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铸造论文 >

汽车铝合金转向节挤压铸造成形技术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6-11-24 20:13

  本文关键词:汽车铝合金转向节挤压铸造成形技术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华南理工大学》 2011年

汽车铝合金转向节挤压铸造成形技术的研究

欧阳晓贤  

【摘要】:为了提高燃油使用效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汽车面临着轻量化的迫切需求,使用轻合金零部件是汽车轻量化的重要途径之一。转向节是汽车重要安全结构件,国外铝合金转向节已有报道,而在国内的相关研究开发仍处于空白。挤压铸造是一种结合了锻造与铸造特点的近净成形工艺。本文研究了利用挤压铸造成形方法研制汽车铝合金转向节零件的成形技术。 首先根据目标球墨铸铁转向节的特征与功能,基于挤压铸造工艺原则,进行了挤压铸造转向节局部结构的设计与改进。使用JSCAST软件对转向节零件铸造充型和凝固过程进行模拟,通过对充型速度、凝固顺序等分析,预测了可能发生的收缩缺陷。进一步优化了目标挤压铸造转向节的结构。然后,根据所确定的挤压铸造转向节结构,以及实验所用的2500kN挤压铸造机的参数,完成了挤压铸造转向节模具的设计,并预留了水冷通道,为工艺试制优化提供保证;选用H13钢为模具材料,完成了转向节模具的加工制造。 采用Al-Si-Mg合金进行了转向节挤压铸造的试制。得到了外观完整、表面质量良好、无浇不足和热裂等缺陷的铸件。微观组织分析表明,铸态下共晶Si粒子主要为长针状或纤维状,长宽比值较大;T6热处理后,Si粒子形状圆整,呈球状或颗粒状,长宽比值明显减小;由于料饼处邻近挤压冲头,在挤压力作用下,合金液与模具壁紧密接触,晶粒尺寸细小,二次枝晶间距仅有11. 32μm。在铸件的热处理中,由于固溶处理过程Si粒子形貌改善,以及时效处理的弥散强化作用,T6热处理后铸件抗拉强度和伸长率显著提高,平均值分别为253.44MPa和10.55%。拉伸断口SEM分析显示,T6热处理后断口韧窝数量、深度及均匀度均提高,表明铸件韧性好。研究表明,在没有明显孔洞缺陷时,Al-Si-Mg合金铸件的抗拉强度主要取决于铸件基体组织,而其伸长率主要受Si粒子形貌影响。 进一步采用Al-Cu-Mn合金试制了挤压铸造转向节,分析了铸件中Cu元素含量的宏观分布、微观组织、力学性能、拉伸断口。结果表明,导致转向节铸件与材料力学性能相比偏低的主要原因是:Al-Cu系合金结晶温度范围宽,属于“糊状凝固”特性,铸件中容易存在严重的宏观偏析;合金枝晶发达,枝晶间液相流动补缩困难,铸件枝晶间存在明显的孔洞缺陷,因此,铸件力学性能不高。研究表明,Al-Cu-Mn合金的挤压铸造,需要使用更大的挤压比压,进行强制补缩。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U463.46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第一章 绪论11-23
  • 1.1 引言11-12
  • 1.2 挤压铸造技术的研究和发展趋势12-17
  • 1.2.1 挤压铸造技术发展简介12-14
  • 1.2.2 挤压铸造技术的工艺和特点14
  • 1.2.3 挤压铸造工艺的关键技术参数14-16
  • 1.2.4 挤压铸造技术的发展趋势16-17
  • 1.3 铝合金转向节研究概况17-18
  • 1.4 高强韧铝合金研究概况18-19
  • 1.5 铸造过程计算机数值模拟的概况19-22
  • 1.6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22-23
  • 1.6.1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22
  • 1.6.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22
  • 1.6.3 课题来源22-23
  • 第二章 转向节铸件结构设计与数值模拟23-40
  • 2.1 挤压铸造转向节的目标确定23
  • 2.2 挤压铸造转向节零件的结构设计23-29
  • 2.2.1 原型转向节的三维建模23-25
  • 2.2.2 转向节挤压铸造件结构设计25-29
  • 2.3 转向节铸造过程的数值模拟29-34
  • 2.4 转向节零件结构优化34-36
  • 2.5 挤压铸造转向节的模具设计与制造36-39
  • 2.6 本章小结39-40
  • 第三章 Al-Si-Mg 合金转向节挤压铸造成形的研究40-55
  • 3.1 Al-Si-Mg 合金转向节零件挤压铸造试制40-47
  • 3.1.1 实验材料及设备40-42
  • 3.1.2 挤压铸造实验42-45
  • 3.1.3 铸件T6 热处理45-46
  • 3.1.4 室温拉伸性能测试46-47
  • 3.1.5 微观组织及拉伸断口观察47
  • 3.2 挤压铸造Al-Si-Mg 合金转向节零件的组织与性能47-53
  • 3.2.1 铸件微观组织形貌47-50
  • 3.2.2 定量金相分析50-51
  • 3.2.3 转向节铸件的力学性能51-52
  • 3.2.4 拉伸断口形貌52-53
  • 3.3 本章小结53-55
  • 第四章 Al-Cu-Mn 合金转向节试制55-65
  • 4.1 Al-Cu-Mn 合金转向节零件挤压铸造试制55-58
  • 4.1.1 实验材料55
  • 4.1.2 实验过程55-57
  • 4.1.3 铸件组织与力学性能测试57-58
  • 4.2 Al-Cu-Mn 合金转向节铸件的组织与性能58-64
  • 4.2.1 Cu 元素宏观偏析58-59
  • 4.2.2 铸件微观组织59-62
  • 4.2.3 铸件力学性能62-64
  • 4.3 本章小结64-65
  • 结论65-67
  • 参考文献67-7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74-75
  • 致谢75-76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甘耀强;挤压铸造Al-Cu合金偏析机理及组织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冉广;周敬恩;王永芳;席生岐;;铸造A356铝合金的微观组织及其拉伸性能研究[J];金属热处理;2007年03期

    2 统雷雷;林鑫;赵力宁;黄卫东;;半固态条件下球晶生长形态的稳定性[J];金属学报;2009年06期

    3 杨屹,蒋玉明;计算机辅助设计在铸造工艺中的应用及发展[J];机械;1999年01期

    4 李元元,郭国文,罗宗强,龙雁;高强韧铸造铝合金材料研究进展[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00年06期

    5 齐丕骧;国内外挤压铸造技术发展概况[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02年02期

    6 齐丕骧,吴岳壹,齐霖;挤压铸造合金材料的研究进展[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05年01期

    7 罗继相,赵利华,谢少庆,张浩立;挤压铸造实用技术研究[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05年03期

    8 徐骏;田战峰;曾怡丹;张志峰;石力开;;铝合金半固态加工技术的应用研究[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07年08期

    9 齐丕骧;;挤压铸造技术的最新发展[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07年09期

    10 胡莲喜,罗守靖,,杨绮雯;液态浸渗后直接挤压铝基复合材料的组织特征[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1996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富强,王久彬;连铸坯凝固过程中传输现象基础知识系列讲座 第五讲 连铸坯的凝固[J];鞍钢技术;1997年10期

    2 王久彬,张富强;连铸坯凝固过程中传输现象基础知识系列讲座 第六讲 连铸坯凝固过程的溶质偏析(一)[J];鞍钢技术;1997年11期

    3 王久彬,张富强;连铸坯凝固过程中传输现象基础知识系列讲座 第十一讲 连铸坯凝固过程中的成分过冷[J];鞍钢技术;1998年04期

    4 崔钶;信欣;羊依金;;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培养条件优化及其絮凝成分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3期

    5 刘鹏;刘坤;冯亮花;;定向凝固技术的发展及在特厚钢板生产中的应用[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6 何燕霖,李建平;SiC_p/A359复合材料冲击断裂行为[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1999年06期

    7 杨森,黄卫东,林鑫,周尧和;定向凝固技术的研究进展[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0年02期

    8 严文,陈建,范新会;在铜导线中晶界对信号传输影响的研究[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3年04期

    9 孙亦,陈振华;Al-30Si合金的固液混合铸造[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5年02期

    10 金鑫焱,李双寿,刘小刚,曾大本,许小忠,赖家燕,刘常明;低压铸造镁合金轮毂温度场及应力场模拟[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辉;李萍;薛克敏;;铝合金固——液相线间保温过程中的组织演变[A];2004“安徽制造业发展”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程建龙;张敏;余瑾;雍文佳;杨天云;杨兵;;富铈混合稀土对ZL201组织和性能的影响[A];2011年安徽省科协年会——机械工程分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张光胜;孙宇峰;冒国兵;;制动盘铸件的凝固模拟及铸造工艺优化[A];2011年安徽省科协年会——机械工程分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余瑾;杨兵;杨天云;汪君臣;纪小虎;史阳;;汽车座椅固定扶手结构优化及压铸模具设计[A];2011年安徽省科协年会——机械工程分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刘榆;龙思远;张小红;曾聪;;AZ61镁合金的差热分析及凝固组织观察[A];2012(第22届)重庆市铸造年会论文集[C];2012年

    6 曹韩学;赵东林;郝婷婷;刘榆;;镁合金汽车控制臂挤压铸造缺陷预测分析[A];2012(第22届)重庆市铸造年会论文集[C];2012年

    7 曹韩学;郝婷婷;赵东林;;AZ91镁合金铸锻复合成形件组织和性能研究[A];2012(第22届)重庆市铸造年会论文集[C];2012年

    8 宋彬;;铸造工艺设计及模拟CASTsoft CAE技术在耐磨铸件生产中的应用[A];2012(第22届)重庆市铸造年会论文集[C];2012年

    9 史振学;李嘉荣;韩梅;刘世忠;;DD6单晶高温合金的缺口疲劳性能[A];第十二届中国高温合金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田陆;黄郁君;杨建桃;;轻压下在板坯连铸中的生产实践[A];2011年第九届全国连铸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建新;挤压铸造成形系统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林荣伟;CFL加固RC梁疲劳裂纹扩展规律及寿命预测[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张昆华;大变形制备Ag/Ni纤维复合电接触材料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4 左敏;Al-X(Si,Zr,Ca)-P合金中磷化物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张红霞;AZ31B镁合金及其TIG焊焊接接头疲劳断裂行为及评定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6 边丽萍;ECAP挤压亚共晶Al-Mg_2Si原位复合材料强韧化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7 计海涛;Al-Mg系合金挤压加工变形及低周疲劳行为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0年

    8 车欣;Al-Si-Cu-Mg-(RE)系铸造铝合金的疲劳行为及其损伤机理[D];沈阳工业大学;2011年

    9 于松楠;5754铝镁合金微弧氧化膜的制备及其理化特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张亮;镁铝合金成分、半固态组织和等温处理工艺[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冠岳;计算机仿真和试验设计技术在铸造工艺设计上的应用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张锦志;耐磨铝青铜集电靴组织性能研究及金属型模具设计[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王锦永;FeCoNiCr基多主元合金的定向凝固组织演化及电化学腐蚀行为[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吴蒙;浇注工艺对薄壁铝合金真空差压充型影响的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5 涂序荣;脉冲磁场控制制备阻燃镁合金的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6 王东成;ZL114A合金组织与力学性能的综合优化[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7 赵火平;原位合成TiB_2/Al-4Cu复合材料组织和性能的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8 黄长辉;金属材料断口三维形貌检测与表征分析[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9 彭楠;两轮自平衡电动车机械结构设计与有限元分析[D];郑州大学;2010年

    10 易成;退火工艺对铸轧5052铝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晓涛;崔建忠;;铝合金均匀化扩散动力学研究[J];材料导报;2004年06期

    2 贾泮江;陈邦峰;;显微共晶偏析对ZL205A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J];材料工程;2008年02期

    3 王英杰,姚惟斌,熊艳才,洪润周,戴圣龙;ZL205A热壳精密铸造工艺研究[J];材料科学与工艺;1999年S1期

    4 吕杰,刘伯操,杨凯,戴圣龙;铸造铝铜合金的冲击韧性[J];材料科学与工艺;1999年S1期

    5 刘振伟;李湛伟;;液态模锻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J];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2008年05期

    6 陈忠伟;雷毅敏;张海方;;冷却速率对Al-4.6Cu-Mn合金凝固组织的影响[J];材料热处理学报;2011年05期

    7 钟勇,阎德胜,苏国跃,杨柯;LY12合金的挤压铸造微观偏析及改善方法[J];金属学报;2001年01期

    8 韩志强;朱维;柳百成;;挤压铸造凝固过程热-力耦合模拟 Ⅰ.数学模型及求解方法[J];金属学报;2009年03期

    9 朱维;韩志强;柳百成;;挤压铸造凝固过程热-力耦合模拟 Ⅱ.模拟计算及实验验证[J];金属学报;2009年03期

    10 贾泮江;陈邦峰;;ZL205A高强铸造铝合金的性能及应用[J];轻合金加工技术;2009年1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艳玲;挤压铸造Mg-Nd(-Zr)合金工艺及凝固行为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吴朝忠;铝合金挤压铸造界面传热系数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2 江海峰;高强韧铝合金零件挤压铸造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段华伟;挤压铸造铝铜合金强韧化机理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5年

    4 陈翔燕;凝固过程中外场对流动控制的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5 魏文庆;ZL205A合金冷却速率与晶粒度的关系[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锦波,黄宪珪,周邦昌,陈忠宇;加磷处理过共晶铝硅合金的挤压铸造[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1987年03期

    2 王铎,霍文灿,张锦生;液态模锻凝固过程的计算机模拟和验证[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1988年02期

    3 王英杰,姚惟斌,熊艳才,洪润周,戴圣龙;ZL205A热壳精密铸造工艺研究[J];材料科学与工艺;1999年S1期

    4 李涛,林鑫,王琳琳,薛蕾,赵晓明,黄卫东;半固态材料流变特性研究进展与分析[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3年05期

    5 齐丕骧;;对压力下结晶形核率的理论计算[J];金属学报;1984年06期

    6 罗继相;间接液锻工艺参数对制件质量影响的研究[J];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1999年05期

    7 罗继相,胡建华,刘林海,陈炳光,袁序弟;空压机铝合金连杆直接液锻工艺研究[J];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1998年06期

    8 罗继相,胡建华;机场跑道中线灯上盖液锻模设计[J];模具工业;2002年01期

    9 田战峰,杨必成,张志峰,朱学新,徐骏,石力开;铝合金半固态触变压铸试验研究[J];轻金属;2005年09期

    10 胡连喜,罗守靖,霍文灿;短纤维氧化铝/铝复合材料液态浸渗后直接挤压的试验研究[J];热加工工艺;1993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一农;汽车左、右转向节锻模结构[J];模具工业;1987年01期

    2 肖丽安;矿用汽车转向节损伤规律及修复工艺[J];专用汽车;2004年01期

    3 Oleg Eliezer;;转向节加工技术新突破[J];金属加工(冷加工);2011年07期

    4 刘毅;;东风EQ140型汽车转向节配套修复工艺[J];汽车技术;1991年04期

    5 ;方向盘重的原因及诊断程序[J];北京汽车;1998年02期

    6 程德军;;别拉斯车转向节主销孔的堆焊修复[J];汽车维护与修理;1999年06期

    7 王红卫,李育文!450002;车辆转向节挤压参数优化研究[J];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2001年04期

    8 范平清;赵波;;轿车转向节破坏形式分析[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1年02期

    9 ;我国自主研制铝合金转向节填补国内空白[J];实用汽车技术;2009年05期

    10 姚广鹰,曲贵龙;用于加工转向节主销孔的可调夹具[J];机电工程;199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鸣图;李晓东;李志刚;张海;;非调质贝氏体钢转向节的弯曲疲劳试验[A];海峡两岸第二届工程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马鸣图;唐新民;;非调质贝氏体钢转向节的弯曲疲劳试验[A];第五届全国MTS材料试验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3 吴海平;;QT450—10左转向节断裂失效分析[A];2008年安徽省科协年会机械工程分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李颖琎;高岩;;HyperWorks在汽车转向节优化设计中的应用[A];结构及多学科优化工程应用与理论研讨会’2009(CSMO-2009)论文集[C];2009年

    5 万晓峰;;基于Virtual.Lab软件平台的转向节疲劳寿命预测[A];首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暨2005全国计算机辅助工程(CAE)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李明宽;万光奇;;提高汽车安保件转向节的内在质量,保证其性能的可靠性、稳定性[A];2008重庆市铸造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徐渭江;袁贤君;王建华;;垂直造型线生产转向节铸件工艺[A];江苏省汽车工程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邓爱明;张明荣;梅华生;;基于特征值的零构件疲劳可靠性统计方法[A];第七届全国MTS材料试验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07年

    9 陈德兵;禇志刚;;麦弗逊前悬架汽车前轮定位参数的优化[A];2004年中国客车行业发展论坛暨中国客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马杰;;依托河津优势 开发沼气产业[A];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崇鹏 单朝玉 郑干臣;[N];中国石化报;2000年

    2 姚明;[N];中国汽车报;2002年

    3 杨兆贤 杨广帅;[N];中国水利报;2000年

    4 刑健;[N];中国花卉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罗荀;[N];中国财经报;2011年

    6 陶倩;[N];华夏时报;2004年

    7 本报记者 宋时飞;[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8 ;[N];中国企业报;2004年

    9 记者李冬玲;[N];中国质量报;2002年

    10 通讯员 鲁智勇;[N];常德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飞;轿车转向节耐久性寿命预测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程联军;汽车转向节锻造智能设计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山东大学;2008年

    3 赵德颖;复杂枝杈类转向节精密成形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D];燕山大学;2009年

    4 吴振昕;基于总成结构的车辆动力学实时仿真方法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立友;转向节振动疲劳寿命分析[D];浙江工业大学;2010年

    2 刘学智;矿用自卸车转向节的可靠性分析及优化设计[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3 杨熠;双横臂悬架转向节优化设计及疲劳寿命研究[D];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1年

    4 杨建华;山东光岳转向节总厂营销战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5 陈书聪;汽车零部件可靠性道路模拟检测试验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6 王泽文;汽车铝合金转向节锻造成形模拟与试验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7 赵德颖 ;轿车转向节闭塞挤压精密成形新工艺研究[D];燕山大学;2003年

    8 毛向阳;斯太尔转向节有限元分析与制造工艺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9 王丽丽;轿车转向节成形新工艺研究[D];燕山大学;2005年

    10 和进军;基于FSAE整车动力学仿真的转向节CAE分析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汽车铝合金转向节挤压铸造成形技术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913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gonggongyi/1913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ed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