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对Fe-Cr-Mo-W-V热锻模具堆焊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W对Fe-Cr-Mo-W-V热锻模具堆焊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出处:《焊接》2016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针对热锻模具工作条件及其失效形式,采用药芯焊丝气体保护堆焊方法制备Fe-Cr-Mo-W-V系热锻模具堆焊合金,采用金相组织观察、硬度测试、回火热处理、抗热疲劳裂纹和力学性能等多种试验方法,分析了W含量对堆焊合金显微组织、焊态硬度、热稳定性、热疲劳性能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Fe-Cr-Mo-W-V系堆焊合金的显微组织由板条马氏体+残余奥氏体组成。随着W含量的增加,堆焊合金焊态及550℃回火处理后所对应的硬度值逐渐增加,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延长,堆焊层硬度逐步降低并趋于平缓。随着堆焊合金中W元素的增加,堆焊合金抗热疲劳裂纹性能逐渐降低,Fe-Cr-Mo-W-V系堆焊合金的抗拉强度略高于国外焊接材料Weld Mold 9650,断后伸长率略低于焊接材料Weld Mold 9650。
[Abstract]:For hot forging die working conditions and failure modes, the preparation of Fe-Cr-Mo-W-V based hot forging die surfacing alloy with flux cored wire gas shielded welding method, using metallographic observation, hardness test, tempering treatment, test method of thermal fatigue crack and other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alysis of the W content on 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 surfacing welding alloy, hardness effect, thermal stability, thermal fatigue performanc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icrostructure of Fe-Cr-Mo-W-V surfacing alloy consists of lath martensite and residual austenite. With the increase of W content, the corresponding stack welding gold bonding state and 550 DEG C after tempering hardness value increased gradually with the increase of heat treatment time. The hardness of surfacing layer decreased gradually and slowly. With the increase of W element in the alloy surfacing surfacing alloy, thermal fatigue crack resistance decreased, anti pile welding alloy Fe-Cr-Mo-W-V The tensile strength is slightly higher than that of foreign welding material Weld Mold 9650, the elongation is slightly lower than the welding material Weld Mold 9650.
【作者单位】: 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分类号】:TG315.2;TG455
【正文快照】: 0序言 热锻模具常在冷热交替、复杂的应力状态及摩擦磨损条件下工作,服役一段时间后,可能会产生断裂、塑性变形、磨损和热疲劳失效等问题。为提高热锻模具使用寿命,降低生产成本,实际生产中常采用堆焊、激光熔覆等表面技术对失效模具进行修复和再制造,在模具行业中已得到大量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堆焊[J];机械制造文摘(焊接分册);2009年02期
2 ;孔内壁的填砂堆焊法[J];焊接;1970年04期
3 郭达尔斯基;齐国治;胡旗振;;苏联堆焊工作目前的主要方向[J];焊接;1960年01期
4 ;罗马尼亚高频堆焊犁铧的一些情况[J];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1973年01期
5 王德拥;仲继才;;用堆焊法修补锤砧[J];锻压机械;1977年01期
6 凡里;;大面积多丝单道堆焊[J];焊接;1980年06期
7 张家有;;超声探测堆焊层下裂纹的探讨[J];焊接;1984年06期
8 ;堆焊[J];机械制造文摘(焊接分册);1994年03期
9 ;堆焊[J];机械制造文摘(焊接分册);1995年05期
10 ;堆焊[J];机械制造文摘(焊接分册);200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迪;单际国;任家烈;刘景凤;沈风刚;;光束反应合成碳化物增强的镍基合金堆焊层[A];第四届十三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科技论坛暨2008海南机械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金卿;;压力容器堆焊层铁素体数超标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和解决方案[A];第十五次全国焊接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刘航;田志凌;汪光胜;徐平;;不锈钢堆焊层的充氢试验研究[A];第九次全国焊接会议论文集(第1册)[C];1999年
4 谢蒙生;;钢质基体黄铜堆焊气焊工艺研究[A];第十一次全国焊接会议论文集(第1册)[C];2005年
5 张迪;单际国;任家烈;刘景凤;沈风刚;;光束反应合成碳化物增强的镍基合金堆焊层[A];北京机械工程学会2008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6 耿香月;;模具修复用冷堆焊层的成分、组织及性能分析[A];第四届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年会论文集(上)[C];1991年
7 魏学安;林建鸿;王艳;吴东棣;;不锈钢堆焊剥离过程中应力作用的研究[A];第四届全国压力容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7年
8 单际国;任家烈;;45#钢表面光束粉末堆焊层的耐磨性能[A];第九次全国焊接会议论文集(第1册)[C];1999年
9 沈士明;刘斌;;加氢反应器堆焊层表面裂纹疲劳扩展的形貌与速率的研究[A];压力容器先进技术——第七届全国压力容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丁韦;宋宏图;高振坤;黄辰奎;王贵山;黄锐;;贝氏体钢辙叉电弧堆焊层的开裂分析[A];2009年全国失效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本报记者 柳祖林;用硬面技术为冶金备件“延寿降本”[N];中国冶金报;2012年
2 林立恒;铁路钢轨电焊修理法[N];世界金属导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张年农邋特约记者 李东风;“明珠”闪烁在河南济钢[N];现代物流报;2008年
4 淮北顺达商贸有限公司 赵艳军;R6-40NoF风机叶轮轴磨损的现场修复[N];中国建材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勇;堆焊层对连铸辊热机械行为的影响分析及模拟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2年
2 伍钢;Q235及304不锈钢表面CMT-TWIN堆焊镍基合金工艺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3 陈宏;ZM5铸造镁合金激光表面修复与强化[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4 王计辉;2219铝合金交流TIG堆焊成型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5 彭思源;WC颗粒增强铁基复合堆焊层性能研究[D];安徽建筑大学;2015年
6 邵大伟;金属基陶瓷复合堆焊层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9年
7 郝明;超声冲击对镍基合金堆焊层微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8 李晓东;碳化钨颗粒/高锰钢基复合堆焊层组织及性能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1年
9 郭小燕;冶金轧辊堆焊层表面开裂失效分析及其有限元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10 周筠;高碳高铬堆焊及堆焊合金耐磨性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3742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gonggongyi/1374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