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工程论文 >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膜电极的建模与仿真

发布时间:2017-06-22 16:06

  本文关键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膜电极的建模与仿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对清洁能源的需求迅速增长,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由于转换效率高、比能量密度高、环保等众多优点,被视为一种理想的替代能源技术。尽管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取得了巨大进展,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商业化仍然有需要克服成本、性能等技术问题。通过仿真方法,研究物质传输机理,优化电池结构,可以有效减少研究和制造成本,是目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研究中重要手段之一。在PEMFC的研究中,催化层内的物质传递和化学反应快慢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其中,团聚体模型是广泛采用的复杂模型。近年来液态水对电池性能的影响得到了广泛关注,但多集中在液态水对催化层孔隙率的影响,而液态水对团聚体自身的影响却很少研究。本文引入液态水对团聚体自身结构的影响,建立了一种能更加准确反映催化层结构参数影响的二维、气液二相变的阴极模型。PEMFC模型计算结果显示液态水在团聚体表面形成水膜会阻碍氧气的扩散,并且计算出水膜的厚度,从而导致PEMFC极化曲线在大电流密度时输出电压会快速下降,同时极限电流密度减小。进一步利用模型分析了催化剂铂负载量、扩散层孔隙率以及入口压力等因素对PEMFC性能的影响,得到铂负载量与中电流密度的输出电压成正比,与极限电流密度成反比,其值取0.35~0.4mg/cm2;扩散层孔隙率在0.4~0.6之间;入口压力取1~3atm等结论。
【关键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团聚体催化层 二相流 液态水 水膜
【学位授予单位】:长春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M911.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第一章 绪论7-20
  • 1.1 引言7-8
  • 1.2 燃料电池的分类8-9
  • 1.3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9-15
  • 1.4 PEMFC的研究现状15-18
  • 1.5 本文第研究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18-20
  • 第二章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数学模型20-35
  • 2.1 PEMFC的热力学20-23
  • 2.2 PEMFC反应动力学23-26
  • 2.3 PEMFC的电荷传输26-27
  • 2.4 PEMFC的质量传输27-33
  • 2.5 PEMFC的电压损耗和极化曲线33-34
  • 2.6 本章小结34-35
  • 第三章 经典团聚体模型的研究35-47
  • 3.1 PEMFC的阴极模型35-44
  • 3.2 结果与讨论44-46
  • 3.3 本章小结46-47
  • 第四章 考虑液态水影响的团聚体模型研究47-71
  • 4.1 考虑液态水的团聚体模型47-49
  • 4.2 应用液态水团聚体的PEMFC阴极模型49-54
  • 4.3 应用存在水膜的团聚体PEMFC阴极模型54-58
  • 4.4 PEMFC制造的优化58-68
  • 4.5 本章小结68-71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71-74
  • 5.1 总结71-72
  • 5.2 展望72-74
  • 致谢74-75
  • 参考文献75-7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带丽;;无氟质子交换膜的研究和进展[J];广东化工;2010年07期

2 李琼;李薇;张海宁;潘牧;;聚合物质子溶剂在质子交换膜中的应用[J];电源技术;2011年04期

3 张增英;;氟离子交换膜[J];杭州化工;1991年04期

4 孙红;栾丽华;吴铁军;唐玉兰;王逊;;质子交换膜中的传质分析[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2年02期

5 艾明欢;李海滨;;超薄CsH_2PO_4/SiO_2复合质子交换膜的制备[J];材料导报;2012年04期

6 杨萌;相艳;王慕冰;康思聪;徐惠彬;;化学与生物改性合成质子交换膜[J];化学进展;2009年01期

7 吴魁;解东来;;高温质子交换膜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12年10期

8 石倩茹;陶慷;章勤;薛立新;张尧剑;;离子液体在质子交换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膜科学与技术;2013年03期

9 罗居杰;宋艳慧;崔培培;谢小玲;;接枝磺酸基质子交换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14年03期

10 王盎然;包永忠;翁志学;黄志明;;丙烯腈-对苯乙烯磺酸共聚物质子交换膜的合成与性能[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燕梅;方军;伍永彬;;用于碱性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新型含氟阴离子交换膜的制备及表征[A];中国化学会第十一届全国氟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徐维林;陆天虹;邢巍;;低甲醇透过质子交换膜的研究[A];第十二届中国固态离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刘盛洲;张兴鹏;印杰;;嵌段长度对磺酸基嵌段共聚物质子交换膜性能的影响研究[A];2006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石守稳;陈旭;;浸泡质子交换膜力学性能及其微观变形机理的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5 冯庆霞;张冬芳;严六明;;纳米复合H_3PO_4-BPO_4-ABPBI高温质子交换膜的制备与表征[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0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6 李林繁;于洋;邓波;虞鸣;谢雷东;李景烨;陆晓峰;;辐射接枝法制备质子交换膜的研究[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8册)[C];2009年

7 王博;王新东;王文红;张红飞;陈玲;;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电导率的测试方法研究[A];冶金研究中心2005年“冶金工程科学论坛”论文集[C];2005年

8 薛松;尹鸽平;;磺化聚醚醚酮/磷钨酸复合质子交换膜[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上集)[C];2005年

9 朱靖;邵柯;那辉;;基于静电纺丝技术的纳米纤维质子交换膜材料[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10 纪晓波;严六明;陆文聪;马和平;;酸碱质子交换膜中质子动力学行为及协同效应[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李香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技术取得进展[N];中国证券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森;燃料电池用新型聚酰亚胺及聚硫醚砜基质子交换膜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2 刘鑫;燃料电池用磺酸化聚醚醚酮质子交换膜的制备与改性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3 付凤艳;聚磷腈类质子交换膜的制备与表征[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4 乔宗文;侧链型磺化聚砜质子交换膜的制备、微相分离结构与性能的研究[D];中北大学;2016年

5 吴斌;质子交换膜微观结构调控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6 王晓恩;复合质子交换膜机械增强与温湿度响应特性[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7 钟双玲;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用新型质子交换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曾松军;新型聚倍半硅氧烷基酸—碱无水质子交换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9 纪晓波;质子交换膜中甲醇迁移及其机理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D];上海大学;2009年

10 张海秋;复合型质子交换膜的结构与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骏;金属双极板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内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2 韩澍;含羧基磺化聚芳醚酮砜类质子交换膜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5年

3 梁宇;交联型直接甲醇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4 薛童;磺化嵌段聚醚砜质子交换膜的制备与改性[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5 袁祖凤;磺化聚芳酸砜类侧链型质子交换膜的制备及改性[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6 胡玉涛;咪唑摀化聚砜共混氢氧根交换膜的制备与性能[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7 修凤羽;半超支化半交联磺化聚酰亚胺复合质子交换膜制备及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8 孙成刚;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用高性能含硅无皂乳液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5年

9 李亚婷;带有稳定侧链的接枝型质子交换膜制备及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10 李憧;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自抗扰控制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膜电极的建模与仿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723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4723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6ce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