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工程论文 >

ZnO微结构的合成、改性及其气敏和光催化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4 23:08

  本文关键词:ZnO微结构的合成、改性及其气敏和光催化特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Zn O作为一种宽禁带、高激子结合能的半导体材料,由于其成本低,光敏性好,氧化性强、无毒性以及优良的化学稳定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气敏和光催化领域。因此,对Zn O材料的制备、改性、气敏和光催化特性研究引起了科研工作者广泛的研究兴趣。本文采用水热法制备出ZnO纳米线结构,研究了对VOCs的气敏特性;同时,通过对花状Zn O微结构进行Mn掺杂来研究掺杂后形貌及晶体结构的变化,并研究了其的气敏和光催化特性,通过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采用水热法合成了Zn O纳米线结构,研究了基于ZnO纳米线的气体传感器对VOCs的气敏特性,在最佳工作温度200℃下,对500ppb的乙醇和丙酮气体的灵敏度可达4.58和2.63,且传感器的最低检测极限为50ppb。(2)通过沉淀法制备出的纯的和不同Mn掺杂浓度(0.25 mol%,0.5mol%,1.0 mol%和3.0 mol%)的Zn O微结构进行表征,发现随着Mn掺杂浓度的增加,花状Zn O微球变得越来越小且结构越来越松散,而且在Zn O微结构的表面发现负载着Mn3O4纳米颗粒。(3)将纯的和不同Mn掺杂浓度(0.25 mol%,0.5 mol%,1.0 mol%和3.0mol%)的花状Zn O微结构的气体传感器置于100ppm丙酮、乙醇和甲苯气体中进行气敏特性测试,发现所有传感器的最佳工作温度均为200℃,Mn掺杂后提高了Zn O微结构的气敏特性。当锰掺杂浓度为0.5 mol%时,对目标气体的灵敏度达到最优,且对丙酮的响应灵敏度高于乙醇和甲苯。(4)以紫外灯为光源,甲基橙溶液为模拟污染物,研究了不同Mn掺杂量(0.25 mol%,0.5 mol%和1.0 mol%)对花状ZnO微结构光催化性能的影响,Mn掺杂可以提高Zn O的光催化活性。
【关键词】:氧化锌 Mn掺杂 气敏特性 光催化性能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Q132.4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26
  • 1.1 引言10
  • 1.2 ZnO的结构特点10-11
  • 1.3 ZnO材料的制备11-16
  • 1.4 ZnO的气敏特性16-21
  • 1.4.1 ZnO气体传感器的制作与测试方法16-17
  • 1.4.2 ZnO气体传感器的性能指标17-18
  • 1.4.3 ZnO气体传感器的工作机理18-20
  • 1.4.4 ZnO气体传感器的改性方法20-21
  • 1.5 ZnO光催化特性21-23
  • 1.5.1 ZnO光催化机理21-22
  • 1.5.2 ZnO光催化性能的改性22-23
  • 1.6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及内容23-26
  • 1.6.1 研究意义23
  • 1.6.2 研究内容23-26
  • 第二章 Zn O纳米线的合成及其对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气敏特性研究26-34
  • 2.1 前言26
  • 2.2 实验准备26-28
  • 2.2.1 实验试剂及仪器26-27
  • 2.2.2 表征分析方法27-28
  • 2.3 实验28-30
  • 2.3.1 ZnO纳米线的制备28-29
  • 2.3.2 ZnO纳米线的表征29-30
  • 2.4 传感器气敏性能的测试30-33
  • 2.5 本章小结33-34
  • 第三章 Mn掺杂花状ZnO微结构的制备及气敏特性34-50
  • 3.1 前言34
  • 3.2 Mn掺杂花状ZnO微结构的制备及表征34-40
  • 3.2.1 Mn掺杂花状Zn O微结构的制备34-35
  • 3.2.2 Mn掺杂花状Zn O微结构的表征35-40
  • 3.3 Mn掺杂花状ZnO微结构的气敏特性40-47
  • 3.4 本章小结47-50
  • 第四章 Mn掺杂花状ZnO微结构的光催化特性50-54
  • 4.1 前言50
  • 4.2 催化性能评价50-51
  • 4.3 实验过程与结果分析51-53
  • 4.3.1 实验过程与结果51-52
  • 4.3.2 实验结果分析52-53
  • 4.4 本章小结53-54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54-56
  • 5.1 工作总结54-55
  • 5.2 工作展望55-56
  • 参考文献56-66
  • 致谢66-6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气敏半导体作为气相色谱鉴测器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J];化学学报;1977年Z1期

2 ;气敏半导体技术交流会在合肥召开[J];化学通报;1978年02期

3 邹荷仙;陈子亮;王永禄;史丽萍;;新颖气相色谱鉴测器——气敏半导体的研制[J];有机化学;1978年04期

4 向光明;陈德芳;;气敏隔膜氨电极用于金属中氮的测定[J];分析化学;1978年05期

5 蒋鑫;;痕量氢的气敏色谱分析[J];低温与特气;1988年04期

6 赖兴华,李俊盛,严永刚,张辉辉;α-Fe_2O_3的制取及其气敏性质探讨[J];佛山大学学报;1993年06期

7 ;气敏半导体材料催化性能的研究[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1978年01期

8 黎永汉;;气敏检测器在气相色谱上的应用——测定废气中的一氧化碳[J];冶金安全;1981年02期

9 李标荣;气敏半导瓷及其敏感机理(下)[J];电子元件与材料;1991年02期

10 徐甲强,沈谕生;超微粒α-Fe_2O_3气敏机理初探[J];无机材料学报;199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第15卷(2000年)总目录[A];第六届全国气湿敏传感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2 翟佳丽;谢腾峰;王德军;;CdS/ZnO复合材料光电气敏性质[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陈向东;蒋亚东;吴志明;李丹;;复合物气敏薄膜的优化设计[A];第三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4 张琦;董永贵;盛国俊;;一种光催化TiO2膜的阻抗特性及应用[A];2008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进展大会论文集(Ⅰ)[C];2008年

5 周泽义;盖良京;王德发;;化学转化柱法测定气体中的微痕量水分的气敏分析仪的研究[A];2004全国测控、计量与仪器仪表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6 刘海波;李雪梅;徐宝琨;李熙;赵慕愚;;纳米晶α—Fe_2O_3材料气敏性质的研究[A];首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2年

7 沈文锋;赵岩;张彩碚;;喷墨打印次数对SnO_2气敏薄膜性能的影响[A];第八届全国气湿敏传感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8 周爽;毛少瑜;谢兆雄;;锰酸钇及其掺杂物纳米颗粒的合成与气敏性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9 曹丰;李东旭;管自生;;聚苯胺用于气敏传感器件的研究[A];2007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论文集[C];2007年

10 孙冉;李方方;蒋亚琪;谢兆雄;;氧化锌在混合溶剂热条件下的合成、表征和气敏性质测试[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湖北 朱少华;金龙CPT8A型自动抽油烟机工作原理及故障检修[N];电子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时长民;新型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敏感材料气敏机制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高拓宇;金属掺杂氧化锌基乙炔气体传感器的检测特性及气敏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3 王优;铁酸钕基微/纳结构的可控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6年

4 张国柱;基于点缺陷反应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气敏选择性方法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5 王小风;氧化物纳米材料对CO_2及还原性气体的气敏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6 杨黎;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多孔膜材料气敏过程中的导电行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7 桂阳海;纳米ZnO基气敏元件制备及在易燃、易爆物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8 翟佳丽;氧化锌纳米复合材料的光电气敏性质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9 谢丹;NO_2气敏LB膜及其微结构传感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10 彭亮;基于氧化锌纳米材料的光电气敏性质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凯华;纤维素基气敏导电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施佳伟;一种液晶型酞菁锌的NO_2气敏性质[D];山东大学;2015年

3 张洁;多元异质结构复合材料的气敏及荧光特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4 刘海燕;以Co_3O_4为基的异质结构的制备及其气敏性质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5 聂美香;新型敏感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在环保方向的应用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6 宋宛臻;氧化铜复合材料的设计合成及NO_X气敏性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5年

7 戚暨;苯胺原位聚合法制备气敏织物及其气体传感性能研究[D];东北大学;2013年

8 李亚南;金属氧化物温变气敏薄膜元件的研制[D];山东大学;2015年

9 陈秦川;本征及铂掺杂锐钛矿TiO_2检测SF_6分解特征气体气敏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10 位子涵;ZnO微结构的合成、改性及其气敏和光催化特性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ZnO微结构的合成、改性及其气敏和光催化特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22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3922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28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