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石砂轮节块磨削SiC表面形貌预测与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19 19:55
碳化硅陶瓷材料由于其优越的物理化学性能使其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但同时由于陶瓷材料的高硬度、高脆性、低断裂强度的物理特性,导致其在加工过程中容易产生表面以及亚表面裂纹,影响其工件表面加工质量,使其应用受限。为了抑制碳化硅陶瓷材料加工过程中表面裂纹的产生,目前对碳化硅陶瓷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磨削去除机理、磨削工艺等方面,而对加工成型后的工件表面形貌研究不足,材料表面形貌最直接的体现在表面粗糙度,表面粗糙度对零件的影响主要包括耐磨性、表面美观度、表面耐腐蚀性、接触刚度以及材料抗疲劳强度等方面。而磨削过程主要是由随机分布在砂轮表面的大量磨粒共同参与切削去除材料的过程,本文基于从单颗、两颗以及随机分布的多颗磨粒对碳化硅工件材料的磨削仿真分析出发,研究磨粒的形状、尺寸、位置分布等因素对成型碳化硅工件表面形貌的影响。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进行碳化硅陶瓷材料纳米划擦试验,研究碳化硅脆性去除过程,与建立的划擦仿真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仿真计算模型的正确性。(2)对不规则金刚石磨粒形状进行仿真建模,基于分别考虑不规则磨粒的切削刃方向以及两颗磨粒位置分布对单颗以及两颗磨粒对滑擦沟槽形貌形貌的影...
【文章来源】:湖南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磨粒几何形状图
磨粒运动方式示意图
工件表面形貌影响因素通过对表面形貌预测的难点因素分析,在给定的磨削工艺参数条件下,对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单颗CBN磨粒磨削20CrMo的微观成屑过程研究[J]. 余剑武,肖清,罗红,刘智康,尹韶辉. 材料导报. 2017(10)
[2]氮化硅陶瓷套圈磨削力有限元仿真分析与实验[J]. 吴玉厚,杨帆,孙健,李颂华,沈亚超. 机械与电子. 2016(10)
[3]磨粒建模方法与切削过程仿真研究[J]. 宿崇,许立,李明高,马纪军. 航空学报. 2012(11)
[4]SiC单晶片CMP超精密加工技术现状与趋势[J]. 肖强,李言,李淑娟. 宇航材料工艺. 2010(01)
[5]SiC单晶片的超精密加工[J]. 李娟,陈秀芳,马德营,姜守振,李现祥,王丽,董捷,胡小波,徐现刚,王继扬,蒋民华. 功能材料. 2006(01)
[6]光学表面超精密加工技术[J]. 张华,王文,庞媛媛. 光学仪器. 2003(03)
[7]脆性材料超精密磨削时影响表面质量因素的研究[J]. 陈明君,董申,李旦,张飞虎. 机械工程学报. 2001(03)
[8]金刚石合成中的结晶形态[J]. 高濂. 磨料磨具与磨削. 1985(03)
博士论文
[1]基于单颗磨粒切削的氮化硅陶瓷精密磨削仿真与实验研究[D]. 刘伟.湖南大学 2014
[2]基于微纳米划擦特性的光学玻璃磨削机理与工艺研究[D]. 顾伟彬.上海交通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单颗磨粒高速磨削镍基高温合金机理研究[D]. 程泽.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505750
【文章来源】:湖南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磨粒几何形状图
磨粒运动方式示意图
工件表面形貌影响因素通过对表面形貌预测的难点因素分析,在给定的磨削工艺参数条件下,对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单颗CBN磨粒磨削20CrMo的微观成屑过程研究[J]. 余剑武,肖清,罗红,刘智康,尹韶辉. 材料导报. 2017(10)
[2]氮化硅陶瓷套圈磨削力有限元仿真分析与实验[J]. 吴玉厚,杨帆,孙健,李颂华,沈亚超. 机械与电子. 2016(10)
[3]磨粒建模方法与切削过程仿真研究[J]. 宿崇,许立,李明高,马纪军. 航空学报. 2012(11)
[4]SiC单晶片CMP超精密加工技术现状与趋势[J]. 肖强,李言,李淑娟. 宇航材料工艺. 2010(01)
[5]SiC单晶片的超精密加工[J]. 李娟,陈秀芳,马德营,姜守振,李现祥,王丽,董捷,胡小波,徐现刚,王继扬,蒋民华. 功能材料. 2006(01)
[6]光学表面超精密加工技术[J]. 张华,王文,庞媛媛. 光学仪器. 2003(03)
[7]脆性材料超精密磨削时影响表面质量因素的研究[J]. 陈明君,董申,李旦,张飞虎. 机械工程学报. 2001(03)
[8]金刚石合成中的结晶形态[J]. 高濂. 磨料磨具与磨削. 1985(03)
博士论文
[1]基于单颗磨粒切削的氮化硅陶瓷精密磨削仿真与实验研究[D]. 刘伟.湖南大学 2014
[2]基于微纳米划擦特性的光学玻璃磨削机理与工艺研究[D]. 顾伟彬.上海交通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单颗磨粒高速磨削镍基高温合金机理研究[D]. 程泽.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5057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3505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