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工程论文 >

粉煤灰在碳化硅支撑体上作为涂层材料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5 05:11

  本文关键词:粉煤灰在碳化硅支撑体上作为涂层材料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以多孔管状陶瓷SiC为支撑体,通过自行开发的一种新型涂膜技术-扬射旋涂沉积法,在其上涂覆粉煤灰,形成非对称的SiC+Al_2O_3/SiO_2陶瓷膜分离元件,实现对PM2.5细颗粒物的高效截留。考察了涂膜时间、涂膜次数、流体流量等参数对膜层厚度、膜层孔结构的影响,并考察了涂膜后膜元件的通量、阻力降及对PM2.5细颗粒物的截留效率等。结果表明:新开发的涂膜工艺能很好的实现在SiC支撑体上涂覆粉煤灰,涂膜后的膜分离元件对中位径为2.1μm的粉尘截留效率高达99%以上。
【作者单位】: 贵州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关键词】粉煤灰 扬射旋涂沉积法 涂层材料 PM.细颗粒物
【基金】:贵州省科技厅社发攻关项目(黔科合SY字[2013]3078号) 贵州省科技创新人才团队项目(黔科合人才团队(2015)4004号) 贵阳市创新人才计划([2012HK]209-09号)
【分类号】:TQ051.893;TB306
【正文快照】: 1引言无机膜具有耐高温、耐腐蚀、分离效率高等特点,无机膜分离技术因而成为了高效绿色的分离技术,在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的液固、液液分离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1],特别是在高温气固分离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了提高无机膜的分离精度,同时保证其通量和稳定性的要求,通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毓梅,李秋营,范建,李炳太;大气粗细颗粒物对大鼠肺泡巨噬细胞的影响[J];中国公共卫生学报;1995年04期

2 王耘;;科技期刊中“细颗粒物”符号表示方法调查与分析[J];中国科技术语;2014年01期

3 范柏祥,孙熙,王金波;可吸入细颗粒物的治理[J];中国环保产业;2003年03期

4 杨书申;邵龙义;;大气细颗粒物的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07年02期

5 冯加良;胡小玲;管晶晶;赵伟;;上海市大气细颗粒物的酸度及其与组成的关系[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6 柴发合;高健;王淑兰;;大气细颗粒物监测的政策制定和标准设计[J];环境保护;2011年16期

7 张莉君;东春阳;许慧慧;施烨闻;金奇昂;刘立平;沈先标;;上海市两社区大气细颗粒物的污染状况[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1年08期

8 杨春雪;阚海东;陈仁杰;;我国大气细颗粒物水平、成分、来源及污染特征[J];环境与健康杂志;2011年08期

9 ;揭开迷“雾”中的重重秘密——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解析我国空气中细颗粒物形成机制及影响[J];中国科技信息;2013年03期

10 范娇;秦晓蕾;薛晓丹;陈曦;赵力军;汤乃军;张利文;;细颗粒物的免疫毒性研究进展[J];环境化学;201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阳;付柏淋;;两种典型通风方式下室内细颗粒物去除效果的研究[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五卷)[C];2013年

2 蒲维维;赵秀娟;张小玲;徐敬;徐晓峰;孟伟;;奥运前后北京地区细颗粒物污染特征及气象影响因素分析[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城市气象,让生活更美好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3 冯加良;;上海及长三角地区大气细颗粒物中多环芳烃来源探讨[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4 洪也;周德平;马雁军;李潮流;刘宁微;;沈阳城区春节期间大气细颗粒物元素的浓度变化及其来源[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大气成分与天气气候及环境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5 洪也;周德平;马雁军;李潮流;刘宁微;董玉敏;;沈阳城区春节期间大气细颗粒物元素的浓度变化及其来源[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0年

6 钱凌;银燕;童尧青;王巍巍;魏玉香;;南京北郊大气细颗粒物的粒径分布特征[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大气成分观测、研究与预报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7 钱凌;银燕;童尧青;王巍巍;魏玉香;;南京北郊大气细颗粒物的粒径分布特征[A];第四届长三角科技论坛论文集(下册)[C];2007年

8 王子晔;李宁;;浅谈PM2.5防控专利技术开发[A];2014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第五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集(第一部分)[C];2014年

9 叶兴南;尹姿;唐尘;陈建民;;基于吸湿性测量分析上海大气亚微米细颗粒物的混合态[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2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10 陈晨;银燕;钱凌;王巍巍;陈宇;李嘉鹏;;南京北郊冬季大气细颗粒物浓度分布特征及其与边界层气象要素的关系[A];第十五届全国云降水与人工影响天气科学会议论文集(Ⅱ)[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吴苡婷;上海细颗粒物污染状况堪忧[N];上海科技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任震宇;细颗粒物威胁“健康出行”[N];中国消费者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周迎久;细颗粒物控制成约束性指标[N];中国环境报;2013年

4 ;强化源头削减 分区分类控制[N];中国环境报;2013年

5 记者 徐维欣;细颗粒物标准制定尚需时日[N];文汇报;2009年

6 通讯员 王双瑾;探寻PM_(2.5)真相[N];中国环境报;2013年

7 记者 拓玲;征细颗粒物排污费改善空气质量[N];西安日报;2012年

8 刘敬奇;北京发布清洁空气行动计划[N];中国环境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贺小巍;每个人既是PM2.5的受害者也是参与者[N];陕西日报;2012年

10 记者 荣丽君;我市在全省率先监测PM2.5[N];西宁晚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赵斌;细颗粒物化学组成及其对前体物排放响应的数值模拟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2 吴伊人;含油雾的环境空气中微细颗粒物净化用纤维滤料的织物特性研究[D];东华大学;2015年

3 朱继保;细颗粒物的电收集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4 高知义;大气细颗粒物人群暴露的健康影响及遗传易感性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5 赵金镯;大气细颗粒物心血管毒性的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6 李庚达;煤粉燃烧细颗粒物生成、演化与沉积特性实验研究[D];清华大学;2014年

7 顾泽平;大气细颗粒物有机质组成的变化规律及其在源解析中的应用[D];上海大学;2010年

8 斯俊平;燃煤过程中钠对焦特性及细颗粒物控制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9 柳冠青;范德华力和静电力下的细颗粒离散动力学研究[D];清华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志春;汽车细颗粒物排放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2 马琼锦;上海二城区大气细颗粒物致大鼠肺损伤的比较性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3 赵园园;济南市细颗粒物污染及管理建议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4 林达平;不同相水介质中细颗粒运动特性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5 宋劭萌;某高新园区空气PAHs污染及人体健康风险评价[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6 韩雪;大气细颗粒物对小鼠表皮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7 李英红;兰州市大气细颗粒物(PM_(2.5))化学成分污染特征及来源分析[D];兰州大学;2015年

8 杜蔚;青藏高原背景站细颗粒物理化特性及粒子增长机制研究[D];成都信息工程学院;2015年

9 朱礼波;兰州市不同细颗粒物中PAHs污染特征及其健康风险评价[D];兰州大学;2015年

10 高杰;燃烧火焰中汞的形态转化及富集微细颗粒物的规律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粉煤灰在碳化硅支撑体上作为涂层材料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808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4808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b19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