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工程论文 >

负载型过渡金属氧化物用于阳极碱性析氧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8 10:06

  本文关键词:负载型过渡金属氧化物用于阳极碱性析氧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析氧 过渡金属氧化物 多孔碳纳米片


【摘要】:水分解为人类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路径去制造清洁,可循环使用的氢气和氧气。但是如何提高水分解的效率仍然是一个比较困难的挑战。科研人员发现联合氮元素,金属与碳材料可以制备出有效的非贵金属电催化剂。因此我们设计了一种催化剂即将过渡金属氧化物负载于多孔碳纳米片上,将其用于阳极碱性析氧。本论文包括以下两个部分:1.以三聚氰胺和对苯二甲醛为原料,利用希夫碱反应原理,通过一步水热法合成出了含氮量高及比表面积大的有机多孔聚合物(SNW),通过表征发现其结构为不完全的球体连接而成的网状聚合物,后以其为前驱体制备出了氮丰富的多孔碳纳米片(NPC)。2.首先采用化学还原的方法分别将Ni-Co合金和Co-Fe合金负载于SNW的表面,后通过一步碳化的方法合成了目标催化剂NiyCo10-y Ox/NPC和Coy Fe10-y Ox/NPC。将合成的目标催化剂修饰在玻碳电极上,用于阳极碱性析氧的研究。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在1M KOH溶液中,目标催化剂的最佳效果是起始电压为1.51V,电流密度为10m A cm-2时的过电势为328m V,并且可以在这个电流密度下稳定最少15h。除此以外,Tafel斜率为31.4 m V dec-1,这与其它含Co的催化剂相比,也是比较有优势的。同时本论文还验证了Fe可以增加铁族的电催化活性,更重要的是电极材料可以通过有机聚合物的碳化来制备,这为研究非贵金属催化剂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关键词】:析氧 过渡金属氧化物 多孔碳纳米片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Q116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文献综述8-29
  • 1.1 析氢的研究现状8-9
  • 1.29-13
  • 1.2.1 矿物燃料制氢9-10
  • 1.2.2 核能制氢10-11
  • 1.2.3 生物质制氢11
  • 1.2.4 光解水制氢11-12
  • 1.2.5 电解水制氢12-13
  • 1.3 析氧材料的研究现状13-16
  • 1.3.1 贵金属及其氧化物13-14
  • 1.3.2 非金属及合金电极14
  • 1.3.3 ABO3钙钛矿型氧化物14-15
  • 1.3.4 尖晶石型氧化物15-16
  • 1.4 多孔有机骨架材料的研究进展16-21
  • 1.4.1 超交联聚合物HCPs16-17
  • 1.4.2 固有微孔聚合物PIMs17-19
  • 1.4.3 共轭微孔聚合物CMPs19-20
  • 1.4.4 共价有机框架聚合物COFs20-21
  • 1.5 选题意义与方法21-23
  • 参考文献23-29
  • 第二章 基于希夫碱的有机多孔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29-38
  • 2.1 前言29
  • 2.2 实验试剂与仪器29-30
  • 2.2.1 实验试剂29
  • 2.2.2 仪器29-30
  • 2.3 基于希夫碱的多孔有机聚合物(SNW)合成30-31
  • 2.4 结果讨论31-35
  • 2.4.1 结构表征——红外,,紫外-可见31-32
  • 2.4.2 结构表征——固体核磁,XRD32-33
  • 2.4.3 结构表征——微观结构,孔道结构及稳定性33-35
  • 2.6 小结35-36
  • 参考文献36-38
  • 第三章 NiCo纳米粒子负载于氮丰富的碳纳米片上电化学析氧性能研究38-51
  • 3.1 前言38
  • 3.2 实验部分38-41
  • 3.2.1 实验试剂38-39
  • 3.2.2 物理表征仪器39
  • 3.2.3 电化学表征装置39-40
  • 3.2.4 Ni Co 纳米粒子负载氮丰富的多孔碳材料制备(Ni_yCo_(10-y)O_x/NPC)40
  • 3.2.5 Ni_yCo_(10-y)O_x/NPC工作电极的制备40-41
  • 3.3 结果与讨论41-48
  • 3.3.1 结构表征41-43
  • 3.3.2 电化学表征43-48
  • 3.4 小结48-49
  • 参考文献49-51
  • 第四章 CoFe纳米粒子负载于氮丰富的碳纳米片上电化学析氧性能研究51-66
  • 4.1 引言51
  • 4.2 实验部分51-53
  • 4.2.1 实验试剂51-52
  • 4.2.2 物理表征仪器52
  • 4.2.3 电化学表征装置52
  • 4.2.4 CoFe纳米粒子负载氮丰富的碳材料制备(Co_yFe_(10-y)O_x/NPC)52-53
  • 4.2.5 Co_yFe_(10-y)O_x/NPC工作电极的制备53
  • 4.3 结果与讨论53-62
  • 4.3.1 结构表征53-57
  • 4.3.2 电化学表征57-62
  • 4.4 小结62-63
  • 参考文献63-66
  • 研究生期间学术论文66-67
  • 致谢6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永飞;顾宜;;过渡金属氧化物对苯并恶嗪热稳定性影响研究[J];热固性树脂;2011年04期

2 罗元香,陆路德,汪信,杨绪杰,刘孝恒;纳米级过渡金属氧化物对高氯酸铵催化性能的研究[J];含能材料;2002年04期

3 郭宪吉,侯文华,颜其洁,陈懿;层柱过渡金属氧化物[J];科学通报;2002年22期

4 姚建年;过渡金属氧化物光电变色现象的研究及其应用[J];中国科学基金;1996年04期

5 武增华,寇鹏,许玲,黄维通;催化剂对煤着火特性影响规律的计算机辅助研究(Ⅲ)──过渡金属氧化物对煤的催化着火规律[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1997年04期

6 董群;于婷;仇登可;丰铭;孟欣;;介孔过渡金属氧化物的合成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12年02期

7 任现平;刘桂成;徐国峰;李建玲;;过渡金属氧化物用作锂空气电池催化剂[J];电池;2014年01期

8 付名利,叶代启;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在消除柴油车排气颗粒物中的应用[J];工业催化;2003年07期

9 欧阳德刚,罗安智,胡铁山,赵修建;过渡金属氧化物系辐射材料老化过程的实验研究[J];钢铁研究;2001年04期

10 王智民,李丽,韩基新,韩维屏;五种二元过渡金属氧化物界面上的相互作用、非晶相结构及催化性能(Ⅰ) 界面非晶相分散作用及体相晶相剩余率的提出[J];无机材料学报;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许明坤;蔡廷栋;姜素蓉;张树东;孔祥和;;过渡金属氧化物激发态光谱实验研究[A];江苏、山东、河南、江西、黑龙江五省光学(激光)联合学术'05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马磊;卢春山;李小年;;Ce_(0.8)Zr_(0.2)O_2复合氧化物负载PdO催化剂的NO-TPD研究[A];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C];2004年

3 夏永姚;刘金龙;侯孟炎;郭少帅;;富锂层状过渡金属氧化物结构和性能的优化[A];第一届全国储能科学与技术大会摘要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金光希;过渡金属氧化物的电子结构与磁性计算[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2 赵君;多级结构过渡金属氧化物:微纳结构形态调控及催化、气敏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3 叶林;介孔金属氧化物及三维有序超晶格阵列材料的合成与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4 张恒强;介孔过渡金属氧化物及多孔负载型氧化物催化活化甲烷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赵彦英;过渡金属氧化物—稀有气体络合物的红外光谱及理论计算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林小庆;负载型过渡金属氧化物用于阳极碱性析氧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2 王驰中;过渡金属氧化物选择性催化还原氮氧化物的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3 张铮;过渡金属氧化物在有机光电子学中的界面研究和器件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4 俞晓晶;PMMA微球表面过渡金属氧化物壳层聚集体的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5 蔡金超;磁性锰铁过渡金属氧化物的合成、表征及其前驱体热过程动力学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6 吴昊;纳米结构的过渡金属氧化物的制备及在锂离子电池负极中的应用[D];复旦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9934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9934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775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