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工程论文 >

水泥分解炉温度控制系统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5 09:25

  本文关键词:水泥分解炉温度控制系统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由于在分解炉内进行的是生料分解过程,而且生料分解的程度与速度决定了水泥产品的质量与产量,因此分解炉是水泥生产过程的核心设备。生料的分解效果对分解炉内温度环境要求很高。因此对分解炉温度的控制不仅决定了水泥产品的质量与生产效率,而且也影响着能源的消耗情况。但是,目前大多数水泥生产企业分解炉温控系统仍然依靠人工手动的调节方式进行控制,导致温度波动较大、水泥质量偏差、产量较低等问题的出现。本课题以吉林亚泰水泥有限公司双阳建材公司的2000T/D水泥生产线所使用的分解炉设备为研究对象,从研究对象出发,对分解炉的物理结构、热工特征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分析可知,分解炉喂煤量的大小、进入分解炉的生料多少与三次风是影响分解炉温度变化的主要因素。对分解炉独立进行研究时,喂煤量是影响分解炉温度的关键要素。在分析喂煤量对分解炉温度变化的影响基础上,建立了喂煤量与分解炉出口温度的数学模型。按照水泥生产的工艺要求,设计模糊PID控制器对分解炉温度控制系统进行控制,并介绍其基本原理。根据所建立的分解炉温度数学模型,在Matlab软件中搭建仿真模型进行仿真研究,并对常规PID、模糊控制、模糊PID这三种控制器的控制效果与抗干扰能力进行对比。通过对比的结果可以知道,应用模糊PID对分解炉温控系统进行控制时具有响应快、超调小、抗干扰能力强等优势。验证了课题提出的模糊PID控制的适用性与可行性。最后,详细介绍了DCS系统。基于DCS系统对水泥分解炉温度控制系统进行软、硬件设计。并构建了分解炉温度监控系统,实现了对水泥分解炉温度的实时监控。本课题对水泥分解炉温控系统进行了算法研究与系统总体设计。采用模糊PID控制算法对分解炉温度进行控制,能得到良好的控制效果,而且对提高水泥产品质量与产量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分解炉 温度控制 模糊 PID DCS
【学位授予单位】:长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Q172.61;TP27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绪论8-13
  • 1.1 课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8-10
  • 1.2 分解炉温度控制策略研究现状10-12
  • 1.2.1 分解炉结构的发展10-11
  • 1.2.2 分解炉温度控制研究现状11-12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12-13
  • 第二章 水泥分解炉系统研究13-23
  • 2.1 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简介13-15
  • 2.2 水泥分解炉工作原理15-16
  • 2.2.1 分解炉的类型与结构15-16
  • 2.2.2 分解炉的热工特征16
  • 2.3 分解炉温度影响因素分析16-18
  • 2.4 分解炉温度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18-20
  • 2.5 分解炉温度控制策略与方案设计20-23
  • 2.5.1 控制策略选择20-21
  • 2.5.2 控制方案设计21-23
  • 第三章 水泥分解炉温度控制仿真研究23-42
  • 3.1 分解炉温控系统PID控制原理分析23-24
  • 3.2 分解炉温控系统模糊控制原理分析24-29
  • 3.2.1 模糊控制的基础理论24-27
  • 3.2.2 模糊控制系统的组成27-28
  • 3.2.3 模糊控制的优缺点28-29
  • 3.3 分解炉模糊PID控制原理分析29-30
  • 3.3.1 模糊PID控制器简介29
  • 3.3.2 模糊PID控制器的设计步骤29-30
  • 3.4 分解炉温度控制器设计与仿真研究30-42
  • 3.4.1 传统PID控制器的仿真30-32
  • 3.4.2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与仿真32-35
  • 3.4.3 模糊PID控制器的设计与仿真35-42
  • 第四章 水泥分解炉温度控制系统设计42-54
  • 4.1 集散控制系统概述42-43
  • 4.1.1 DCS系统简介42-43
  • 4.1.2 DCS的特点43
  • 4.2 系统的性能指标与总体设计43-44
  • 4.2.1 系统控制性能指标43-44
  • 4.2.2 系统总体设计44
  • 4.3 系统硬件设计44-48
  • 4.3.1 上位机与下位机44-45
  • 4.3.2 系统的外围设备45-46
  • 4.3.3 系统参数的测量与控制46-48
  • 4.4 系统软件设计48-51
  • 4.4.1 系统主程序设计49-51
  • 4.4.2 模糊PID温度控制子程序设计51
  • 4.5 上位机监控系统设计51-54
  • 4.5.1 监控系统结构52
  • 4.5.2 系统组态52-54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54-57
  • 5.1 本文总结54-55
  • 5.1.1 研究成果54
  • 5.1.2 研究中遇到的困难54-55
  • 5.1.3 研究中存在的不足55
  • 5.2 研究展望55-57
  • 致谢57-58
  • 参考文献58-61
  • 作者简介6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杰;分解炉卸料系统的改造[J];水泥;2002年05期

2 熊会思;预热器和分解炉的发展(五)[J];新世纪水泥导报;2003年03期

3 熊会思;预热器和分解炉的发展(六)[J];新世纪水泥导报;2003年04期

4 李相国,马保国,胡贞武,李叶青,蹇守卫;分解炉内流动特性数值模型的探讨[J];水泥工程;2004年03期

5 李剑锋;分解炉温度自动控制系统[J];水泥技术;2005年05期

6 李剑锋;分解炉温度自动控制系统[J];中国水泥;2005年12期

7 李相国;马保国;王信刚;蹇守卫;;喷腾分解炉内流场优化的数值仿真研究[J];水泥技术;2006年01期

8 李相国;马保国;王信刚;胡贞武;;分解炉的结构对冷态流场影响的数值模拟[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9 酒少武;肖国先;陈延信;;水泥分解炉中石灰石分解特性的数值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10 李剑峰;;分解炉温度自动控制系统[J];煤矿机械;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Matthias Mersmann;;水泥工业分解炉的优化[A];2010中国水泥技术年会暨第十二届全国水泥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谢峻林;梅书霞;;不同结构分解炉内气相流场的数值模拟[A];2009中国水泥技术年会暨第十一届全国水泥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9年

3 陈广军;孟祥海;;分解炉结皮原因的分析及处理[A];2005年水泥技术大会暨第七届全国水泥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5年

4 马金鑫;;氨分解炉的解析[A];建设工程理论与实践(第二辑)[C];2005年

5 俞为民;;新型分解炉设计思路[A];2006年水泥技术大会暨第八届全国水泥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6年

6 林小峰;孙欣;;基于数据的启发式动态规划在分解炉温度控制中的应用[A];2011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分册)[C];2011年

7 方振峰;张克军;;我厂分解炉系统技术改造[A];2003年水泥技术交流大会暨第六届全国水泥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3年

8 龚文虎;;对窑外分解窑之分解炉燃料用风名称演变的推敲[A];第六届全国新型干法水泥技术经验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5年

9 刘瑞芝;刘继开;;水泥熟料烧成系统分解炉的x=研究[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水泥基材料论文集(上册)[C];2003年

10 张浩云;齐俊华;;窑尾预热器与分解炉的功能及操作[A];第二届中国水泥企业总工程师论坛暨水泥总工程师联合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志秋;生料制备系统与分解炉投产初期的调试经验[N];中国建材报;2011年

2 周功文;职工建言献策 企业提升效益[N];中国职工科技报;2008年

3 钟泥;珠江水泥降低成本有新招[N];中国矿业报;2004年

4 臧立宏;悬浮技术在石灰生产中的应用[N];中国建材报;2008年

5 方景光 兰明章 姜德义;琉璃河水泥厂TSD型分解炉性能分析与评议[N];中国建材报;2004年

6 王国吉;广西鱼峰一线二线检修技改同步进行[N];中国建材报;2008年

7 杜成喜;新疆伊力特北屯建材节能减排增效益[N];中国建材报;2007年

8 葛洲坝集团水泥有限公司 陈力;DCS系统分解炉温度与喷煤量自动控制[N];中国建材报;2013年

9 驻新疆记者董永军 通讯员赵保林;新疆东湖投资五千万元提高装备水平[N];中国建材报;2010年

10 赵惠恩;加强管理促发展[N];中国矿业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黄来;水泥分解炉内物理化学过程模拟和优化设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2 毛娅;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分解炉数字化模拟关键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3 胡芝娟;分解炉氮氧化物转化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4 梅书霞;水泥分解炉结构参数优化与煤粉燃烧的数值模拟[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5 陈思维;窑尾预分解系统冷模流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6 吕刚;水泥分解炉内NO生成和还原机理的实验及模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令艳;旋喷结合水泥分解炉流动和反应特性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2 肖国权;分解炉内伴有燃烧、化学反应的两相湍流流动的数值模拟[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3 李德峰;适合劣质煤分解炉内流场的数值模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4 吴慧英;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的循环预烧分解炉的三维流场数值模拟[D];昆明理工大学;2006年

5 冯兵;分解炉内煤粉燃烧及碳酸钙分解反应特性分析计算[D];南京工业大学;2005年

6 段国平;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在水泥分解炉中的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6年

7 李硕;分解炉内多相流场与燃烧的数值模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8 田增愿;外循环式高固气比悬浮炉压力损失和循环率的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9 巴清心;水泥生产用分解炉传热和流动特性的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10 王红静;水泥分解炉温度过程NARX模型与Hammerstein模型建模方法研究[D];东北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水泥分解炉温度控制系统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74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3674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fb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