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工程论文 >

酸性铁液中硫化氢吸收反应动力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15 09:58
  硫化氢电解制氢法就是利用硫酸亚铁和硫酸铁溶液作为中间循环剂,与废气中的H2S发生反应生成硫单质和H+离子,反应后的吸收液进入电解池再生,再生后的吸收液输送至反应器中循环使用,同时产生氢气。其系统主要由氧化吸收反应器和电解反应器两部分组成。本文主要对硫化氢电解制氢系统中酸性铁液吸收率改良和吸收反应过程的动力学过程进行了研究,并且建立了理论模型。实验通过对反应条件的不断改变,找出最适宜吸收液的反应条件以达到吸收率的优化。先后对气液比、空速、反应温度、压力、酸度、Fe3+浓度和Fe2+浓度进行测试,选择气液比为1/10、气液流速为55/550L/h为最佳实验条件,并且根据实验条件最终选择吸收液中Fe3+、Fe2+和H+的反应初始浓度分别为约0.6mol/L、0.1mol/L和8mol/L,原料气中H2S含量为50%。选定适宜条件后再向吸收液中先后加入了CuSO4、硝酸镧和杂多酸等加强吸收液对硫化氢... 

【文章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市211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酸性铁液中硫化氢吸收反应动力学研究


硫化氢制氢装置流程图

流程图,流程图,单元,吸收液


- 14 -图 2.2 吸收单元流程图Fig. 2.2 Flow chart of absorption unit2.2.2 工艺设计主要参数(1)硫化氢氧化吸收单元主要参数:反应温度:40-80℃;反应压力:常压;吸收液:含 Fe2+、Fe3+的酸性溶液;原料气气体流量:33.3-83.3L/h;H2S 气体含量:30-99%;吸收液流量:300-1000L/h;吸收液固含量:小于 0.5%;

流程图,分离单元,流程图,阳极液


图 2.3 分离单元流程图Fig. 2.3 Flow chart of separation unit2.2.4 电解制氢单元工艺流程经过滤除去硫磺的富含Fe2+吸收液进入阳极液高位储罐V104中,经阳极液泵P106送入电解池阳极进行循环氧化再生,电解后的阳极液返回阳极液高位储罐V104再次参与电解循环,同时阳极罐中部分阳极液经溢流到吸收液储罐作为再生后的吸收液;H+通过离子交换膜进入阴极,在阴极还原为氢气,阴极液经阴极液泵P107送入电解池电解后再次进入阴极液储罐V109电解循环。罐中氢气由顶部逸出,经过冷凝除液后放空。经长期电解运行,阳极区Fe2+将扩散进入阴极区,导致阴极区溶液含铁量上升,可能对阴极区电解析氢产量造成影响,特别当电解池停运一段时间后再次运行,阴极Fe2+可在停运期间受氧气氧化为Fe3+,导致再次开车时电解池电流异常增大,阴极无氢气析出,待阴极区全部Fe3+被还原为Fe2+后电解池可恢复正常,馏出组分冷凝后回流至阴极液储罐V109成为再生阴极液,残液送至阳极液高位储罐V104作为阳极液。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烟气氨法脱硫中氨逃逸及副产物氧化问题的探究[J]. 马振,万皓.  现代化工. 2016(02)
[2]活性炭联合脱硫脱硝技术在烧结烟气净化中的应用[J]. 谢嵩岳.  低碳世界. 2015(36)
[3]天然气净化厂尾气中二氧化硫脱除技术进展[J]. 王治红,黎冉,朱江,郑志远.  现代化工. 2015(06)
[4]氧化锌法脱硫技术在挥发窑烟气处理中的应用[J]. 岳焕玲,高飞.  硫酸工业. 2014(02)
[5]络合铁法脱H2S技术研究进展[J]. 罗莹,朱振峰,刘有智.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2014(01)
[6]MTBE原料C4降硫方案研究与应用[J]. 郭成,李晓辉,周世岩,尤申国.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14(01)
[7]液化气脱硫工艺现状探讨[J]. 王寒非,吴明清.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16)
[8]克劳斯法硫磺回收工艺技术的应用和进展[J]. 兰空翔,王永胜.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3(03)
[9]水汽气氛下氧化铁基高温煤气脱硫剂再生行为[J]. 侯鹏飞,赵瑞壮,上官炬,梁丽彤,樊惠玲,米杰.  煤炭学报. 2010(04)
[10]克劳斯法硫磺回收工艺技术现状及前景展望[J]. 王明丽.  化工中间体. 2010(04)

博士论文
[1]氧化铁高温煤气脱硫行为及助剂影响规律的研究[D]. 樊惠玲.太原理工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生物化学法脱除天然气中H2S的工艺及理论研究[D]. 陈晓.四川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6264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36264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41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