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炭膜的制备及用于膜催化强化反应过程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支撑炭膜的制备及用于膜催化强化反应过程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炭膜由含碳高分子材料经高温炭化制得,主要通过分子筛分机理对混合物进行高效分离。相比于有机膜,炭膜具有高渗透分离性、优异的耐热、化学稳定性和机械强度等优点,在气体分离、液体分离、膜催化和生物质提纯等领域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研究热点之一。但由于均质炭膜质脆、易碎,无法满足工业实际生产要求,严重阻碍了其工业化发展进程。为此,本文通过旋转涂膜法将炭膜复合在高机械性能的炭质支撑体表面,并开发催化分离炭膜,促进炭膜在膜催化反应领域的发展,为提高炭膜的应用价值和商业化发展奠定基础。本文以酚醛树脂为支撑体原料,考察280℃预热处理和掺杂铜基催化剂对支撑体孔结构与成膜效果的影响;以1,4-双(4-氨基-2-三氟甲基-苯氧基)苯-1,2,3,4-环丁烷四甲酸二酐基聚酰亚胺(6FAPB-CBDA)为炭膜分离层前驱体,并引入催化剂,通过旋涂法制备支撑炭膜。采用热重、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扫面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以及气体渗透技术分别分析了样品的热稳定性、表面官能团演变、微结构、微观形貌、表面元素价态及分离性能。考察了渗透温度、渗透压强和催化剂掺杂量对炭膜气体分离性能的影响。最后,将炭膜耦合到反应器内用于强化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反应,并考察了反应温度、催化剂配方、下游吹扫、炭膜材料对甲醇转化率和氢气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经650℃炭化后,发现280℃预处理的支撑体孔径分布更均匀,主要分布在0.35-0.42μm,孔隙率达38.13%;而在支撑体中引入催化剂降低了其机械性能,同时孔径增大,孔隙更发达。(2)通过旋转涂膜法在最佳旋涂4次条件下所制备的支撑炭膜,对H2、CO2、O2、N2的渗透性分别为138.82Barrer、28.25Barrer、20.91Barrer和2.63Barrer,对H2/N2、CO2/N2和O2/N2选择性分别为52.8、10.7和8.0。(3)当引入催化剂后,炭膜的气体渗透性和选择性均降低,且随掺杂量增加,气体渗透性呈现先降低后增大趋势。(4)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反应的最佳反应温度为240℃,最佳铜基催化剂配方为碳酸钠过量20%;当将纯支撑炭膜、催化剂杂化炭膜和催化炭膜耦合到反应器用于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反应时,催化炭膜效果最好,甲醇转化率为69.8%,氢气收率为49.1%,比固定床反应器的氢气收率提高了67.6%。
【关键词】:炭膜 聚酰亚胺 气体分离性 膜催化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Q051.893;TQ116.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1
- 第1章 文献综述11-23
- 1.1 膜分离技术11-12
- 1.2 炭膜12-20
- 1.2.1 前驱体选择12-14
- 1.2.2 成膜方法14-16
- 1.2.3 炭化工艺16
- 1.2.4 前驱体的改性16-17
- 1.2.5 操作条件17-18
- 1.2.6 分离机理18-19
- 1.2.7 炭膜的应用19-20
- 1.3 膜催化20-21
- 1.4 课题的提出和意义21-23
- 第2章 实验部分23-34
- 2.1 药品试剂与仪器23-24
- 2.1.1 药品与试剂23
- 2.1.2 仪器设备23-24
- 2.2 铜基催化剂制备24
- 2.3 炭膜制备24-26
- 2.3.1 非支撑炭膜的制备24-25
- 2.3.2 支撑炭膜制备25-26
- 2.4 分析表征26-30
- 2.4.1 前驱体热性能26
- 2.4.2 官能团演变26
- 2.4.3 微晶结构26-27
- 2.4.4 微观形貌27
- 2.4.5 X射线光电子能谱27
- 2.4.6 纯气体分离性能测定27-28
- 2.4.7 混合气的分离性能测定28-29
- 2.4.8 孔隙结构29-30
- 2.4.9 孔隙率30
- 2.4.10 机械强度测试30
- 2.5 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30-34
- 2.5.1 反应工艺流程30-32
- 2.5.2 膜催化反应的分析32-34
- 第3章 纯炭膜的结构与性能分析34-43
- 3.1 引言34
- 3.2 支撑体的结构性能分析34-38
- 3.2.1 预处理对孔隙的影响34-35
- 3.2.2 预处理对表面官能团的影响35-36
- 3.2.3 预处理对微结构影响36-37
- 3.2.4 预处理对支撑体微观形貌的影响37-38
- 3.2.5 支撑体的机械性能38
- 3.3 支撑炭膜结构性能的研究38-41
- 3.3.1 预处理对支撑体涂膜效果的影响38-39
- 3.3.2 分离膜层表面形貌39-40
- 3.3.3 涂膜次数对炭膜分离性能的影响40-41
- 3.3.4 混合气体41
- 3.5 本章小结41-43
- 第4章 催化杂化支撑炭膜的性能研究43-56
- 4.1 引言43
- 4.2 杂化炭膜的性能表征43-48
- 4.2.1 杂化炭膜的热稳定性43-44
- 4.2.2 杂化炭膜的官能团演变44-45
- 4.2.3 杂化炭膜的微结构45-46
- 4.2.4 杂化炭膜的XPS分析46-47
- 4.2.5 杂化炭膜的微观形貌47-48
- 4.3 非支撑杂化炭膜48-50
- 4.3.1 非支撑杂化炭膜的微观形貌48-49
- 4.3.2 气体分离性能49-50
- 4.4 支撑杂化炭膜的气体分离性能50-54
- 4.4.1 渗透温度的影响50-52
- 4.4.2 渗透压力的影响52-53
- 4.4.3 铜基催化剂含量的影响53-54
- 4.5 混合气体分离性能54-55
- 4.6 本章小结55-56
- 第5章 炭膜催化强化甲醇制氢研究56-73
- 5.1 引言56
- 5.2 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的反应机理56-58
- 5.3 催化剂表征58-63
- 5.3.1 热稳定性能58-59
- 5.3.2 微结构59
- 5.3.3 X光电子能谱分析59-62
- 5.3.4 扫描电镜62-63
- 5.4 催化支撑体性能的研究63-68
- 5.4.1 表面官能团的研究63
- 5.4.2 微结构的影响63-64
- 5.4.3 表面元素分析64-66
- 5.4.4 支撑体微观形貌66-67
- 5.4.5 支撑体孔结构67-68
- 5.5 管式反应器甲醇重整制氢68-69
- 5.5.1 反应温度的影响68
- 5.5.2 催化剂的影响68-69
- 5.6 炭膜催化强化甲醇制氢的研究69-72
- 5.6.1 下游吹扫的作用69-70
- 5.6.2 杂化炭膜铜基催化剂掺杂量的影响70
- 5.6.3 催化炭膜的影响70-71
- 5.6.4 炭膜材料对反应的影响71-72
- 5.7 本章小结72-73
- 第6章 结论73-74
- 参考文献74-81
- 在学研究成果81-82
- 致谢8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气体分离与液化设备》出版发行[J];深冷技术;1981年02期
2 ;《气体分离与液化设备》发行征购[J];深冷技术;1982年03期
3 王学松;;膜法气体分离及其发展(二)[J];辽宁化工;1985年03期
4 王爱勤;;《气体分离与净化》杂志创刊[J];膜科学与技术;1987年02期
5 唐文俊;;用于气体分离的综合装置[J];低温与特气;1988年04期
6 王莉君;;气体分离方法的种类与特征[J];科技促进发展;2011年S1期
7 ;适用于氧和氮气体分离的新碳素膜[J];现代化工;2000年02期
8 杜红彦,尹姝媛,张吉太;煤矿井下气体分离新方法[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0年05期
9 李健;利用旧φ500合成塔外筒改成气体分离装置[J];小氮肥;2000年02期
10 ;气体分离设备科技信息网第十二次大会在丹阳召开[J];深冷技术;200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诚;孔瑛;卢福伟;;氟化物接枝改性乙基纤维素及其气体分离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15届反应性高分子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预印集[C];2010年
2 ;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气体分离工程研究所简介[A];变压吸附设备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3 程新华;曾昌凤;张利雄;徐南平;;新型气体分离炭膜[A];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上)[C];2004年
4 呼立红;王同华;张兵;王震;丁孟贤;;聚醚酰亚胺基低温热解膜的气体分离性能[A];第三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C];2006年
5 姚日远;;气体分离装置的技术改造[A];第九届全国化学工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佟辉;翟磊;杨士勇;范琳;;含氟苯侧基型聚酰亚胺的制备及其气体分离性能研究[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L:高性能树脂[C];2013年
7 王栋;王正宫;靳健;;微孔性高分子膜制备与气体分离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8分会:高分子科学[C];2014年
8 庄胜强;;江苏省气体分离与液化的现状及展望[A];江苏省制冷学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0年
9 王正宫;王栋;靳健;;特勒格碱基聚合物膜高性能气体分离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8分会:高分子科学[C];2014年
10 曹鲁杰;林贻超;闫秋菊;孔春龙;陈亮;;金属有机骨架CAU-1膜材料的制备及其气体分离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5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记者 王庆;国内气体分离设备技术操作水平亟待提高[N];中国冶金报;2004年
2 通讯员 谢昭萍;我国气体分离技术有重大突破[N];中国石油报;2001年
3 廖彬;空分设备“重型化”制造商紧盯石化行业 [N];中国工业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兵;分子筛炭膜的制备、微结构及气体分离性能[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2 聂飞;耐溶胀PTFPMS气体分离复合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3 周术元;金属有机骨架膜的制备与性质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4 逯春晶;金属有机骨架膜的合成及应用[D];吉林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宇;聚酰亚胺/碳纳米管混合基质膜的制备及气体分离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2 江园;支撑炭膜的制备及用于膜催化强化反应过程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6年
3 汤培峰;气体分离装置操作优化的智能化方法[D];浙江大学;2003年
4 王楠;沸石/炭杂化膜的制备及其气体分离性能[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5 胡施俊;超音速喷嘴涡流管气体分离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6 赵婵;气体分离复合膜涂层材料[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7 杨森;管式硅基裂解膜孔径大小的控制[D];北京工业大学;2000年
8 闫健娜;新型炭膜研制及气体分离性能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2年
9 张春娟;一种新型ZIF-9-67膜的制备及其对CO_2气体分离性能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3年
10 方华东;孔狭缝及孔网络模型在炭膜气体分离中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支撑炭膜的制备及用于膜催化强化反应过程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49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374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