磷石膏的脱水动力学[J]. 杨萍,杨林,刘力,罗通,曹建新.  化工进展. 2018(01)
[3]CaCl2-HCl-H2O体系中铁、镁、铝对二水硫酸钙转晶过程影响研究[J]. 吴世琴,李军,金央,马誉景,陈溪.  无机盐工业. 2015(04)
[4]磷石膏综合利用现状及分析[J]. 叶学东.  磷肥与复肥. 2013(06)
[5]混合助晶剂促进大长径比硫酸钙晶须的调控研究[J]. 何花,董发勤,何平.  人工晶体学报. 2012(06)
[6]以废渣磷石膏为原料水热法制备硫酸钙晶须[J]. 黄哲元,董发勤,代群威,张伟.  环境工程学报. 2012(01)
[7]硫酸钙晶须的制备现状[J]. 宫海燕,李彩虹,王佩佩,王红强.  无机盐工业. 2010(10)
[8]利用脱硫石膏水热合成硫酸钙晶须[J]. 史培阳,邓志银,袁义义,孙骏.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1)
[9]磷石膏颗粒级配、杂质分布对其性能影响的研究[J]. 姜洪义,刘涛.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04(01)
[10]磷石膏颗粒级配、结构与性能研究[J]. 彭家惠,张建新,彭志辉,万体智.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01(01)

博士论文
[1]磷石膏品质的影响因素及其建材资源化研究[D]. 李美.重庆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4948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34948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a1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