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金属复合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直接甲醇燃料电池中的应用
本文关键词:多元金属复合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直接甲醇燃料电池中的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多元金属电催化剂 碳纳米管 石墨烯
【摘要】:随着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剧增,以及环境的恶化,目前亟需一种绿色、环保、可再生的新型能源替换传统的化石燃料。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以其燃料来源广、能量转化率高、污染低、储存和运输方便等优点,被誉为最具发展前景的发电技术之一。但燃料电池中阳极催化剂的活性较低、容易中毒及价格昂贵等问题大大阻碍了燃料电池的发展。因此,本论文在提高催化剂活性和降低催化剂成本方面开展了以下研究。首先,以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为载体,制备了Ni CoPt/c-MWCNTs和NiCoPd/c-MWCNTs系列催化剂,分别在酸性及碱性条件下测试了对甲醇氧化反应(MOR)的电催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无论Pt基还是Pd基催化剂,三元金属催化剂均表现出更高的电化学活性及稳定性,优于相应的二元催化剂和一元催化剂。此外,我们对Ni CoPd/c-MWCNTs系列催化剂在氧还原(ORR)中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三元金属催化剂具有最高活性。其次,以还原的氧化石墨烯为载体,用NaBH4为还原剂一步法制备了CuFePt/rGO,Ni FePt/rGO,CoFePt/rGO系列Pt基催化剂。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三元催化剂对MOR表现出最强的活性及稳定性。同时考察了CuFePt/rGO催化剂中各组分不同比例对催化活性的影响,发现Cu的引入不仅可以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活性,而且提高了抗CO中毒能力。此外,研究了CuFePt/rGO系列催化剂对甲酸氧化反应(FAOR)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三元催化剂CuFePt/rGO仍具有最高的电化学活性及稳定性。最后,分别通过电化学法和酸处理法对NiCo Pd/c-MWCNTs催化剂进行去合金,研究了去合金化后催化剂的电化学活性及稳定性,结果表明,去合金后催化剂的活性显著提高,但稳定性会有所下降。
【关键词】: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多元金属电催化剂 碳纳米管 石墨烯
【学位授予单位】:东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43.36;TM911.4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第一章 绪论11-26
- 1.1 引言11
- 1.2 燃料电池简介11-15
- 1.2.1 燃料电池的发展史11-12
- 1.2.2 燃料电池工作原理及分类12-14
- 1.2.3 燃料电池的特点14
- 1.2.4 燃料电池的发展方向14-15
- 1.3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15-18
- 1.3.1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概况15
- 1.3.2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优点15-16
- 1.3.3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16-17
- 1.3.4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目前存在的问题17-18
- 1.4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阳极催化剂18-19
- 1.4.1 Pt基催化剂18
- 1.4.2 Pd基催化剂18-19
- 1.5 催化剂的改性方法19-25
- 1.5.1 催化剂金属组分的改变19-20
- 1.5.2 不同载体的选择20-23
- 1.5.3 催化剂形貌结构的控制23-25
- 1.6 本论文的设计思路及主要研究工作25-26
- 第二章 实验部分26-35
- 2.1 实验试剂及仪器26-28
- 2.1.1 实验试剂26-27
- 2.1.2 实验仪器27-28
- 2.2 催化剂的制备28-32
- 2.2.1 以碳纳米管为载体的催化剂的制备28-29
- 2.2.2 以石墨烯为载体的催化剂的制备29-31
- 2.2.3 去合金化催化剂的制备31-32
- 2.3 催化剂的物理表征32-33
- 2.3.1 X射线衍射(XRD)32
- 2.3.2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32
- 2.3.3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32-33
- 2.3.4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33
- 2.3.5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33
- 2.4 电化学测试技术33-35
- 2.4.1 工作电极的清洗33-34
- 2.4.2 制备工作电极34
- 2.4.3 循环伏安法(CV)34
- 2.4.4 计时电流法(i-t)34
- 2.4.5 电化学活性面积(ECSA)34-35
- 第三章 以碳纳米管为载体催化剂的表征及电催化性能研究35-48
- 3.1 引言35
- 3.2 结果与讨论35-47
- 3.2.1 NiCoPt/c-MWCNTs催化剂的性能研究35-41
- 3.2.2 NiCoPd/c-MWCNTs催化剂的性质研究41-47
- 3.3 本章小结47-48
- 第四章 以石墨烯为载体催化剂的表征及电催化性能研究48-64
- 4.1 引言48
- 4.2 结果与讨论48-62
- 4.2.1 CuFePt/rGO催化剂的性能研究48-57
- 4.2.2 NiFePt/rGO催化剂的性能研究57-60
- 4.2.3 CoFePt/rGO催化剂的性质研究60-62
- 4.3 本章小结62-64
- 第五章 去合金化催化剂的表征及电催化性能研究64-71
- 5.1 引言64
- 5.2 电化学性能测试64-70
- 5.2.1 电化学法去合金化64-68
- 5.2.2 酸处理法去合金化68-70
- 5.3 本章小结70-71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71-73
- 6.1 总结71-72
- 6.2 展望72-73
- 参考文献73-8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81-82
- 致谢82-8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塔娜;沈岳年;王成;张雁冰;齐和日玛;;负载型纳米金催化剂对室内空气中甲醛的去除[J];环境科学学报;2009年06期
2 闫新华;谷巨明;石艳;李瑛琦;赵敏坚;付志峰;;镍的二亚胺催化剂的负载化及其催化乙烯的聚合[J];化工进展;2011年09期
3 王亚军,冯长根,王丽琼,郭新亚;车用催化剂负载量对转化率的影响[J];工业催化;2001年03期
4 张阿方;聚合物支载的有机催化剂Ⅰ.非手性有机催化剂[J];高分子通报;2005年05期
5 徐守萍;吴国锋;张敏;崔奇;刘保华;陈立班;;CO_2与环氧化合物共聚用的泡沫负载PBM催化剂[J];天然气化工;2006年04期
6 余长林;胡久彪;杨凯;周晓春;;制备方法对Ni/CeO_2-Al_2O_3催化剂甲烷部分氧化催化性能的影响[J];燃料化学学报;2013年06期
7 孙春亭,李淑琴,黄启军,牛淑云;高分子钼扗硫络合物固氮催化剂的研制(Ⅰ)[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82年03期
8 罗锡平,蔡晔,周春晖,葛忠华;环境友好负载试剂催化剂的研究进展[J];工业催化;2001年05期
9 闫少伟;范辉;于智慧;梁川;李忠;孟凡敬;;二硝基甲苯加氢制甲苯二胺催化剂的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13年02期
10 杨月;杨培菊;张翠;吴彪;;乙烯聚合三齿氮配体金属铁钴催化剂的最新进展[J];分子催化;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金化;李栋梁;周光远;;多孔聚合物微球在烯烃催化剂负载中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全国应用化学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京刚;王悦;康静娜;尹世磊;;BaZrO_3催化剂的制备及负载后催化氧化NO的研究[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五卷)[C];2013年
3 赵育榕;车春霞;谭都平;;LY-C_2-02催化剂催化性能综合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青年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7年
4 赵育榕;谭都平;景喜林;车春霞;;LY-C_2-02催化剂催化性能综合分析[A];甘肃省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年会、第七届甘肃省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5 张思华;王亚明;缪应菊;史晓杰;;非贵金属铜系催化剂上氧化CO的研究进展[A];第五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与应用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6 唐博;吕仁庆;项寿鹤;;纳米Pd/Al_2O_3催化剂的表征及其应用[A];中国化工学会2003年石油化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罗鸽;闫世润;乔明华;范康年;;载体对RuSnB催化剂乳酸乙酯加氢制1,2-丙二醇性能的影响[A];中国化工学会2005年石油化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吕高明;陈献;汤吉海;崔咪芬;乔旭;;氯化氢氧化Ce-Cu-K/Y催化剂负载量对活性的影响及表征分析[A];第六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黄传敬;金燕仙;伊晓东;翁维正;万惠霖;;VTeO/SiO_2催化剂的激光拉曼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研究[A];全国第13届分子光谱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李玉龙;王刚;王斯晗;陈谦;张德顺;张宝军;;α-双亚胺Ni(Ⅱ)催化剂的聚合反应研究[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7年
本文关键词:多元金属复合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直接甲醇燃料电池中的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多元金属电催化剂 碳纳米管 石墨烯
,
本文编号:5115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511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