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工程论文 >

中国水泥生产过程碳排放因子测算与评估

发布时间:2017-08-05 21:32

  本文关键词:中国水泥生产过程碳排放因子测算与评估


  更多相关文章: 水泥生产 二氧化碳 排放因子 抽样调查 测算方法


【摘要】:从科学问题、研究方案以及基于水泥生产线抽样调查所获得的测算与评估结果三个方面对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碳专项课题"水泥生产过程排放"的研究工作进行了系统性的总结.自2011年下半年至2015年,完成了全国22个省区水泥生产线的野外抽样,取得了359条生产线的活动水平数据,并采用"生产线-省市区-国家"三级集成方案,分区域、分工艺、分规模构建了中国水泥生产碳排放因子核算体系.通过对工艺排放因子、燃料排放因子、电力排放因子、直接排放因子及分工艺的熟料、水泥综合排放因子共10个指标的分析测算,判断得到国内外研究对中国水泥生产碳排放因子的估计与计算结果存在一定偏差:其中,工艺排放和水泥熟料比上分别存在1.4%~3.4%和12%~32%的高估;燃料排放则存在-27.63%~+6.25%的偏差.分析了全部采样测试的排放因子不确定性并探讨了国际上对中国水泥生产碳排放测算结果高估的原因,总结了目前国内外测算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提出了水泥生产未来的节能潜力及方向,并认为未来工作重点将是跟踪既有调查企业的动态变化,反演中国水泥生产的历史碳排放,同时开展与国际相关机构的沟通与交流,确保中国的研究成果更具科学性和准确性,从而为中国参与气候变化谈判提供科学依据,并使国家在环境外交中掌握更大的主动权.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
【关键词】水泥生产 二氧化碳 排放因子 抽样调查 测算方法
【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05010400)资助
【分类号】:X781.5;X82
【正文快照】: 水泥生产是我国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中除了火电之外CO2排放量最大产业.2014年中国水泥产量达到24.76×108 t,占全球产量的59.23%以上.如果按IPCC公布的默认值(在缺少排放因子国家或区域,建筑用水泥熟料比按0.75计,硅酸盐水泥熟料比为0.95,不考虑Mg O的工艺排放系数按0.52 t CO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泽常;张猛;郝长瑞;杜亚鲁;;济南市道路扬尘排放因子估算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2年01期

2 孙竹如;吴依平;;上海市燃煤二氧化硫排放因子的研究[J];上海环境科学;1988年12期

3 孔毅,亓伯贤;从实际道路测量中确定香港地区汽车排放因子的研究[J];山东内燃机;2000年03期

4 王伯光,张远航,吴政奇,陈鲁言;广州市机动车排放因子隧道测试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01年04期

5 王玮,岳欣,刘红杰,丁焰,汤大钢;交通来源颗粒物排放因子的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01年04期

6 王丹;屈文军;曹国良;张小曳;车慧正;;秸秆燃烧排放颗粒物的水溶性组分分析及其排放因子[J];中国粉体技术;2007年05期

7 赵普生;冯银厂;张裕芬;朱坦;金晶;张小玲;;建筑施工扬尘排放因子定量模型研究及应用[J];中国环境科学;2009年06期

8 林秀丽;;中国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因子及其修正方法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年09期

9 吴晓蔚;朱法华;杨金田;周道斌;燕丽;滕农;易玉萍;;火力发电行业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测算[J];环境科学研究;2010年02期

10 韦思业;苏玉红;沈国锋;陶澍;闵雨佳;魏文;;农村室内薪柴燃烧的颗粒物和炭黑排放因子[J];生态毒理学报;201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周子航;宋丹林;张普;陈红琳;;成都市机动车简易瞬态工况法排放因子研究[A];成都市科技年会分会场——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空气环境污染防治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李兴阔;黄顺祥;周建梅;刘峰;;基于模糊聚类分析的二恶英类排放源分类研究[A];第三届中国智能计算大会论文集[C];2009年

3 宋光武;李钢;田刚;聂磊;;北京市沙尘污染研究(沙荒地部分)[A];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环境保护分会第四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沈国锋;杨意峰;王伟;陶澍;;室内秸秆燃烧产生的PM和PAH排放因子及影响因素[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5 卢燕宇;;中国农田化学氮源N_2O直接排放的时空变异特征[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大气成分观测、研究与预报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殨;管理方式对设施菜田N_2O排放和反硝化产物比的影响[D];中国农业大学;2016年

2 沈国锋;室内固体燃料燃烧产生的碳颗粒物和多环芳烃的排放因子及影响因素[D];北京大学;2012年

3 何秋生;我国炼焦生产过程排放的颗粒物和挥发有机物的组成特征、排放因子及排放量初步估计[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4 高继东;城市机动车道路排放因子和排放特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5 王宇;北京市典型道路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特征与模拟[D];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

6 张鹤丰;中国农作物秸秆燃烧排放气态、颗粒态污染物排放特征的实验室模拟[D];复旦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健;重庆市主城区铺装道路扬尘排放因子与特征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5年

2 翟留博;典型地区奶牛养殖体系氨气排放特征与减排途径[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3 郭园园;MOVES-深圳模型的构建及其模拟机动车排放因子的应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4 殷硕;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PM10和PM2.5控制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

5 范菊旺;基于底盘测功机测试的机动车劣化对污染物排放因子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6 李丹;西安市机动车排放因子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7 张猛;城市道路扬尘排放特性及控制技术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8 朱瑞芬;机动车纳米颗粒物特性及排放因子的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9 雷沛;火电氮氧化物排放因子及排放总量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10 杨俊;广州市机动车尾气中氨气的排放因子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270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6270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79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