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强化骨料水胶比对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RP强化骨料水胶比对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采用不同水胶比的活性粉末浆液处理再生粗骨料,得到强化骨料,测试了其基本物理性能指标,并用其制备混凝土,测试了3d,7d,14d和28d的抗压强度。试验结果表明,经不同水胶比的RP(reactive powder)浆液强化处理后,再生骨料吸水率降低,表观密度和堆积密度增大,压碎值显著降低,其中以水胶比为0.2的性能最优。抗压强度中只有水胶比为0.2这组略高于未经处理的普通再生骨料组,抗压强度提高不明显。再生混凝土受压破坏中,若骨料破坏明显多于界面破坏,则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较高,若界面破坏明显多于骨料破坏,则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较低。
【作者单位】: 湘潭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关键词】: 活性粉末 再生骨料 水胶比 再生混凝土 抗压强度
【基金】:湘潭大学科研启动项目(16QDZ03)~~
【分类号】:TU528
【正文快照】: 再生骨料表层往往粘附着一层硬化的老水泥砂浆,致其孔隙率和吸水率增大(相对于天然骨料而言),堆积密度和表观密度减小,压碎值显著增大,因此再生骨料强度较原生骨料(用于配制该普通混凝土的原始天然骨料)强度低,一般认为由其配制的再生混凝土性能会产生明显劣化。骨料强度[1]和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学兵;方志;郭雪怡;徐晓伟;唐卓;樊萱;匡成钢;;DSP强化与预处理的再生骨料混凝土强度及破坏机理分析[J];工业建筑;2012年04期
2 张学兵;方志;匡成钢;郭鸣琴;刘湘晖;;制备工艺对再生骨料混凝土性能的影响[J];工业建筑;2012年02期
3 杨宁;王崇革;赵美霞;;再生骨料强化技术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2011年03期
4 陈云钢;;再生混凝土界面强化试验的微观机理研究[J];混凝土;2007年11期
5 林皋;李建波;赵娟;梁正召;;单轴拉压状态下混凝土破坏的细观数值演化分析[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01期
6 范小平,徐银芳;再生骨料的强化试验[J];上海建材;2005年04期
7 程海丽,王彩彦;水玻璃对混凝土再生骨料的强化试验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2004年12期
8 陈云钢,孙振平,肖建庄;再生混凝土界面结构特点及其改善措施[J];混凝土;2004年02期
9 杜婷,李惠强;强化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研究[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03年02期
10 杜婷,李惠强,吴贤国;混凝土再生骨料强化试验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2002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其杰;安然;;再生骨料沥青混合料最大理论密度计算方法研究[J];内蒙古公路与运输;2016年02期
2 李滢;代大虎;余红发;;再生骨料强化技术对再生混凝土性能影响研究[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2期
3 杨梅兰;;再生骨料混凝土高强化措施研究[J];江西建材;2016年07期
4 张学兵;游江;方志;王干强;;RP强化骨料水胶比对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J];自然灾害学报;2016年02期
5 夏雄;李淋淋;谢飞飞;朱平华;;再生混凝土路面砖性能研究进展[J];混凝土;2016年02期
6 王晨霞;王宇;李敬红;宋波;曹芙波;;再生混凝土与锈蚀钢筋间的粘结性能试验研究[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6年01期
7 赵阳豪;麻凤海;路沙沙;;搅拌顺序对低强度再生混凝土干燥收缩性能的影响研究[J];混凝土;2016年01期
8 程东辉;俞永志;董志鹏;;无粘结预应力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梁力学性能[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16年01期
9 苏燕;古松;常晓蕾;李金星;;加热改性再生混凝土粗骨料试验研究[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5年10期
10 宗兰;朱秀;曹巍;郑志全;;碎砖类骨料再生混凝土砌墙砖的研究综述[J];江苏建材;2015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学兵;方志;匡成钢;郭鸣琴;刘湘晖;;制备工艺对再生骨料混凝土性能的影响[J];工业建筑;2012年02期
2 方志;杨钻;苏捷;;均质混凝土受压性能的细观数值模拟[J];水利学报;2011年09期
3 杨宁;王崇革;赵美霞;;再生骨料强化技术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2011年03期
4 黄政宇;钱峰;;DSP早强高强灌浆料综合性能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8期
5 肖建庄;刘琼;李文贵;Vivian Tam;;再生混凝土细微观结构和破坏机理研究[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6 刘朝红;;净浆裹石法混凝土搅拌工艺[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8年09期
7 雷霆;孔德玉;郑建军;;掺合料裹骨料工艺对再生骨料混凝土性能的影响[J];混凝土;2007年12期
8 陈云钢;;再生混凝土界面强化试验的微观机理研究[J];混凝土;2007年11期
9 林皋;李建波;赵娟;梁正召;;单轴拉压状态下混凝土破坏的细观数值演化分析[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01期
10 李欣;尹健;;再生骨料混凝土在路面修补中的应用[J];中外公路;2006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滕艳;;基于再生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及其性能评价[J];中国建材科技;2011年02期
2 罗超;秦拥军;王冬梅;;探析新疆地区再生混凝土的发展应用前景[J];中国建材科技;2012年01期
3 王兴国;李力;王文华;;再生混凝土性能特点及应用前景[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4 许靖裕;施养杭;;新型再生混凝土的性能及其应用评析[J];低温建筑技术;2012年04期
5 卢俞升;严捍东;;再生混凝土及其在建筑梁柱构件中应用和研究现状[J];福建建筑;2012年09期
6 薛勇;郝永池;;预拌再生混凝土的试验研究[J];建材技术与应用;2013年01期
7 姜华;;试诉再生混凝土技术的研究以及应用[J];现代装饰(理论);2013年07期
8 秦荷成;;再生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大众科技;2013年12期
9 祁斐;;关于利用建筑废砖制备再生混凝土的若干问题[J];现代装饰(理论);2013年11期
10 张璐;;再生混凝土的配制工艺及技术[J];现代妇女(下旬);201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建光;;再生混凝土的工程应用和发展途径[A];第三届全国再生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2 李兵;张齐;;绿色资源—再生混凝土的研究进展与应用[A];第十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信息科学与工程技术分册)[C];2013年
3 董宏英;曹万林;张建伟;王攀峰;;不同强度再生混凝土筒体耐火性能试验研究[A];第20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1年
4 党娜娜;彭一江;蒲继伟;;基面力元法在再生混凝土细观损伤分析中的应用[A];北京力学会第19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5 董江峰;侯敏;王清远;袁书成;;再生混凝土及轴压短柱力学性能研究[A];第三届全国再生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6 潘云峰;张思佳;蒋亚清;;自密实再生混凝土性能研究[A];第八届全国混凝土耐久性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7 袁俊强;肖建庄;李龙;;混凝土动态特性及不同加载速率下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分析[A];第三届全国再生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8 陈凯华;罗素蓉;郑建岚;;引气玻化微珠再生混凝土保温隔热性能试验研究[A];第三届全国再生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9 叶跃忠;潘绍伟;李固华;杨彦克;;高性能再生混凝土试验配制研究[A];全国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应用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刘军;于艳萍;张冰;孙文辉;;掺和料对再生混凝土三孔砖力学及抗冻性能的影响[A];中国硅酸盐学会水泥分会第三届学术年会暨第十二届全国水泥和混凝土化学及应用技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冯文东;两规程发力再生混凝土[N];中国建设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杨海峰;再生混凝土受压本构关系及其与钢筋间粘结滑移性能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2 覃荷瑛;再生混凝土氯离子渗透性试验研究及细观数值模拟[D];广西大学;2012年
3 黄莹;再生粗骨料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影响机理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运标;再生混凝土高温性能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2 鲁军凯;酸雨和冻融环境对再生及钢管再生混凝土性能影响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3 冯玲;聚丙烯纤维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年
4 卢钵;改性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研究及数值模拟[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5 王丽;基于真实骨料模型的再生混凝土细观破坏数值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6 蒋大园;再生混凝土与钢筋粘结性能试验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2年
7 李邦定;含界面再生混凝土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细观解析分析与数值模拟[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8 余倩;碎砖类骨料再生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及其性能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3年
9 黄秀亮;再生混凝土耐久性试验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10 王占锋;再生混凝土结构材性试验及抗震性能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RP强化骨料水胶比对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637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463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