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材与大学无机化学教材的衔接性研究——以吉林大学出版的《无机化学》为例
发布时间:2024-04-13 00:54
随着2003年新课标的颁布以及依据新课标编写教材的推广,高中新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持续地推进,高中化学也随着改革的不断发展轰轰烈烈的进行着。然而,目前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十分关注学生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提升,但课程内容中为大学化学教育服务的意识相对比较淡薄,而大学化学又相对缺乏对高中化学的新课程改革适应性的变化,教学和教材仍然遵循着传统的框架,缺乏与高中化学内容的衔接和教学的相融,所以需要从教学内容和教法、学法适应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的变化和结果。《无机化学》在大学化学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然而现今大一学生对《无机化学》的学习存在着接受不良的现象,很多同学不能适应从高中到大学学习上出现的变化,说明高中化学教材和大学化学教材的衔接上存在着问题。研究教材之间的衔接性,可以帮助对化学感兴趣的高中学生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帮助大学生适应大学化学的学习模式;同时可以促进大学化学教材的改革,而大学教材的改革反过来又可以促进中学化学教学和教材的改革,强化高中教师、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为大学继续学习化学打下良好基础的意识。因此,本文通过对两本教材内容衔接性的研究,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可供参考的依据。论文在文献...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的现状
1.1.2 大学化学课程改革的现状
1.1.3 高中化学教材与大学无机化学教材的衔接性问题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对高中化学教材部分内容及衔接性的研究进展
1.2.2 对大学化学教材部分内容的研究进展
1.2.3 对高中化学教材和大学无机化学教材内容的衔接性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理论基础
1.5.1 相关概念界定
1.5.2 基本理论
2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与大学无机化学教材的衔接性研究
2.1 两本教材在编排结构上的呈现和对比
2.1.1 两本教材之间编写目的和编写理念的比较
2.1.2 人教版高中教材与大学无机化学教材在编排结构上的对比
2.2 选修4与《无机化学》上册内容的衔接性分析
2.2.1 选修4与《无机化学》上册内容比较
2.2.2 选修4与《无机化学》上册内容衔接性分析
2.2.3 选修4与《无机化学》上册内容衔接性分析实例
2.2.4 选修4与《无机化学》上册内容衔接性的研究结论和建议
2.3 选修3与《无机化学》上册的衔接性分析
2.3.1 选修3与《无机化学》上册相关内容的比较
2.3.2 选修3与《无机化学》上册内容衔接性分析
2.3.3 选修3与《无机化学》上册内容衔接性分析实例
2.3.4 选修4与《无机化学》上册内容衔接性研究结论和建议
3 研究结论与建议
3.1 对衔接性内容的研究结论
3.2 问题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3.3 展望与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952234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的现状
1.1.2 大学化学课程改革的现状
1.1.3 高中化学教材与大学无机化学教材的衔接性问题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对高中化学教材部分内容及衔接性的研究进展
1.2.2 对大学化学教材部分内容的研究进展
1.2.3 对高中化学教材和大学无机化学教材内容的衔接性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理论基础
1.5.1 相关概念界定
1.5.2 基本理论
2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与大学无机化学教材的衔接性研究
2.1 两本教材在编排结构上的呈现和对比
2.1.1 两本教材之间编写目的和编写理念的比较
2.1.2 人教版高中教材与大学无机化学教材在编排结构上的对比
2.2 选修4与《无机化学》上册内容的衔接性分析
2.2.1 选修4与《无机化学》上册内容比较
2.2.2 选修4与《无机化学》上册内容衔接性分析
2.2.3 选修4与《无机化学》上册内容衔接性分析实例
2.2.4 选修4与《无机化学》上册内容衔接性的研究结论和建议
2.3 选修3与《无机化学》上册的衔接性分析
2.3.1 选修3与《无机化学》上册相关内容的比较
2.3.2 选修3与《无机化学》上册内容衔接性分析
2.3.3 选修3与《无机化学》上册内容衔接性分析实例
2.3.4 选修4与《无机化学》上册内容衔接性研究结论和建议
3 研究结论与建议
3.1 对衔接性内容的研究结论
3.2 问题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3.3 展望与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9522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3952234.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