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基地聚合物性能调控的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3-10-19 19:33
钙基地聚合物是指以含有铝硅酸盐的天然无机矿物或工业废渣为主要原料,引入钙组分后,在碱性激发剂作用下生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钙基地聚合物由于特有的硅氧四面体和铝氧四面体的缩聚三维网络结构,使得其具有强度高、耐腐蚀、耐高温等优异性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围绕钙基地聚合物性能调控这一课题,通过调节原材料配合比、碱掺量和Na2SiO3模数,系统的研究了三种活性影响因素对钙基地聚合物力学性能的影响,探究了钙基地聚合物煅烧后抗压强度变化规律以及高温煅烧后性能劣化的原因,分析了三种活性影响因素对钙基地聚合物抗酸腐蚀、抗硫酸盐腐蚀性能的影响。本文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不同活性影响因素对钙基地聚合物力学性能的影响大小依次为:碱掺量>原材料配合比>Na2SiO3模数。钙基地聚合物早期强度高,养护3 d抗压强度可达44.9MPa,合适的碱掺量和原材料配合比有利于形成相对致密的结构,最优配比下28 d抗压强度为70.1 MPa。(2)不同活性影响因素对钙基地聚合物热稳定性能影响不大。钙基地聚合物煅烧后...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钙基地聚合物性能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试验原材料及样品的制备
§2.1 原材料及其基本性能
§2.1.1 高炉矿渣
§2.1.2 偏高岭土
§2.1.3 硅酸盐水泥
§2.1.4 碱性激发剂
§2.2 试验方法及样品的制备
§2.2.1 碱性激发剂的配制
§2.2.2 钙基地聚合物的制备
§2.3 性能试验分析设备
第三章 钙基地聚合物力学性能调控研究
§3.1 原材料配合比对钙基地聚合物力学性能的影响
§3.2 碱掺量对钙基地聚合物力学性能的影响
§3.3 Na2SiO3模数对钙基地聚合物力学性能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钙基地聚合物热稳定性能调控研究
§4.1 热稳定性能试验方法
§4.2 外观变化
§4.3 线性收缩与质量变化
§4.4 抗压强度变化
§4.5 反应产物变化
§4.6 微观结构演变
§4.7 本章小节
第五章 钙基地聚合物抗化学腐蚀性能调控研究
§5.1 抗化学腐蚀性能试验方法
§5.2 抗酸腐蚀研究
§5.2.1 外观变化
§5.2.2 线性收缩与质量变化
§5.2.3 抗压强度变化
§5.2.4 反应产物变化
§5.2.5 微观结构演变
§5.3 抗硫酸盐腐蚀研究
§5.3.1 外观变化
§5.3.2 原材料配合比对抗硫酸盐腐蚀性能的影响
§5.3.3 碱掺量对抗硫酸盐腐蚀性能的影响
§5.3.4 Na2SiO3模数对抗硫酸盐腐蚀性能的影响
§5.3.5 反应产物变化
§5.3.6 微观结构演变
§5.4 本章小节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855266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钙基地聚合物性能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试验原材料及样品的制备
§2.1 原材料及其基本性能
§2.1.1 高炉矿渣
§2.1.2 偏高岭土
§2.1.3 硅酸盐水泥
§2.1.4 碱性激发剂
§2.2 试验方法及样品的制备
§2.2.1 碱性激发剂的配制
§2.2.2 钙基地聚合物的制备
§2.3 性能试验分析设备
第三章 钙基地聚合物力学性能调控研究
§3.1 原材料配合比对钙基地聚合物力学性能的影响
§3.2 碱掺量对钙基地聚合物力学性能的影响
§3.3 Na2SiO3模数对钙基地聚合物力学性能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钙基地聚合物热稳定性能调控研究
§4.1 热稳定性能试验方法
§4.2 外观变化
§4.3 线性收缩与质量变化
§4.4 抗压强度变化
§4.5 反应产物变化
§4.6 微观结构演变
§4.7 本章小节
第五章 钙基地聚合物抗化学腐蚀性能调控研究
§5.1 抗化学腐蚀性能试验方法
§5.2 抗酸腐蚀研究
§5.2.1 外观变化
§5.2.2 线性收缩与质量变化
§5.2.3 抗压强度变化
§5.2.4 反应产物变化
§5.2.5 微观结构演变
§5.3 抗硫酸盐腐蚀研究
§5.3.1 外观变化
§5.3.2 原材料配合比对抗硫酸盐腐蚀性能的影响
§5.3.3 碱掺量对抗硫酸盐腐蚀性能的影响
§5.3.4 Na2SiO3模数对抗硫酸盐腐蚀性能的影响
§5.3.5 反应产物变化
§5.3.6 微观结构演变
§5.4 本章小节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8552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3855266.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