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浓度、高性能Pd胶体的制备及其活化机理
本文选题:Pd胶体 + 化学镀 ; 参考:《金属学报》2017年04期
【摘要】:通过一种小体积、连续性还原反应方法,制备出高浓度、大体积胶体Pd活化液,并采用SEM、TEM、XRD和XPS等手段表征其形貌、结构及元素组成特征,采用化学镀Cu及其电化学测试研究胶体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制备出平均粒径低于4 nm且分布均匀的Pd胶核颗粒;在Pd含量低于25 mg/L时,活化液仍具有化学镀催化性能。研究发现:Pd胶团的外壳结构对活化能力起着重要作用,胶团外壳由Sn~(2+)、Sn~(4+)及Cl~-等组成,可形成2种络合体结构,即[PdSn2]Cl_6和[PdSn3]Cl_8,由于[PdSn3]Cl_8在解胶中不能水解,可导致胶团丧失活性。该制备方法可减少[PdSn3]Cl_8胶团结构的发生,提高了Pd胶体的活化性能。
[Abstract]:A high concentration and large volume colloidal PD activation solution was prepared by a small volume and continuous reduction reaction method. The morphology, structure and elemental composition of the solution were characterized by means of SEMMOTEMU XRD and XPS. The catalytic properties of colloid were studied by electroless copper plating and electrochemical tes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thod can produce PD colloidal nucleus particles with average diameter less than 4 nm and uniform distribution. When PD content is lower than 25 mg / L, the activation solution still has the catalytic activity of electroless plating. It is found that the outer shell structure of the micelle of 1: P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activation ability. The shell of the micelle is composed of SnDSn2 and Cl-, and can form two kinds of complex structures, namely [PdSn2] Cl6 and [PdSn3] Cl8. Because [PdSn3] Cl8 can not be hydrolyzed in the gel, the micelle will lose its activity because of the structure of [PdSn2] Cl6 and [PdSn3] Cl8. This method can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micelle structure of [PdSn3] Cl8 and improve the activation performance of PD colloid.
【作者单位】: 东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51471180 沈阳市科技计划项目No.F16-205-1-18~~
【分类号】:TG174.4;O648.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志平;刘绍璞;刘忠芳;胡小莉;;多菌灵与Pd(Ⅱ)体系的共振瑞利散射光谱及分析应用[J];应用化学;2011年11期
2 ;吲哚合成的一种新方法:Pd催化的芳香胺和炔的环化反应[J];有机化学;2009年07期
3 ;Pd催化的联芳香类化合物和炔的芳构化反应[J];有机化学;2009年12期
4 冯云龙,刘世雄;异亚硝基乙酰乙酸乙酯亚胺Pd(Ⅱ)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和tranPd(p-CH_3C_6H_4-IEAI)_2的晶体结构[J];无机化学学报;2002年09期
5 马万山,刘德汞,张玉霞,张法兵;Pd(Ⅱ)的一种高选择性定性方法[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00年08期
6 张福兰;徐伯华;徐建华;胡武洪;;HCOOH在Pd-Fe(111)(n_(Pd)∶n(Fe)=1∶1)表面吸附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14年01期
7 姚连增,叶长辉,牟季美,李远红,张立德;纳米Pd粉的热稳定性研究[J];化学物理学报;2000年01期
8 李想;孟明;刘咏;罗金勇;;负载Pd密偶催化剂的载体效应[J];催化学报;2007年09期
9 孙希媛;孔凡杰;蒋刚;朱正和;;水蒸汽在Pd表面吸附的热力学[J];物理化学学报;2007年05期
10 沈新尹;;一氧化碳在外延薄膜Pd(111)表面的催化氧化[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红芳;林景祥;曹敏纳;曹荣;;原位还原超分子配合物制备Pd纳米粒子[A];中国化学会第六届全国结构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12年
2 席婵娟;林洁;陈超;;Pd催化炔烃与-溴代丙烯酸酯反应-“一锅”法合成多取代苯[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3 夏传海;马宣宣;周昊;李智专;周世伟;刘苏静;;有机氯代物在水溶液中的Pd催化加氢降解[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4 张卫国;刘洋;姚素薇;;化学沉积纳米金属Pd修饰半导体WO_3电极的制备及其催化析氢性能[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下集)[C];2005年
5 董娟;马振叶;陈日志;邢卫红;徐南平;;Pd/γ-Al_2O_3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对氨基苯酚合成中的应用[A];第三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上)[C];2006年
6 赵晨;甘维佳;范小兵;蔡志鹏;PaulJ.Dyson;寇元;;Pd纳米体系中活性柠檬烯脱氢芳构化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绿色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7 张因;李海涛;张临卿;赵永祥;;Pd/Al_2O_3催化剂上PTMEA加氢精制的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董正平;黎春洋;张伟;李信林;刘宴升;;Pd负载不同尺寸孔道直径纳米硅球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加氢脱氯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4分会:纳米催化[C];2014年
9 邓维维;洪昕林;曾适之;;Pd纳米粒子@ZnO纳米单晶的载体界面效应与应用基础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6分会:胶体与界面[C];2014年
10 申承民;苏轶坤;杨海涛;杨天中;高鸿钧;;硫醇包覆Pd纳米粒子的合成与表征[A];2003年纳米和表面科学与技术全国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菲菲;负载型纳米Pd基催化剂的可控合成及对芳香醇绿色选择氧化性能的影响[D];河南师范大学;2014年
2 孟祥春;高分散Pd(-Pt)/H-Y催化剂的芳烃加氢抗硫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谭丽;Zr基MOF负载纳米Pd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质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
2 张晓凤;无机盐NH_4F改性MWCNTs负载Pd纳米粒子催化剂的制备及电催化性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
3 周亚威;Pd基合金催化剂制备及甲酸电催化氧化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4 王鹏;氮掺杂多孔碳负载Pd纳米催化剂催化偶联反应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5 王晓庆;无配体g-C_3N_4负载的纳米Pd催化的Heck反应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6 梁靖;Co-Pd-Sn和Cu-Pd-Si固溶体脱合金化制备纳米多孔Pd及其电催化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7 方兰兰;多晶Pt、Pd电极真实表面积的确定及Pd@Pt电极氧还原活性的初步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8 祝丽丽;Pd基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阴极催化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9 贾祥凤;原子、分子在过渡金属Pd表面的微观动力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Dilantha Thushara(苏贝);贵金属高效非均相催化剂Pd-BTP/SiO_2和Pd-石墨烯在Suzuki和Heck反应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9957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gonggongyi/1995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