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稀土元素的非氧化物为烧结助剂碳化硅陶瓷的制备与性能分析
本文关键词:以稀土元素的非氧化物为烧结助剂碳化硅陶瓷的制备与性能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SiC陶瓷具有高熔点、高硬度、耐腐蚀、耐磨损、低膨胀系数等优良特性,是目前最具有产业化前景的先进工程陶瓷材料之一。本论文详细地介绍了SiC的结构、性质、应用及常见的几种制备方法,并着重介绍了SiC陶瓷的无压烧结方面的研究进展。与其他方法相比较,无压烧结法的实用价大,应用范围广,具有较强研究价值。本文以无压烧结制备了SiC陶瓷,探究了烧结助剂、烧结温度、掺杂浓度等实验参数对SiC陶瓷材料微观结构、介电系数、膨胀系数等性能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如下:本论文首先研究了不同烧结温度与工艺对以Y_2O_3-Al_2O_3-MgO为烧结助剂的SiC陶瓷表面形貌的影响。通过对陶瓷样品的结构和表面微结构的检测分析,研究发现:经过预氧化处理的样品相比于未经预氧化的样品存在较多孔隙,且烧结后质量损失程度大。预氧化处理与否,样品中均出现了Y3Al5O12相(YAG)。本论文以总质量分数9%的NdOCl/MgO为烧结助剂,制备了NdOCl/MgO配比不同的碳化硅陶瓷,对其结构和表面微结构进行了测量,并讨论了烧结助剂配比对SiC陶瓷介电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NdOCl/MgO比例的增加,样品中孔隙有减少趋势。烧结助剂NdOCl与MgO配比为4:5时样品相对介电常数及损耗均比配比为2:7时要小,二者损耗随温度变化近似是线性变化。本文还在1800℃条件下,以总添加量分别为5wt%和11wt%的LaF_3+MgO为烧结助剂,采用无压烧结方法制备了SiC-MgO+LaF_3复合陶瓷,利用XRD、SEM等测试手段对SiC复合陶瓷物相组成、微观形貌及热膨胀性能进行了测量与分析。研究发现,烧结助剂添加量为11wt%的样品比5wt%晶粒之间空隙大,晶体棱角明显,热膨胀系数大。
【关键词】:碳化硅 烧结助剂 稀土氯氧化物 稀土氟化物
【学位授予单位】:伊犁师范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Q174.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绪论8-17
- 1.1 SiC陶瓷的性能与应用8-11
- 1.1.1 SiC陶瓷的结构8-9
- 1.1.2 SiC陶瓷的性能9-10
- 1.1.3 SiC陶瓷的应用10-11
- 1.2 SiC陶瓷的研究进展11-14
- 1.2.1 SiC陶瓷的主要制备方法11-13
- 1.2.2 SiC陶瓷烧结助剂的选择13-14
- 1.3 本文研究的目的、内容与技术路线14-17
- 1.3.1 研究目的14
- 1.3.2 研究内容14
- 1.3.3 技术路线14-17
- 第二章 研究方法及基本原理17-26
- 2.1 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17-18
- 2.1.1 X射线衍射分析原理17
- 2.1.2 X射线衍射分析应用17-18
- 2.2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18-20
- 2.2.1 扫描电子显微镜原理18-19
- 2.2.2 SEM的用途19-20
- 2.3 介电谱测量原理20-23
- 2.3.1 电介质的极化机制20
- 2.3.2 动态介电常数20-21
- 2.3.3 复介电常数的测量原理21-22
- 2.3.4 介电谱方法的优点22-23
- 2.4 热膨胀测量原理23-24
- 2.5 固体烧结理论24-25
- 2.6 实验仪器25-26
- 第三章 不同烧结温度与工艺对SiC陶瓷表面形貌的影响26-31
- 3.1 概述26
- 3.2 制备方案26-27
- 3.3 结果与讨论27-30
- 3.3.1 样品质量损失分析27
- 3.3.2 微观形貌分析27-28
- 3.3.3 物相分析28-30
- 3.4 结论30-31
- 第四章 NdOCl-MgO助烧剂配比对SiC陶瓷烧结及介电性能影响31-35
- 4.1 概述31
- 4.2 实验31-32
- 4.3 结果与讨论32-33
- 4.3.1 陶瓷样品的XRD检测分析32
- 4.3.2 显微形貌32-33
- 4.3.3 介电性能分析33
- 4.4 结论33-35
- 第五章 LaF_3-MgO为烧结助剂对SiC陶瓷烧结及热膨胀影响35-39
- 5.1 概述35
- 5.2 实验35-36
- 5.3 结果与分析36-38
- 5.3.1 SiC-MgO+LaF_3系列复合陶瓷试样XRD分析36
- 5.3.2 SiC-MgO+LaF_3系列复合陶瓷试样SEM分析36-37
- 5.3.3 SiC-MgO+LaF_3系列复合陶瓷试样热学性能分析37-38
- 5.4 结论38-39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39-41
- 6.1 总结39-40
- 6.2 展望40-41
- 参考文献41-45
- 致谢45-46
- 作者简介46-47
- 导师评阅表逡逑4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肖;杜卫平;朱强;张晓旭;玛迪娜;赵兴宇;杜斌;;NdOCl-MgO助烧剂配比对SiC陶瓷烧结及介电性能的影响[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1期
2 朱强;张晓旭;玛迪娜;朱丹丹;张强;王艳辉;董肖;薛明明;;不同制备工艺对SiC陶瓷表面形貌的影响[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4期
3 梁汉琴;姚秀敏;黄政仁;刘学建;;碳化硅陶瓷液相烧结时的液相生成过程[J];机械工程材料;2015年02期
4 戴斌;郜玉含;周洪庆;;Y_2O_3-MgO-Al_2O_3烧结助剂对SiC陶瓷烧结和导热性能的影响[J];电子元件与材料;2013年05期
5 张云龙;胡明;宋晓刚;张瑞霞;鞠成;李海涛;;烧结助剂含量对液相烧结SiC陶瓷抗氧化性的影响[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11年01期
6 仉小猛;叶树峰;徐利华;陈运法;魏连启;;铁尾矿制备SiC/Fe_xSi_y复合材料的工艺及性能研究[J];材料导报;2011年02期
7 刘伟;周轶然;;X射线衍射仪故障与维修实例[J];现代科学仪器;2010年05期
8 林志伟;;功能陶瓷材料研究进展综述[J];广东科技;2010年14期
9 宋春军;徐光亮;;碳化硅纳米粉体的合成、分散与烧结工艺技术研究进展[J];材料科学与工艺;2009年02期
10 王静;张玉军;龚红宇;;无压烧结碳化硅研究进展[J];陶瓷;2008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想红;微纳结构复合材料固—固相变储能性能的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4年
2 徐凡华;甘油氯化钠溶液的介电谱与热分析研究[D];伊犁师范学院;2014年
3 衡晓;乙二醇—丙三醇二元系溶液热分析和介电谱研究[D];伊犁师范学院;2014年
4 姚莹;Fe_3O_4磁性纳米颗粒表面接枝聚合物制备的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3年
5 束成祥;反应烧结SiC陶瓷材料的制备及其结构与性能[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6 张海珠;ZnO,La_2O_3/Gd_2O_3复合掺杂Ba_(0.2)Sr_(0.8)TiO_3陶瓷的物相、结构及介电性能研究[D];伊犁师范学院;2012年
7 张琦;含有磷酰胆碱基聚氨酯的合成及其结构—性能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8 白冰;稀土氟化物助烧剂氮化硅陶瓷的烧结及性能研究[D];清华大学;2012年
9 杜路;稀土氯氧化物助烧剂氮化硅陶瓷的烧结与性能研究[D];清华大学;2012年
10 李玉波;FCC催化剂用铝溶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以稀土元素的非氧化物为烧结助剂碳化硅陶瓷的制备与性能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73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367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