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拓扑结构”的P型碳纳米带的合成与表征
发布时间:2022-02-16 20:22
纳米带是目前纳米科学和技术研究发展中最为前沿的材料,纳米带作为一种准一维纳米材料,有许多优异的性能,比如导热系数高、电阻率低、透明度好、延展性好以及电子迁移率高等特点。纳米带有惊人的导电能力,是迄今唯一被发现具有结构可控并且无缺陷的宽带半导体准一维带状结构。它的生产过程简单可控,大量生产时能保证结构统一,基本没有缺陷。由于其高导电率和光学透明性,应用于平板显示技术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因为他的尺寸效应、量子效应和界面效应等具有独特的特性,所以他在光学、磁学和电学方面有巨大的应用前景,收到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纳米带由于其大的比表面体积,使其电学性质对表面吸附非常敏感。利用其电阻显著变化可将其做成传感器,特点是响应速度快、灵敏度高、选择性比较优良。纳米带可以分为平面型纳米带和非平面型纳米带,平面型的纳米带导电系数低,当器件小到一定程度时会发生分子间的量子隧穿效应,而非平面性的纳米带很好的避免了这种现象的发生。非平面型的纳米带又可分为拓扑绝缘体和拓扑分子导线。拓扑在物理学中是物质的一个基本属性,是研究几何物质在连续形变中保持不变的量,它的特点是对于细节和连续变化不敏感,它只考虑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而...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拓扑
1.1.1 拓扑简介
1.1.2 拓扑术语
1.1.3 物理学中的拓扑
1.1.4 机器人中的拓扑
1.2 拓扑绝缘体
1.2.1 拓扑绝缘体简介
1.2.2 拓扑绝缘体的性质
1.2.3 拓扑绝缘体的合成
1.2.4 拓扑绝缘体的应用
1.3 碳纳米材料
1.3.1 碳纳米材料简介
1.3.2 拓扑石墨烯纳米带
1.4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八苯环二聚体的合成
2.1 前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试剂
2.2.2 中间体及目标产物的合成
2.2.3 其他合成方法
2.2.4 三个苯环二聚体的合成
2.3 结果与表征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低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试剂
3.2.2 中间体及目标产物的合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结构表征
3.3.2 其他表征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能源互联网架构设计与拓扑模型[J]. 赵海,蔡巍,王进法,贾思媛. 电工技术学报. 2015(11)
[2]物联网监测拓扑可靠性设计与优化分析[J]. 田立勤,林闯,张琪,陈振国. 软件学报. 2014(08)
[3]基于变密度法的周期性拓扑优化[J]. 焦洪宇,周奇才,李文军,李英. 机械工程学报. 2013(13)
[4]拓扑绝缘体及其研究进展[J]. 叶飞,苏刚. 物理. 2010(08)
[5]基于图形数据库的网络拓扑及其应用[J]. 吴文传,张伯明. 电网技术. 2002(02)
本文编号:3628601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拓扑
1.1.1 拓扑简介
1.1.2 拓扑术语
1.1.3 物理学中的拓扑
1.1.4 机器人中的拓扑
1.2 拓扑绝缘体
1.2.1 拓扑绝缘体简介
1.2.2 拓扑绝缘体的性质
1.2.3 拓扑绝缘体的合成
1.2.4 拓扑绝缘体的应用
1.3 碳纳米材料
1.3.1 碳纳米材料简介
1.3.2 拓扑石墨烯纳米带
1.4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八苯环二聚体的合成
2.1 前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试剂
2.2.2 中间体及目标产物的合成
2.2.3 其他合成方法
2.2.4 三个苯环二聚体的合成
2.3 结果与表征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低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试剂
3.2.2 中间体及目标产物的合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结构表征
3.3.2 其他表征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能源互联网架构设计与拓扑模型[J]. 赵海,蔡巍,王进法,贾思媛. 电工技术学报. 2015(11)
[2]物联网监测拓扑可靠性设计与优化分析[J]. 田立勤,林闯,张琪,陈振国. 软件学报. 2014(08)
[3]基于变密度法的周期性拓扑优化[J]. 焦洪宇,周奇才,李文军,李英. 机械工程学报. 2013(13)
[4]拓扑绝缘体及其研究进展[J]. 叶飞,苏刚. 物理. 2010(08)
[5]基于图形数据库的网络拓扑及其应用[J]. 吴文传,张伯明. 电网技术. 2002(02)
本文编号:36286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3628601.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