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工程论文 >

石墨烯基复合纳米材料在燃料电池阴极氧气还原反应催化剂上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7-07-06 19:28

  本文关键词:石墨烯基复合纳米材料在燃料电池阴极氧气还原反应催化剂上的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石墨烯 复合材料 燃料电池 阴极催化


【摘要】:石墨烯作为一种单原子层厚度的新型碳材料,因其独特的结构而展现出优异的电学、力学和热学等性能。由于其高导电性、高电子迁移率、超大比表面积和良好的化学稳定性,作为碳基催化载体,石墨烯可显著提高复合材料的催化性能,并在燃料电池阴极氧气还原反应(ORR)催化剂方面展现出极大的应用空间和前景。综述了近5年来石墨烯基复合纳米材料在燃料电池阴极催化上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对该领域今后的研究和发展进行了展望。
【作者单位】: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纳米功能材料设计与组装实验室;
【关键词】石墨烯 复合材料 燃料电池 阴极催化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252001、21473204) 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2012YQ120060)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15J01070) 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2014H2008)
【分类号】:TB383.1;TM911.4
【正文快照】: 燃料电池是一种新型无污染、可再生的二次能源装置,可在常温下通过氧气和燃料反应生成水的方式直接获取电能。这种能量转换技术具有能量转化率高、无污染以及潜在的大规模应用等优势,成为全球性能源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1]。而由sp2碳原子杂化构成的单原子层新型碳材料—石墨烯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维谦;杨少华;孙伟;孙公权;辛勤;;铝-过氧化氢燃料电池阴极的研究[J];电源技术;2006年05期

2 牟发章;;瑞典科学家用造纸废弃物制出太阳能电池阴极[J];造纸信息;2012年10期

3 王圣平;陈艳玲;郭志东;;Li/SOCl_2电池阴极成型方法的探讨[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4 李小山;谢晓峰;吕亚非;;全钒液流电池阴极电解液稳定性[J];化工学报;2011年S2期

5 ;科技新知[J];金属世界;2000年01期

6 孙红;郭烈锦;刘洪潭;;PEM燃料电池阴极中的液态水及其影响因素[J];化工学报;2004年S1期

7 牟发章;;瑞典科学家用造纸废弃物研制出太阳能电池阴极[J];纸和造纸;2012年11期

8 朱星光;贾秋红;陈唐龙;韩明;邓斌;;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阴极风扇系统实验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3年11期

9 胡立新,王刚合,王道才,陈坤;Li/SOCl_2 电池阴极结构研究[J];湖北工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10 吕亚夫;;固体燃料电池阴极材料La_4Ni_3O_(10)颗粒的放电等离子烧结研究[J];建材世界;201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杨维谦;杨少华;孙伟;孙公权;辛勤;;铝-过氧化氢燃料电池阴极的研究[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下集)[C];2005年

2 张志国;侯建辉;李永舫;王吉政;;用于高效聚合物太阳能电池阴极缓冲层的胺基修饰的富勒烯衍生物[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G:光电功能高分子[C];2013年

3 赵林治;杨书廷;赵培正;丁立;张明春;;MH/Ni电池阴极活性材料研究[A];第二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4 刘子庚;钟贵明;郝小罡;龚正良;杨勇;;锂/钠离子电池阴极材料Na_3V_2(PO_4)_2F_3的固体NMR研究[A];第十七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特约记者 顾定槐 通讯员 沈佳虹;巴斯夫发布新型锂电池阴极材料[N];中国化工报;2010年

2 刘霞;瑞典用造纸废弃物制成电池阴极[N];科技日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陈思妹;燃料电池阴极金属掺杂多孔碳催化剂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2 张恒;醇溶性共轭聚合物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阴极界面修饰的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5年

3 付欣;燃料电池阴极含硅纳米碳催化剂的制备[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4 刘东任;铝/空气电池阴极及其催化剂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5 蔡小玉;PEM燃料电池阴极特性分析[D];沈阳建筑大学;2013年

6 刘宇嵘;碱性铝—空气电池阴极材料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7 马钊;碳纳米管和石墨烯在过氧化氢燃料电池阴极的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5275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5275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6c4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