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对热轧低碳贝氏体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硅对热轧低碳贝氏体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硅 粒状贝氏体 M/A岛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摘要】:对不同硅含量的低碳贝氏体钢进行轧制,对轧制后的试样进行组织检验和拉伸试验,分析了该钢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Si含量从1.0 wt%增加到1.5 wt%时,试样的微观组织基本相同,均为粒状贝氏体+M/A岛,其屈服强度、抗拉强度略有增加,伸长率基本相同,强度的增加主要来源于Si的固溶强化作用。Si含量从1.5wt%增加到2.0wt%时,该钢的显微组织明显变化,含硅2.0 wt%钢的显微组织为粒状贝氏体+板条马氏体+等轴铁素体,该钢的屈服强度及抗拉强度显著增加,但相比于含Si量1.5wt%的钢,伸长率、强塑积均下降,强度的提高主要是固溶强化、相变强化等的综合作用。比较三种低碳贝氏体钢,若只考虑钢的强度因素,则Si的添加量应达2.0 wt%;若只考虑钢种塑性及强塑积,则Si的添加量应为1.5 wt%。
【作者单位】: 武汉科技大学耐火与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性能钢铁材料及其应用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274154)
【分类号】:TG142.1;TG335.11
【正文快照】: 钢中添加合金元素是改善钢性能的有效手段[1],硅是钢中重要的强化元素之一,关于贝氏体钢中硅元素的研究正在不断完善[2],硅对贝氏体钢的组织和性能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3-8]。目前,关于Si对热轧态低碳贝氏体钢组织和性能影响的研究较少,需要进一步研究Si对低碳贝氏体钢的强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洪波;刘向东;金宝士;黄志求;;一种新型低碳贝氏体钢的研制[J];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2 陈忠伟;张玉柱;杨林浩;;低碳贝氏体钢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J];材料导报;2006年10期
3 李勇伟;;高强度低碳贝氏体钢管的研制及在东海大桥的应用[J];焊管;2008年02期
4 王克鲁;鲁世强;康永林;李鑫;郑海忠;;硼对高强度低碳贝氏体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J];金属热处理;2009年03期
5 颜慧成;曹慧泉;罗登;李广敏;夏政海;刘家琪;;钛、铌、硼对低碳贝氏体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J];钢铁研究学报;2010年05期
6 卢学云;;微合金成分对低碳贝氏体钢强度的影响[J];南方金属;2011年05期
7 张涛;侯华兴;衣海龙;陈军平;王小强;刘明;;硼含量及热处理对低碳贝氏体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J];金属热处理;2011年11期
8 张明星;康沫狂;周鹿宾;;高强高韧低碳贝氏体钢的化学成份与力学性能关系研究[J];包头钢铁学院学报;1991年02期
9 张明星;王军;康沫狂;;硅在低碳合金钢中作用的研究(Ⅱ)——硅对低碳贝氏体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J];金属热处理;1992年09期
10 刘东雨,方鸿生,白秉哲,徐平光;我国中低碳贝氏体钢的发展[J];江苏冶金;200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陈庆丰;朱玉秀;罗国华;严翔;张彦文;陈邦文;;低碳贝氏体钢中织构的变化[A];第二届全国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暨第六届全国材料科学与图像科技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曹慧泉;颜慧成;李广敏;仇圣桃;罗登;夏政海;;坯料温降过程中低碳贝氏体钢硫化物的析出行为[A];第七届(2009)中国钢铁年会大会论文集(中)[C];2009年
3 关云;李平和;刘继雄;陈庆丰;吴立新;;低碳贝氏体钢不同冷却速度下的组织结构研究[A];第十二届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赵运堂;郭佳;高圣勇;阳代军;崔阳;朱国森;王全礼;;奥氏体变形终止温度对含B低碳贝氏体钢淬透性的影响[A];2012年全国轧钢生产技术会论文集(上)[C];2012年
5 于爱民;;低碳贝氏体钢AH70DB工艺探讨[A];河南省金属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聂q,
本文编号:12476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gonggongyi/1247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