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铝合金板材双面焊接头性能研究
本文选题:双面MIG焊接 + Al-Zn-Mg-Cu合金 ; 参考:《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7年09期
【摘要】:针对一种新型Al-Zn-Mg-Cu合金进行双面MIG焊接,观察接头部位组织形貌,并进行显微硬度测试,然后基于visual-weld进行温度场的仿真计算,建立接头部位温度场与组织形貌和硬度的关系。然后采用X射线法对焊件进行残余应力测试。结果表明,焊缝中心为粗大等轴树枝状晶,靠近熔合线存在一个细晶层,在细晶层内侧为典型的联生结晶形貌,熔合线外侧出现部分晶界重熔;焊接件残余应力较小,两端应力分布趋势相反,其它部位分布基本相同。由于温度循环和η相的影响,在接头热影响区位置,硬度值明显高于母材和焊缝。
[Abstract]:A new type of Al-Zn-Mg-Cu alloy was welded by double-sided MIG. 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 joint was observed and the microhardness was tested. Then the temperature field was simulated based on visual-weld to establis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emperature field and the microstructure and hardness of the joint. Then the residual stress of the welded parts was measured by X-ray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enter of the weld is coarse equiaxed dendritic, there is a fine crystal layer near the fusion line, the typical syngenetic crystal appearance is on the inner side of the fine crystal layer, part of the grain boundary remelting appears outside the fusion line, and the residual stress of the welding piece is small. The stress distribution of the two ends is opposite,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other parts is basically the same. Due to 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cycling and 畏 phase, the hardness of the joints in the heat-affected zone i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base metal and weld metal.
【作者单位】: 北京工业大学;
【基金】:国家“973”项目资助(2012CB619503)
【分类号】:TG40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第十届全国残余应力学术交流会征文通知[J];理化检验(物理分册);2000年01期
2 ;第12届全国残余应力学术交流会在武汉召开[J];理化检验(物理分册);2003年01期
3 陈鹏;振动消除宏观残余应力的机理研究[J];电焊机;2005年01期
4 ;第15届全国残余应力学术交流会于10月在重庆召开[J];中国表面工程;2009年03期
5 周喜来;蒋士杰;刘瑞光;;石化在役设备的焊缝残余应力的消除与控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年02期
6 李广铎;苏建新;王维容;刘柏梁;;鞲鞴涨圈残余应力的测试与分析[J];机车车辆工艺;1982年05期
7 曾春华;;残余应力对疲劳的影响[J];机械强度;1984年03期
8 邹桂根;;残余应力对机械系统可靠性的影响[J];科技通报;1987年02期
9 冯家骅;宋德勋;;残余应力与力处理[J];矿山机械;1987年09期
10 赵长恩;;薄壁压力容器中残余应力的一种无损电测方法[J];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学报;198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游敏;郑小玲;;对接接头横向残余应力调控技术研究[A];中西南十省区(市)焊接学会联合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张小勇;楚建新;叶军;陆艳杰;刘鑫;;铜应力缓解层对陶瓷-金属连接残余应力的影响[A];电子陶瓷,陶瓷,,金属封接与真空开头管用管壳的技术进步专辑[C];2006年
3 朱丽娜;徐滨士;王海斗;王成彪;;相关技术在残余应力检测中的应用[A];第八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暨第三届青年表面工程学术论坛论文集(二)[C];2010年
4 潘勤学;栗勇;徐春广;肖定国;杨向臣;伍懿;;超声法焊缝残余应力检测技术研究[A];2011年机械电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任小平;刘怡;;一种无损测试焊接板件残余应力的方法[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2000年
6 游敏;郑小玲;;对接接头横向残余应力调控技术研究[A];湖北省暨武汉焊接学会成立二十五周年2005年焊接学术年会文集[C];2005年
7 宇慧平;韩长录;;超高强钢电阻点焊残余应力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20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8 王伟;;振动时效消除焊接件残余应力效果的验证[A];'2009全国钢结构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谢大吉;赵如发;胡德贵;王增梅;顾守仁;冯升波;;磁测残余应力法在工程中应用探试[A];第五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卷)[C];1996年
10 郑渝;李志勇;;焊接结构残余应力的超声检测[A];第九次全国焊接会议论文集(第2册)[C];199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峰;基于定位强化感应加热技术的磨削表面残余应力控制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2 王军强;大型壳体结构焊接变形及残余应力调控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3 董亚波;2A14铝合金厚板残余应力表征及消减工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4 林松盛;Ti-TiN-Zr-ZrN抗冲蚀多层膜的制备、结构及性能[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5 潘龙;脉冲电流法调控碳钢残余应力的机理及相关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6 计鹏飞;内部残余应力的SWXRD方法及在搅拌摩擦焊铝合金板中的应用[D];北京科技大学;2017年
7 沈磊;基于压痕隆起量的残余应力测试方法与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8 曹江;2A02高强度铝合金热加工残余应力研究及其数值模拟[D];西南石油大学;2014年
9 宋文涛;残余应力超声无损检测与调控技术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10 朱丽娜;基于纳米压痕技术的涂层残余应力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喜强;热轧H700×300型钢残余应力的控制[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2 宋金潮;非调质钢棒材轧后冷却过程残余应力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3 翟紫阳;超高强钢厚板结构件MIG焊温度场应力场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4 孙彦文;Q345B钢等离子-MAG复合焊工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5 周鹏;微晶玻璃磨削表面的残余应力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6 张爱爱;基于SYSWELD的7A52铝合金双丝MIG焊残余应力分析[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5年
7 韩晓平;残余应力与不锈钢腐蚀相关性的局部电化学探针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8 陈玉玲;管道环形焊缝残余应力数值模拟分析及焊接工艺优化[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年
9 晁耀杰;基于声弹性原理钢的焊接应力测量方法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10 王强;厚板焊接温度场与残余应力场有限元分析[D];湖北工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0271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gonggongyi/2027120.html