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O 2 光阳极的表面修饰与光电催化分解水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5-02-15 10:53
光电催化(PEC)分解水是太阳能转化为氢能最有前景的方法之一。而高活性和稳定性的光阳极材料决定了 PEC分解水过程中光能到氢能的效率。在众多的光阳极材料中,TiO2因其具有丰富的储量、成本低、稳定性好以及无毒性等被广泛研究。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光能利用率低、光生载流子的复合率高、光阳极/电解质界面的空穴迁移动力学缓慢等缺点,严重影响了 TiO2光阳极的PEC分解水性能。本论文通过离子掺杂、助催化剂和光敏剂表面修饰等手段,提高了 TiO2光阳极的载流子产生、分离、利用能力;进一步探究了半导体与助催化剂和光敏剂的界面匹配关系,实现了高效TiO2基光阳极材料的可控制备及分解水性能显著提升。具体内容为:(1)阴离子掺杂的TiO2/助催化剂界面匹配研究在水热法合成TiO2光阳极基础上,通过气相沉积分别制备了 O、S、P、F掺杂的TiO2光阳极,进而通过电沉积在其表面分别负载Co(OH-D2和CoPi助催化剂。研究结果表明:在0.6 V vs.SCE偏压下,负载Co(OH)2后,O、S、P、F掺杂的TiO2/Co(OH)2光电流密度较其掺杂的TiO2光阳极分别提升了 2.5、1.1、1.3 和 2...
【文章页数】:8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学位论文数据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当前能源结构
1.1.1不可再生能源
1.1.2 可再生能源
1.1.3 氢能的优势
1.2 生产氢能的方式
1.3 光电阳极材料
1.3.1 传统金属氧化物
1.3.2 二元金属氧化物
1.3.3 金属硫化物
1.3.4 金属硒化物
1.3.5 Ⅲ-V族半导体
1.4 TiO2光阳极材料
1.4.1 TiO2纳米结构的合成方法
1.4.2 TiO2光阳极研究现状
1.5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目的和意义
1.5.1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1.5.2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阴离子掺杂优化TiO2/助催化剂界面及光电催化分解水性能研究
2.1 前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试剂与材料
2.2.2 不同阴离掺杂TiO2/助催化剂的制备
2.2.3 结构表征
2.2.4 光电化学测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阴离子掺杂的TiO2光阳极
2.3.2 不同阴离子掺杂的TiO2-Co(OH)2光阳极界面匹配
2.3.3 不同阴离子掺杂的TiO2-CoPi光阳极界面匹配
2.4 小结
第三章 TiO2/CuPc/NiFe-LDH光阳极的制备及其光电催化分解水性能研究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试剂与材料
3.2.2 TiO2/CuPc/NiFe-LDH光电阳极的制备
3.2.3 结构表征
3.2.4 电化学测试
3.3 结果与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结论和创新点
4.1 结论
4.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作者及导师简介
附件
本文编号:4034195
【文章页数】:8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学位论文数据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当前能源结构
1.1.1不可再生能源
1.1.2 可再生能源
1.1.3 氢能的优势
1.2 生产氢能的方式
1.3 光电阳极材料
1.3.1 传统金属氧化物
1.3.2 二元金属氧化物
1.3.3 金属硫化物
1.3.4 金属硒化物
1.3.5 Ⅲ-V族半导体
1.4 TiO2光阳极材料
1.4.1 TiO2纳米结构的合成方法
1.4.2 TiO2光阳极研究现状
1.5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目的和意义
1.5.1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1.5.2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阴离子掺杂优化TiO2/助催化剂界面及光电催化分解水性能研究
2.1 前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试剂与材料
2.2.2 不同阴离掺杂TiO2/助催化剂的制备
2.2.3 结构表征
2.2.4 光电化学测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阴离子掺杂的TiO2光阳极
2.3.2 不同阴离子掺杂的TiO2-Co(OH)2光阳极界面匹配
2.3.3 不同阴离子掺杂的TiO2-CoPi光阳极界面匹配
2.4 小结
第三章 TiO2/CuPc/NiFe-LDH光阳极的制备及其光电催化分解水性能研究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试剂与材料
3.2.2 TiO2/CuPc/NiFe-LDH光电阳极的制备
3.2.3 结构表征
3.2.4 电化学测试
3.3 结果与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结论和创新点
4.1 结论
4.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作者及导师简介
附件
本文编号:40341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4034195.html
上一篇:纤维素氨基甲酸酯的制备及掺杂纳米二氧化钛性能的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