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维超导体RbCr 3 As 3 和拓扑绝缘体Bi 1.08 Sn 0.02 Sb 0.9 Te 2 S的点接触隧道谱研
发布时间:2024-06-05 05:50
随着新型超导体不断涌现,这些新材料的超导机理问题成为超导研究的重要方向,其中非电-声子耦合的非常规超导机理问题是超导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科学问题。基于量子力学的隧道效应,人们发展出隧道结技术来研究材料费米能附近电子态密度的信息。而点接触Andreev反射隧道谱作为探测超导能隙结构的一个重要工具,被广泛用于研究非常规超导的能隙函数及相关的超导电子配对机理。本文中,我们主要利用点接触隧道谱这种实验技术对一维非常规超导体RbCr3As3的能隙结构,以及s波超导体/拓扑绝缘体隧道结的性质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一些较为重要的结果。第一章首先介绍了超导研究的背景,并对最近发现的Cr基超导体进行了系统介绍;之后对拓扑绝缘体以及Sn掺杂的Bi1.1Sb0.9Te2S这一较为纯净的拓扑绝缘体的研究背景进行了简单介绍。第二章着重介绍点接触(Andreev反射谱)的实验测量原理和方法,并基于Blonder,Tinkham和Klapwijk(BTK)三人提出的理论模型对Andreev反射谱进行了理解。同时介绍...
【文章页数】:12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超导材料研究和发展过程
1.1.1 超导材料的发展和分类
1.1.2 超导机理问题概述
1.1.3 基于Cr的超导体系的研究
1.2 拓扑绝缘体研究背景
1.2.1 拓扑绝缘体的发现和基本物理性质
1.2.2 拓扑绝缘体Bi1.1Sb0.9Te2S的研究背景
参考文献
第二章 隧道谱的实验原理与方法
2.1 隧穿现象
2.1.1 单粒子隧穿效应
2.2 Andreev反射
2.3 Blonder-Tinkham-Klapwijk (BTK)理论
2.3.1 BTK基本理论表述
2.3.2 BTK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2.4 隧道结的制备方法和测量手段
2.4.1 隧道结的制备
2.4.2 隧道结的测量装置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超导体RbCr3As3的能隙性质研究
3.1 RbCr3As3的研究背景
3.2 RbCr3As3的超导表征和试验方法
3.3 RbCr3As3的点接触Andreev反射谱结果
3.4 RbCr3As3的扫描隧道谱结果
3.5 分析与讨论
3.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拓扑绝缘体Bi1.08Sn0.02Sb0.9Te2S与超导Nb针尖的点接触隧道谱研究
4.1 研究背景
4.2 实验方法
4.3 实验结果
4.3.1 输运和磁阻测量
4.3.2 Nb/Bi1.08Sn0.02Sb0.9Te2S构成的NIS结点接触谱
4.3.3 分析与讨论
4.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离子液体门电压调控技术在超导体上的应用
5.1 研究背景
5.2 基本概念和实验原理
5.3 样品制备方法
5.4 实验方法和结果
5.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全文总结
科研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989742
【文章页数】:12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超导材料研究和发展过程
1.1.1 超导材料的发展和分类
1.1.2 超导机理问题概述
1.1.3 基于Cr的超导体系的研究
1.2 拓扑绝缘体研究背景
1.2.1 拓扑绝缘体的发现和基本物理性质
1.2.2 拓扑绝缘体Bi1.1Sb0.9Te2S的研究背景
参考文献
第二章 隧道谱的实验原理与方法
2.1 隧穿现象
2.1.1 单粒子隧穿效应
2.2 Andreev反射
2.3 Blonder-Tinkham-Klapwijk (BTK)理论
2.3.1 BTK基本理论表述
2.3.2 BTK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2.4 隧道结的制备方法和测量手段
2.4.1 隧道结的制备
2.4.2 隧道结的测量装置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超导体RbCr3As3的能隙性质研究
3.1 RbCr3As3的研究背景
3.2 RbCr3As3的超导表征和试验方法
3.3 RbCr3As3的点接触Andreev反射谱结果
3.4 RbCr3As3的扫描隧道谱结果
3.5 分析与讨论
3.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拓扑绝缘体Bi1.08Sn0.02Sb0.9Te2S与超导Nb针尖的点接触隧道谱研究
4.1 研究背景
4.2 实验方法
4.3 实验结果
4.3.1 输运和磁阻测量
4.3.2 Nb/Bi1.08Sn0.02Sb0.9Te2S构成的NIS结点接触谱
4.3.3 分析与讨论
4.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离子液体门电压调控技术在超导体上的应用
5.1 研究背景
5.2 基本概念和实验原理
5.3 样品制备方法
5.4 实验方法和结果
5.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全文总结
科研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9897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3989742.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