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WC复合材料涂层的受限烧结和磨损性能(英文)
本文选题:受限烧结 + 膨胀法 ; 参考:《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2017年10期
【摘要】:采用固态烧结法制备Cu-WC金属基复合材料涂层。将不同体积分数(5%-30%)的WC增强颗粒与Cu颗粒混合,然后在还原性气氛和垂直膨胀计中于1000°C进行烧结。结果表明,复合材料涂层的烧结动力学受基体材料和WC颗粒的影响,WC颗粒能减缓粉末径向和轴向的致密化。复合材料涂层紧实地粘附于基体上,而WC颗粒随机分布在基体中。与未添加增强剂的样品相比,添加了WC增强剂的样品的显微硬度增加,磨损量降低至原来的1/17。样品在载荷为5 N条件下的主要磨损机理为磨粒磨损,当WC增强剂的体积分数为20%时复合涂层的性能最优。
[Abstract]:Cu-WC metal matrix composite coatings were prepared by solid state sintering. WC reinforced particles with different volume fractions were mixed with Cu particles and then sintered at 1000 掳C in reductive atmosphere and vertical dilatomet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intering kinetics of the composite coating is affected by the matrix material and WC particles. WC particles can reduce the radial and axial densification of the powder. The composite coating adheres to the substrate tightly, while the WC particles distribute randomly in the matrix. Compared with the samples without reinforcement, the microhardness of the samples with WC reinforcements increased and the wear decreased to 1 / 17. The main wear mechanism of the sample under 5 N load is abrasive wear. The composite coating has the best performance when the volume fraction of WC reinforcer is 20.
【作者单位】: División
【基金】:CONACy T through the project CB-167111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Department of the UMSNH and the Guadalajara University for the financial support and the facilities to develop this study
【分类号】:TB33;TG174.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Neil Murdie;刘大为;;沥青化学添加剂对人造炭抗氧化性的改善[J];新型碳材料;1989年03期
2 张建伟;王成桥;阚前华;蒋晗;;高分子材料涂层碰撞剥落机理的有限元分析[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12年S2期
3 国文;金属基复合材料[J];金属功能材料;2000年04期
4 钟培全;未来五年金属基复合材料增势预测[J];稀有金属快报;2000年12期
5 方峰,谈淑咏,江静华,马爱斌,蒋建清;金属基复合材料概述(1)[J];江苏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00年01期
6 全宏声;金属基复合材料在航天结构中的应用[J];材料工程;2001年12期
7 王镐;金属基复合材料应用前景广阔[J];稀有金属快报;2001年04期
8 张廷杰;铝金属基复合材料[J];稀有金属快报;2001年08期
9 张廷杰;宇航空间中的金属基复合材料[J];稀有金属快报;2001年08期
10 姜世和,王会鹤,袁海波,瞿海锦;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特性及其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前景[J];汽车科技;200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秦拴狮;;舰船金属基复合材料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A];中国复合材料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陶进长;那顺桑;杨海霞;;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发展现状及展望[A];2007年河北省轧钢技术与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3 张立斌;海锦涛;;超塑性金属基复合材料制造方法的研究[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首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工科分册·上册)[C];1992年
4 刘江;;金属基复合材料及其界面强度问题[A];复合材料: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下册)[C];2010年
5 马宗义;毕敬;刘越;赵明久;张世振;;原位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微观结构及性能[A];复合材料的现状与发展——第十一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6 王周成;倪永金;唐毅;;电化学方法制备金属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下集)[C];2005年
7 张荻;;金属基复合材料发展战略[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材料专业委员会2011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8 刘冀念;;光学级金属基复合材料在空间的应用[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丁伟民;覃继宁;;碳-镁金属基复合材料热挤压初步研究[A];塑性加工技术文集[C];1992年
10 夏源明;周元鑫;黄文;;纤维束及其单向金属基复合材料动态力学性能研究[A];中国复合材料学会2003年复合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施萌;金属基复合材料水平连铸方法与设备[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2年
2 记者 宋世涛;材料科学中的“1+1>2”[N];上海科技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宋丹;利用可控气氛热喷涂方法制备复合材料涂层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0年
2 娄德元;激光制备碳化物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微结构和性能[D];东北大学;2013年
3 王放;金属基复合材料循环响应和疲劳破坏的理论和模拟[D];上海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小龙;激光直接沉积成形原位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2 李新亮;新型广域温度自润滑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3 贾晓刚;Mo/Pt/Ag层状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4 刘国天;金属基复合材料(热)弹塑性行为变分渐近均匀化细观模型[D];重庆大学;2016年
5 阮绍明;SiC纤维增强钛基复合材料强度分析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6 孟鑫;原位合成CNTs增强Al-Cu基复合材料及其力学性能[D];天津大学;2014年
7 张军化;金属基复合材料性能预测及微结构拓扑优化设计[D];湘潭大学;2009年
8 张万平;在热/机械循环载荷作用下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应力场分析[D];重庆大学;2004年
9 姜云鹏;短纤维金属基复合材料与温度有关的宏细观力学行为数值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3年
10 吴坚;在热/机械载荷作用下金属基复合材料纤维断裂分析[D];重庆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8160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gonggongyi/1816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