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杂化四针状氧化锌晶须的合成及其高性能齿科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新型杂化四针状氧化锌晶须的合成及其高性能齿科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齿科树脂基复合材料 四针状氧化锌晶须 SiO_2杂化 抗菌性能 力学性能 聚合收缩
【摘要】:齿科树脂基复合材料(dental resin composites,DRCs)是常用的齿科修复材料,其存在的首要缺点是表面易滋生积累细菌,导致二次龋齿进而引发材料的断裂失效。该问题的主要解决方法是通过添加抗菌剂赋予DRCs抗菌性,但目前常用的抗菌剂会降低材料原有的力学性能。DRCs的第二个缺点是聚合收缩较大,易造成边缘微漏,导致临床修复失败。为获得低聚合收缩的DRCs,无机填料的添加量必须很高(40wt%以上),但这通常劣化了齿科树脂的良好工艺性和力学性能。因此,在较低无机填料添加量下,获得兼具低聚合收缩、抗菌性和高力学性能的新一代DRCs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本文即围绕这个课题展开研究。首先,用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MPS)对四针状氧化锌晶须(T-Zn Ow)进行表面处理获得硅烷改性的T-Zn Ow(K-T-Zn Ow);而后采用St?ber法对K-T-Zn Ow进行Si O2包覆改性。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合成了一系列Si O2包覆率不同的新型Si O2杂化四针状氧化锌晶须(SK-T-Zn Ow),研究了氨水的添加量、水的添加量、反应时间和正硅酸四乙酯(TEOS)的滴加时间等四个因素对Si O2包覆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四个因素对Si O2包覆率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反应时间和氨水的添加量影响最大。反应时间越长,Si O2包覆率越大,适量的氨水会增大Si O2包覆率,而过量的氨水会减小Si O2包覆率。采用多种手段,对SK-T-Zn Ow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抗菌测试结果显示,SK-T-Zn Ow和K-T-Zn Ow具有与T-Zn Ow相同的抗菌率,说明γ-MPS处理以及Si O2杂化不影响T-Zn Ow的抗菌性能。其次,将SK-T-Zn Ow与商业齿科丙烯酸树脂(UBT)基体复合,制备了系列复合材料(SK/UBT)。系统研究了填料的表面性质及含量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及综合性能(转化率、聚合收缩、抗菌性能、力学性能和吸水率及溶出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说明,与T-Zn Ow/UBT复合材料(T/UBT)相比,SK/UBT复合材料不仅对变异链球菌具有显著且持久的抗菌效果,而且具有更高的力学性能以及更低的聚合收缩、吸水率和溶出率。含20wt%SK-T-Zn Ow的SK/UBT复合材料在未储存及37°C去离子水中储存20天后的抗菌率分别高达98.1%和93.7%,其弯曲强度、弯曲模量、维氏硬度分别是含20wt%T-Zn Ow的T/UBT复合材料的1.3、1.1、1.4倍,而前者的聚合收缩是后者的0.8倍,完全克服了现有技术中DRCs存在的二次龋齿、力学性能低及聚合收缩大的缺点。这些优异性能源于SK-T-Zn Ow的独特结构,其表面包覆了众多微小Si O2颗粒,它们的存在赋予界面额外的机械铆合作用,且使晶须之间彼此分开提高了其分散性,从而增强了晶须的增强效率;此外,γ-MPS处理赋予晶须表面能与UBT反应的双键基团,也有利于提高其分散性及其与UBT树脂的界面作用力。
【关键词】:齿科树脂基复合材料 四针状氧化锌晶须 SiO_2杂化 抗菌性能 力学性能 聚合收缩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Q132.41;TB332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文献综述10-29
- 1.1 前言10
- 1.2 齿科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组成10-20
- 1.2.1 齿科树脂单体11-13
- 1.2.2 引发体系13-14
- 1.2.3 增强体14-20
- 1.3 齿科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抗菌剂20-27
- 1.3.1 可释放的抗菌剂21-22
- 1.3.2 含银抗菌剂22-23
- 1.3.3 季铵盐类抗菌剂23-26
- 1.3.4 纳米氧化锌26
- 1.3.5 其它抗菌剂26-27
- 1.4 课题的提出和研究内容27-29
- 第二章 杂化T-ZnOw的设计合成与表征29-45
- 2.1 前言29
- 2.2 实验部分29-33
- 2.2.1 实验原材料29-30
- 2.2.2 T-ZnOw的硅烷改性30
- 2.2.3 杂化T-ZnOw的合成30-31
- 2.2.4 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31-33
- 2.3 结果与讨论33-44
- 2.3.1 杂化T-ZnOw的设计与合成33-42
- 2.3.2 杂化T-ZnOw的抗菌性能42-44
- 2.4 本章小结44-45
- 第三章 杂化T-ZnOw/齿科树脂复合材料的研究45-69
- 3.1 前言45
- 3.2 实验部分45-49
- 3.2.1 实验原材料45-46
- 3.2.2 复合材料的制备46
- 3.2.3 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46-49
- 3.3 结果与讨论49-67
- 3.3.1 复合材料的相结构49-51
- 3.3.2 复合材料的抗菌性能51-56
- 3.3.3 复合材料的转化率56-57
- 3.3.4 复合材料的聚合收缩57-59
- 3.3.5 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59-64
- 3.3.6 复合材料的吸水率和溶出率64-67
- 3.4 本章小结67-69
- 第四章 结论69-70
- 参考文献70-86
- 硕士期间发表/撰写的论文86-87
- 致谢87-8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华,姜召阳;树脂基复合材料及其在建筑业中的应用[J];广东建材;2005年01期
2 赫禹,王丽丽;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性能及应用[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3 耿运贵;张永涛;;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应用与发展趋势[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4 本刊编辑部;;“八五”期间我国树脂基复合材料将跨上新台阶[J];纤维复合材料;1991年03期
5 ;美国1992年PMC产量比1991年增长5.5%[J];纤维复合材料;1992年04期
6 关永刚;;用介电分析法研究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固化制度及其对性能的影响[J];纤维复合材料;1992年04期
7 董永祺;我国“七五”期间树脂基复合材料的部分攻关项目[J];玻璃钢/复合材料;1992年05期
8 杨荫;先进的树脂基复合材料对舰船设计和性能的影响[J];材料开发与应用;1993年04期
9 张东兴,谢怀勤,黄龙男,邢强国;几种树脂基复合材料耐燃性能的热分析研究[J];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10 杨红,陶宝祺,梁大开,邱浩,曹振新;树脂基复合材料中埋入大直径光纤性能的研究[J];玻璃钢/复合材料;200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卫国;张卫方;王晓亮;王越;张凤玲;;树脂基复合材料缺陷的热揭层试验技术[A];2009年全国失效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李新华;李彩球;张林文;陈淳;;21世纪最具生命力的结构材料——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现状与发展态势[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3 李新华;李彩球;张林文;陈淳;;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现状与发展态势[A];第十五届玻璃钢/复合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李新华;李彩球;张林文;陈淳;;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现状与发展态势[A];第十五届玻璃钢/复合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于志成;沙金伟;赵梁;尹凯;;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吸湿特性[A];复合材料的现状与发展——第十一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6 嵇培军;王清海;刘京林;白树成;;树脂基复合材料护板性能的研究[A];第十六届玻璃钢/复合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董永祺;;是时候了,,我国树脂基复合材料成型工艺该破旧立新了![A];第十次全国环氧树脂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8 徐金雄;周兵;周延周;;高精度透视测量光学浑浊树脂基复合材料内部三维离面位移场分布[A];第17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复合材料检测与测试技术分论坛)论文集[C];2012年
9 臧伟;崔万继;熊兰香;李琳;;湿热加速老化试验方法对树脂基复合材料寿命预估的研究[A];第17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复合材料检测与测试技术分论坛)论文集[C];2012年
10 嵇培军;杨明;陈梦怡;温磊;蔡良元;张华;白树成;;大功率微波作用下树脂基复合材料夹层板热量损耗的研究[A];复合材料——基础、创新、高效:第十四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良 张瑞瑶;四院:打造树脂基复合材料产业化平台[N];中国航天报;2011年
2 李迎霞;树脂基复合材料结构制造技术中心成立[N];中国航天报;2008年
3 记者 魏东 通讯员 曹元良;我国造出树脂基复合材料环保纸[N];科技日报;2012年
4 王方遒;哈飞集团领军攻关“大飞机”新材料[N];哈尔滨日报;2008年
5 胡伟滨 记者 邱丽娜;哈飞领军大飞机新材料[N];黑龙江经济报;2008年
6 亚锋 小林 汪宝;沁阳:项目建设红火六月天[N];焦作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王晓笛;为飞机选材的人[N];大众科技报;2001年
8 庞贝;复合材料领域的领跑者[N];中国航空报;2011年
9 中国复合材料工业协会;中国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发展[N];中国建材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于萱 通讯员 张扬;以复材强翼 助企业腾飞[N];中国航空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孙冠宏;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表面氧化铝层制备及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2 王共冬;树脂基复合材料计算机辅助成型工艺关键技术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3 孙小刚;Ni-Mn-Ga/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相变、阻尼与磁致应变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4 秦明;热塑性聚芳醚酮类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连接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5 于祺;模拟空间环境下碳纤维/双马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性能演化及其损伤机理[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6 袁莉;微胶囊增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7 吴湘锋;空心微珠的制备及其高强轻质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8 郑亮;连续纤维增强杂萘联苯聚芳醚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灿;含损伤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吸湿行为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2 樊虎;树脂基复合材料链盒RTM成型工艺研究[D];中北大学;2016年
3 刘运红;激光波数扫描干涉透视测量树脂基复合材料内部的变形场分布[D];广东工业大学;2016年
4 朱文卓;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检测[D];广东工业大学;2016年
5 侯晴;导电填料树脂基复合材料的负介电性能[D];山东大学;2016年
6 沈朦;新型杂化四针状氧化锌晶须的合成及其高性能齿科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7 刘青峰;Z-pins增强碳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黏结结构强度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年
8 黄恺;Z-pin增强碳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黏结结构Ⅰ+Ⅱ型混合断裂韧性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年
9 马怀波;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时变可靠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10 刘东;碳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机敏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7889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788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