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锰反萃液制备高纯碳酸锰工艺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20 09:12
以含锰反萃液为原料,经针铁矿法除铁、硫化除重金属、碳化、洗涤制备了合格高纯碳酸锰。考察了终点pH、反应温度对除铁率的影响和(NH4)2S加入量、温度、反应时间对重金属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4.0、反应温度95℃的条件下可将铁除至1.5mg/L以下;除铁滤液加入2.2倍计量比的(NH4)2S,在反应温度35℃、反应时间60min的条件下,Ni、Co、Zn可降低至1mg/L以下;除重金属滤液加入碳酸氢铵调节pH在7.0~7.2,过滤、洗涤,获得满足HG/T 2836—2011(Ⅰ型)产品标准的合格高纯碳酸锰,锰回收率为93.9%。
【文章来源】: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2020,(04)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图2反应温度对残留铁浓度的影响Fig.2Effectofreactiontemperatureon
滤、洗涤、烘干。1.3仪器及分析方法主要仪器:普析火焰原子分光光度计(A3AFG)、梅特勒分析天平(ME204E)、雷磁pH计(PHSJ-4F)。溶液中Ni、Co、Mn、Zn、Fe含量由原子分光光度法分析,pH由雷磁pH计测定。2试验结果与分析2.1针铁矿法除铁单因素试验2.1.1反应终点pH对溶液残留铁浓度的影响固定反应温度95℃、改变反应终点pH,考察终点pH对残留铁浓度的影响,结果如图1所示。由图1可以看出,随着pH的上升,Fe3+水解推动力增大,Fe3+浓度不断减小并趋于平缓,当pH为4.0时,Fe3+浓度降至1.3mg?L,而且pH过高会造成锰的损失。因此,反应终点pH控制在4较为适宜。图1反应终点pH对残留铁浓度的影响Fig.1EffectofpHvalueofendpointonresidualironconcentration2.1.2反应温度的影响由图2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残余铁离子浓度逐渐降低,这是因为Fe3+水解为针铁矿是一个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增大了除铁的推动力,促进针铁矿的结晶,残余铁浓度逐渐降低。试验过程中,较高温度下反应生成的针铁矿的过滤性能优于较低温度条件,较低温度时Fe3+水解为FeOOH较慢,部分Fe3+水解为Fe(OH)3胶体,恶化过滤性能。因此,反应温度选择95℃较为合适。图2反应温度对残留铁浓度的?
高于35℃后有轻微下降。这是因为,温度升高促进S2-水解,生成了部分H2S气体,同时升高温度增加了ZnS、CoS、NiS的溶解度,降低了Zn、Ni、Co的去除率,同时Mn的损失率由6.1%下降为6.0%。因此,反应温度选35℃。2.2.3反应时间对锰损失率和重金属去除率的影响在(NH4)2S加入量2.2倍化学计量比、反应温度35℃的条件下,锰损失率和重金属去除率随时间变化结果如图5所示。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重金属的去除率升高,Zn的沉淀速率最大,其次是Ni,Co的沉淀速率最慢,60min后Zn、Ni、Co的去除率均达到99.5%以上。Mn2+在开始加入(NH4)2S反应生成MnS沉淀,之后MnS与Ni、Co、Zn逐渐反应生成NiS、CoS、ZnS,Mn2+重新溶解进入溶液中,Mn的损失率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当反应时间超过60min,基本稳定不变。因此,最佳反应时间选定60min。图4反应温度对Zn、Co、Ni去除率和Mn损失率的影响Fig.4EffectsofreactiontemperatureonremovalrateofZn,CoandNi,andlossrateofMn图5反应时间对重金属去除率和Mn损失率的影响Fig.5EffectsofreactiontimeonremovalrateofZn,CoandNi,andlossrateofMn2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响应面法优化含锰钛白废水制备碳酸锰的工艺[J]. 何海霞,万亚萌,陈欢哲,杨昆鹏,李涛,任保增. 化工进展. 2019(06)
[2]从废旧锂离子电池中回收有价值金属的研究[J]. 孙明藏,叶华,陈武杰,李昊昱,肖骏.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2019(03)
[3]氟化法深度脱除工业硫酸锰中钙镁的研究[J]. 何婷婷,钱磊,崔静贤,粟海锋.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2018(07)
[4]用软锰矿矿浆脱硫吸收液制备碳酸锰[J]. 王博知,苏仕军,丁桑岚,孙维义. 湿法冶金. 2018(02)
[5]镍钴锰三元前驱体废料与草酸钴废料的联合浸出[J]. 李文津,吴理觉,付海阔.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2017(07)
[6]氯化铵焙烧菱锰矿制备高纯碳酸锰的工艺研究[J]. 冯茹,童张法,郑帅飞,陈志传,高大明. 无机盐工业. 2011(08)
[7]用工业硫酸锰制取高纯碳酸锰的工艺研究[J]. 胡国荣,周玉琳,彭忠东. 中国锰业. 2007(02)
[8]电解金属锰硫化除重金属的理论分析与生产实践[J]. 张文山,梅光贵,周元敏,刘荣义,朱孟军,梅杰. 中国锰业. 2004(03)
[9]二氧化硫浸锰制备高纯碳酸锰[J]. 杨明平,彭荣华,黄念东. 无机盐工业. 2004(05)
[10]含锰废水制备高纯碳酸锰的研究[J]. 赵立新,孙来九,郭人民,程卫华.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03)
本文编号:3598559
【文章来源】: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2020,(04)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图2反应温度对残留铁浓度的影响Fig.2Effectofreactiontemperatureon
滤、洗涤、烘干。1.3仪器及分析方法主要仪器:普析火焰原子分光光度计(A3AFG)、梅特勒分析天平(ME204E)、雷磁pH计(PHSJ-4F)。溶液中Ni、Co、Mn、Zn、Fe含量由原子分光光度法分析,pH由雷磁pH计测定。2试验结果与分析2.1针铁矿法除铁单因素试验2.1.1反应终点pH对溶液残留铁浓度的影响固定反应温度95℃、改变反应终点pH,考察终点pH对残留铁浓度的影响,结果如图1所示。由图1可以看出,随着pH的上升,Fe3+水解推动力增大,Fe3+浓度不断减小并趋于平缓,当pH为4.0时,Fe3+浓度降至1.3mg?L,而且pH过高会造成锰的损失。因此,反应终点pH控制在4较为适宜。图1反应终点pH对残留铁浓度的影响Fig.1EffectofpHvalueofendpointonresidualironconcentration2.1.2反应温度的影响由图2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残余铁离子浓度逐渐降低,这是因为Fe3+水解为针铁矿是一个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增大了除铁的推动力,促进针铁矿的结晶,残余铁浓度逐渐降低。试验过程中,较高温度下反应生成的针铁矿的过滤性能优于较低温度条件,较低温度时Fe3+水解为FeOOH较慢,部分Fe3+水解为Fe(OH)3胶体,恶化过滤性能。因此,反应温度选择95℃较为合适。图2反应温度对残留铁浓度的?
高于35℃后有轻微下降。这是因为,温度升高促进S2-水解,生成了部分H2S气体,同时升高温度增加了ZnS、CoS、NiS的溶解度,降低了Zn、Ni、Co的去除率,同时Mn的损失率由6.1%下降为6.0%。因此,反应温度选35℃。2.2.3反应时间对锰损失率和重金属去除率的影响在(NH4)2S加入量2.2倍化学计量比、反应温度35℃的条件下,锰损失率和重金属去除率随时间变化结果如图5所示。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重金属的去除率升高,Zn的沉淀速率最大,其次是Ni,Co的沉淀速率最慢,60min后Zn、Ni、Co的去除率均达到99.5%以上。Mn2+在开始加入(NH4)2S反应生成MnS沉淀,之后MnS与Ni、Co、Zn逐渐反应生成NiS、CoS、ZnS,Mn2+重新溶解进入溶液中,Mn的损失率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当反应时间超过60min,基本稳定不变。因此,最佳反应时间选定60min。图4反应温度对Zn、Co、Ni去除率和Mn损失率的影响Fig.4EffectsofreactiontemperatureonremovalrateofZn,CoandNi,andlossrateofMn图5反应时间对重金属去除率和Mn损失率的影响Fig.5EffectsofreactiontimeonremovalrateofZn,CoandNi,andlossrateofMn2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响应面法优化含锰钛白废水制备碳酸锰的工艺[J]. 何海霞,万亚萌,陈欢哲,杨昆鹏,李涛,任保增. 化工进展. 2019(06)
[2]从废旧锂离子电池中回收有价值金属的研究[J]. 孙明藏,叶华,陈武杰,李昊昱,肖骏.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2019(03)
[3]氟化法深度脱除工业硫酸锰中钙镁的研究[J]. 何婷婷,钱磊,崔静贤,粟海锋.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2018(07)
[4]用软锰矿矿浆脱硫吸收液制备碳酸锰[J]. 王博知,苏仕军,丁桑岚,孙维义. 湿法冶金. 2018(02)
[5]镍钴锰三元前驱体废料与草酸钴废料的联合浸出[J]. 李文津,吴理觉,付海阔.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2017(07)
[6]氯化铵焙烧菱锰矿制备高纯碳酸锰的工艺研究[J]. 冯茹,童张法,郑帅飞,陈志传,高大明. 无机盐工业. 2011(08)
[7]用工业硫酸锰制取高纯碳酸锰的工艺研究[J]. 胡国荣,周玉琳,彭忠东. 中国锰业. 2007(02)
[8]电解金属锰硫化除重金属的理论分析与生产实践[J]. 张文山,梅光贵,周元敏,刘荣义,朱孟军,梅杰. 中国锰业. 2004(03)
[9]二氧化硫浸锰制备高纯碳酸锰[J]. 杨明平,彭荣华,黄念东. 无机盐工业. 2004(05)
[10]含锰废水制备高纯碳酸锰的研究[J]. 赵立新,孙来九,郭人民,程卫华.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03)
本文编号:35985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3598559.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